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1章 生态文化与文明前景 12
1.1 价值危机:当代人类的困境 12
1.2 人类在自然之中 13
1.3 生态学——在论战中崛起的科学 14
1.4 生态观念是一个哲理的、文化的命题 15
1.5 生态文化的世界观 15
1.6 人类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态环境 16
1.7 生态文化的人类能动性观 17
1.8 生态文化的发展观 18
第2章 人类生态系统与景观生态理论 20
2.1 人类生态系统设计的前科学模式:“风水说” 20
2.1.1 关于“风水说” 20
2.1.2 “风水说”给现代人类生态系统设计的启示 23
2.2 人类生态系统设计的本质(深层含义):基于生物基因的理想环境 24
2.2.1 中国人追求的理想环境模式 24
2.2.2 原始人“满意”的生态环境是现代人理想环境模式的基本原型 25
2.2.3 主要文化定型时期的环境经验与中国人独特的环境观 27
2.3 景观设计的几个途径 29
2.3.1 景观设计过程及几个途径的比较 29
2.3.2 生态设计的模型比较 31
第3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现代生态设计 34
3.1 社会发展与园林内涵的变化 34
3.1.1 小农经济与工艺美 35
3.1.2 大工业与人类的身心再生 36
3.1.3 后工业与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持续 37
3.2 现代生态设计的一个模式及其生态学原理 38
3.2.1 现代生态设计的一个模式: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38
3.2.2 现代生态设计模式的基本原理 39
第4章 生态园林的理论基础 42
4.1 园林绿化与生态园林 42
4.1.1 园林绿化的起源与发展 42
4.1.2 园林绿化的必然选择:生态园林 49
4.2 建设生态园林的理论基础 75
4.2.1 生态园林以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 75
4.2.2 几个有关的生态学基本概念 75
4.2.3 建设生态园林的相关生态学原则 76
4.3 建设生态园林的相关生态学学科 79
4.3.1 生态伦理学 80
4.3.2 人类生态学 80
4.3.3 城市生态学 80
4.3.4 景观生态学 80
4.3.5 生物种群生态学 80
4.3.6 深层生态学 80
4.3.7 生物化学生态学 80
第5章 生态园林的类型及构成要素 81
5.1 生态园林的特征及综合效益的特点 81
5.1.1 生态园林的特征 81
5.1.2 生态园林综合效益的特点 82
5.2 生态园林的类型及构成要素 85
5.2.1 生态园林的类型 85
5.2.2 生态园林的构成要素与可持续发展 132
5.3 建设生态园林的指标体系 135
5.3.1 生态指标 135
5.3.2 社会指标 137
5.3.3 经济指标 137
第6章 植物——生态园林建设的基本材料 139
6.1 植物是建设生态园林的基础 140
6.1.1 植物在生态园林中的功能和作用 140
6.1.2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146
6.1.3 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148
6.2 生态园林的植物规划原则 149
6.2.1 建立城市绿地系统 149
6.2.2 适地适树,加强地带性植物的引种驯化 149
6.2.3 设计人工植物群落,提高单位面积绿量 151
6.2.4 建立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52
6.2.5 凸显植物造景的自然生态美、艺术美、文化美 152
6.3 师法自然,构建生态园林植物群落 157
6.3.1 不同气候带的植被类型 157
6.3.2 师法自然,设计人工植物群落 158
6.3.3 构建结构合理的城市绿地植物群落 167
第7章 生态园林系统工程建设规划 172
7.1 生态园林规划 172
7.1.1 规划的原理及原则 172
7.1.2 规划的预期目标 182
7.1.3 可持续景观规划 182
7.1.4 生态园林规划的质量保证体系(ISO认证体系) 188
7.2 植物配置专项设计要素 188
7.3 生态园林设计原理与方法 192
第8章 生态园林工程的管护 200
8.1 生态园林养护的特点与实施 200
8.1.1 生态园林养护的特点 200
8.1.2 生态园林养护的主要技术措施 202
8.2 生态园林土壤养护 205
8.2.1 土壤在生态园林中的作用 205
8.2.2 土壤的养护和管理 207
8.3 生态园林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 210
8.3.1 生态园林和昆虫生态学 210
8.3.2 生态园林治理有害生物的历程和理念 210
8.3.3 建立能以自控的生态系统 211
8.3.4 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 212
8.3.5 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 213
8.3.6 生态园林有害生物生态治理的实践 214
第9章 生态园林综合效益与评估 221
9.1 生态园林是时代的需求 221
9.1.1 理性的选择 221
9.1.2 时代的特征 221
9.2 创建生态园林的政策保障 222
9.2.1 法制的保障和群众的参与 222
9.2.2 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 222
9.2.3 绿化用地的保障政策 223
9.2.4 以绿为主的技术政策 223
9.2.5 行业管理政策 223
9.3 生态园林功能评价 223
9.3.1 环境资源定位 223
9.3.2 效益量化 224
9.3.3 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的探讨 224
9.3.4 推行效益评价的构想 225
9.3.5 生态园林社会功能的延伸 230
9.3.6 生态园林建设的几点思考 233
9.4 生态园林的信息化管理 235
9.4.1 营建数字园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35
9.4.2 数字园林的功能及营建过程 235
9.4.3 信息系统在生态园林中应用的初步结果 238
9.4.4 上海“数字园林”成功的关键 238
9.4.5 下一阶段上海“数字绿化”建设的任务 239
第10章 生态型城市和生态城市的建设 240
10.1 生态城市理论的发展和规划原则 240
10.1.1 生态城市在国内外的发展 240
10.1.2 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 243
10.2 生态城市建设中不同的绿化发展阶段目标 245
10.2.1 国家园林城市 245
10.2.2 生态园林城市 245
10.2.3 上海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绿化指标体系 248
10.3 上海努力向生态型城市发展方向实施的思考 248
10.3.1 树立新的规划理念 249
10.3.2 城市用地的集约化和绿色空间的拓展 250
10.3.3 各种绿化创建模式的集聚 251
10.3.4 全民参与,从我做起,从现在起步 251
参考文献 269
附录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