《中国音乐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祁文源编著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226004426
  • 页数:206 页
图书介绍:

序言 1

第一章 远古与夏商时期的音乐(公元前11世纪以前)第一节 时代概况 1

第二节 歌曲和乐舞 2

歌曲 2

乐舞 3

第三节 奴隶主对音乐的奢侈享用 4

第四节 教育机构和音乐教育 5

第五节 乐器的发展 6

第六节 音阶的形成 10

第二章 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第一节 时代概况 13

第二节 西周的礼乐和礼乐教育 14

礼乐制度 14

礼乐机构和礼乐教育 14

第三节 采风和《诗经》 16

第四节 雅乐的衰落和俗乐的兴盛 17

第五节 《楚辞》中的“少歌”、“倡”及“乱” 19

乐器 21

第六节 乐器、作品和记谱法 21

作品 26

记谱法 27

第七节 儒墨道三家对音乐的态度 28

肯定音乐,提昌音乐 28

反对音乐,否定音乐 29

第八节 音乐理论的发展 29

乐律成就 29

音乐论著 32

第九节 著名音乐家 34

师旷 34

孔子 36

伯牙 37

第三章 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年—公元581年)第一节 时代概况 39

第二节 西汉的音乐机构——乐府 40

第三节 鼓吹乐、相和歌及清商乐 42

鼓吹乐 42

相和歌 43

清商乐 46

第四节 西域音乐的内传 47

第五节 佛教和佛教音乐 49

第六节 乐器、作品和记谱法 50

乐器 50

作品 54

记谱法 55

乐律研究 56

第七节 乐律研究和音乐论著 56

音乐论著 58

第八节 著名音乐家 59

李延年 59

蔡邕 60

嵇康 61

第四章 隋唐与五代时期的音乐(公元581—960年)第一节 时代概况 63

第二节 曲子和诗歌 64

曲子 64

诗歌 66

第三节 宫廷的燕乐 68

燕乐的内容和变化 68

唐代大曲和《霓裳羽衣曲》 71

第四节 唐代的音乐机构和乐工 73

第五节 与亚洲各国音乐文化的交往 75

第六节 乐器、作品和记谱法 78

乐器 78

作品 81

记谱法 83

第七节 宫调和理论著述 85

宫调 85

理论著述 87

第八节 著名音乐家 88

万宝常 88

白明达 89

董庭兰 89

第五章 宋金与元时期的音乐(公元960—1368年)第一节 时代概况 91

词调 92

第二节 词调和散曲 92

散曲 93

第三节 市民音乐的发展 94

第四节 说唱音乐 96

陶真 96

鼓子词 97

唱赚 97

说唱货郎儿 99

诸宫调 99

第五节 歌舞大曲的演变 100

第六节 戏曲音乐的成长 101

杂剧 101

南戏 105

第七节 乐器、作品和记谱法 106

乐器 106

作品 109

记谱法 110

第八节 音乐理论著作 111

第九节 著名音乐家 113

蔡元定 113

姜夔 114

郭沔 116

第六章 明与清时期的音乐(公元1368—1911年)第一节 时代概况 117

第二节 民歌小曲 118

第三节 说唱音乐的发展 120

鼓词 120

弹词 121

牌子曲 123

第四节 四大声腔的演变及昆曲、秦腔和京剧 123

四大声腔的演变 123

昆曲 124

秦腔 127

京剧 129

第五节 乐器、器乐和记谱法 130

乐器 130

器乐 135

记谱法 139

第六节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143

第七节 学堂乐歌的兴起及影响 145

第八节 音乐理论著作 147

第九节 著名音乐家 148

朱载堉 148

沈心工 150

李叔同 152

第七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音乐(公元1912—1949年)第一节 时代概况 155

第二节 传统音乐的演进 157

第三节 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160

音乐社团和音乐系科的建立 160

国立音乐院的创建及变迁 161

其他新建音乐学校 163

第四节 工农兵革命歌曲的勃兴 164

工农革命歌曲 164

红军歌曲 167

第五节 抗日救亡歌咏的发展 168

第六节 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影响 171

第七节 理论研讨和音乐著作 173

理论研讨 173

音乐著作 176

第八节 乐器、作品和记谱法 177

乐器 177

作品 179

记谱法 181

第九节 歌剧音乐的探索和成就 182

第十节 著名音乐家 184

萧友梅 184

刘天华 186

黄自 189

聂耳 190

冼星海 193

附录Ⅰ——听赏音响和曲目 198

附录Ⅱ——插图索引 202

附录Ⅲ——主要参考资料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