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子汽油喷射(EFI) 1
第一节 EFI概述 1
一、EFI发动机的历史 1
二、EFI基本组成 2
三、EFI与化油器的比较 3
四、EFI的特点 7
五、EFI的类型 9
六、EFI的基本构造 10
七、EFI组件 16
第二节 燃料系统 17
一、概述 17
二、燃油泵 18
三、燃油泵控制 20
四、燃油滤清器 21
五、脉动衰减器 21
六、压力调节器 22
七、喷油器 22
八、冷起动喷油器 24
九、冷起动喷油器时控开关 24
第三节 吸气系统 25
一、概述 25
二、节气门体 25
三、空气阀 27
第四节 电子控制系统 29
一、概述 29
二、空气流量表 32
三、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35
四、水温传感器(THW) 37
五、进气温度传感器 37
六、发动机点火信号(IG) 38
七、起动机信号(STA) 38
八、EFI主继电器 39
九、氧传感器 39
第五节 ECU的功能 40
一、概述 40
二、喷射正时控制 41
三、喷油量控制 41
四、喷射校正 42
第一节 概述 51
第二章 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1
第二节 液压控制型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52
一、自动变速箱简介 53
二、主要部件及其基本功能 54
第三节 液力变矩器 63
一、结构 64
二、动力传输原理 66
三、变矩器扭矩成倍放大的原理 67
四、定轮单向离合器的功能 68
五、变矩器的性能 70
六、变矩器的运作 71
七、锁止离合器机构 73
第四节 行星齿轮机构 75
一、离合器(C1及C2) 76
二、制动器(B1、B2和B3) 78
三、单向离合器(F1及F2) 83
四、行星齿轮(前、后) 84
五、3速行星齿轮机构 87
六、自动换挡图 102
第五节 液压控制系统 103
一、油泵 105
二、阀体 105
三、手动阀 105
五、第二调节阀 107
六、节气门 107
四、第一调节阀 107
七、换低挡旋塞和闭锁调节阀 109
八、逆止阀 109
九、节气门液压控制随动阀 110
十、速控液压阀 111
十一、锁止信号阀 112
十二、锁止继动阀 113
十三、储能减振器控制阀 113
十四、储能减振器 115
十五、低压液压控制随动阀 116
十六、第二液压控制随动阀 116
十七、超速挡顺序阀(A140系列) 117
十八、1-2挡换挡阀 117
十九、2-3挡换挡阀 119
二十、3-4挡换挡阀(A140系列) 120
二十一、其他阀(A40、A440系列) 120
第六节 超速挡控制系统 121
一、超速挡主开关 123
二、超速挡“断开”指示灯 123
三、水温开关 124
四、超速挡电磁阀 124
五、速度传感器 125
六、换低挡压力开关 125
七、换低挡脚踏开关 125
八、超速挡电子控制元件(ODECU) 126
第七节 电子控制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 127
一、离合器的自我控制 128
二、变速器换挡及发动机供油的控制 132
三、电子控制单元 133
四、特殊控制装置 136
第八节 电子控制无级变速器 138
一、构造 139
二、工作原理 146
三、电子控制系统 147
第三章 AB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51
第一节 制动时汽车的运动分析 151
一、汽车运动受力分析 151
二、载荷的转移 154
三、滑移率 155
四、汽车制动与车轮的旋转 155
五、理想的制动控制过程 158
第二节 ABS的基本结构 159
一、ABS的结构 159
二、各种形式的特点 161
第三节 电子控制器 165
一、ECU概述 165
二、ECU的基本构造 165
三、调节器 168
第四章 动力转向 174
第一节 概述 174
第二节 液压助力转向的原理 178
一、液压助力转向的工作原理 178
二、液压助力转向所需条件 179
三、液压助力转向机构的类型 180
第三节 叶轮泵 181
一、储液罐 182
二、泵体 182
三、流量控制阀 182
四、提升怠速装置 182
五、工作原理 183
第四节 流量控制阀和调节阀 184
一、车辆低速行驶时 185
二、车辆中速行驶时 186
三、车辆高速行驶时 186
第五节 转向机壳 187
一、简述 187
四、减压阀 187
二、旋转滑阀式 188
三、滑阀式 192
四、瓣阀式 195
第六节 EPS系统 198
一、EPS系统构造 198
二、EPS的控制 202
第五章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206
第一节 概述 206
一、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功能与类型 206
二、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206
一、电子控制悬架系统执行器 215
第二节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215
二、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用传感器 224
第六章 安全气囊系统 228
第一节 概述 228
一、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 228
二、安全气囊保护人体的原理 229
三、人体的损伤指标 229
四、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230
五、安全气囊的种类 231
第二节 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34
一、气体发生器的种类 235
二、气体发生器的结构 235
第三节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238
一、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原理 238
二、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布置方式 239
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40
四、传感器的种类 241
第四节 安全气囊类型 243
一、气囊的工作特征 243
二、气囊的材料和编织方法 244
三、气囊表面涂膜材料 245
四、无涂膜编织物安全气囊 246
五、安全气囊盒盖 247
第五节 新型传感器 247
一、中央传感器 247
二、安全传感器 247
三、中央电子控制器 249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252
第七章 智能车辆 252
第一节 人—车—环境系统研究动向 252
二、目前进行的重要研究项目 253
三、国外最近的研究动向 254
第二节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255
一、汽车驾驶三要素 255
二、认识车辆环境的传感器 256
三、汽车驾驶辅助装置 258
四、先进安全汽车 261
第八章 电子自动行驶及导航系统 266
第一节 电子自动行驶系统 266
一、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组成 266
三、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 268
二、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控制原理 268
第二节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269
一、GPS的发展 271
二、GPS系统的组成 271
三、GPS的定位原理 273
四、GPS系统的特点 274
五、GPS的用途 275
六、最常用的GPS接收器及其分类 276
七、GPS的常用术语 279
八、GPS的性能指标 280
第九章 CAN应用基础 283
第一节 CAN基本知识 283
一、CAN发展简史 283
二、CAN基本原理 284
三、CAN基本特性 285
四、CSMA/CD 286
五、CAN的高层协议 286
六、标准格式CAN和扩展格式CAN 287
第二节 基本CANBUS节点 287
一、应用范围 287
二、基本电路 287
三、电路特点 289
四、元件选型 289
五、软件流程 289
附录 常用汽车技术术语 291
参考文献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