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问题的提出 1
二 概念界定 2
三 唐代以前的武官选任概况 4
四 唐代武官选任的时代背景 6
五 研究综述 15
六 文章内容 21
七 研究方法及难点突破 25
第一章 唐代武官的铨选 26
第一节 安史之乱以前的武官铨选 26
一 铨选机构及官员 26
二 铨选对象 32
三 铨选时间 36
四 南曹磨勘 37
五 铨试内容 38
六 注拟、过官及殿庭谢恩 39
第二节 安史之乱以后武官铨选制度的演进 41
一 兵部铨选职能的继续弱化 41
二 地方藩帅有权选任本镇武职军将 43
三 护军中尉等北衙禁军统兵宦官有权选任属下军将 43
四 中书门下的武官选任权力 44
五 墨敕授官 45
第一节 墓志所见唐代的勋官入仕 48
第二章 军功入仕 48
一 勋官入仕者获取勋官的现状及社会构成 50
二 勋官的放选时间 57
三 勋官的释褐官品及官职 59
四 勋官的仕途前景 60
第二节 直接军功入仕 61
一 军功奖赏的制度规定 62
二 军功入仕者的实际授官状况及仕途前景 68
三 军功滥授现象 72
第三章 门荫入仕——以卫官为中心 78
一 卫官的类别和配置部门 79
第一节 唐代卫官述论 79
二 卫官的考课与简选 81
三 卫官入仕为武官的情况 83
四 卫官系统内部的迁转 84
五 卫官制度的衰落 87
第二节 千牛入仕 89
一 千牛的入仕率极高 90
二 千牛入仕一般循吏部选 91
三 千牛的释褐官品 92
四 千牛的释褐官职 93
五 千牛的仕途前景 94
第三节 墓志所见唐折冲府卫官 96
一 充任情况 97
二 入仕情况及在官僚群体中的角色地位 101
三 余论 102
第四章 科举入仕 106
第一节 唐代武举 106
一 制度概述 107
二 及第人物与授官情况 110
三 结论 121
第二节 唐代的制举武科 128
一 及第人物 129
二 结论 148
第五章 唐代中后期方镇使府武职僚佐的辟署制 157
第一节 辟署方式及对象 158
一 辟署方式 158
二 辟署对象 161
第二节 方镇使府武职僚佐的官职奏荐及迁转 163
一 方镇使府武职僚佐的官职奏请 164
二 方镇使府武职僚佐的迁转 172
第三节 方镇使府武职僚佐的社会构成和地域分布 175
一 使府武职僚佐的社会构成 175
二 使府武职僚佐的地域分布 177
第一节 来朝蕃客授官 182
第六章 其他选任方式 182
一 来朝蕃客授官的历史原因 183
二 授官机构和授官制度 183
三 来朝蕃客授官的方式 189
第二节 唐代宦官的武官授予 192
一 宦官授予武官的历史原因 192
二 宦官授予武官的历史现状 194
第三节 其他选任方式 196
一 由文转武 196
二 荐举 197
四 卫士、白丁、官健因年劳或才能授官 199
三 投诚 199
五 征召入仕 200
六 以亲戚授官 201
七 特例选官 201
结语 203
附录 212
附表1 唐代千牛入仕表 212
附表2 唐折冲府卫官充任表 232
附表3 唐代制举武科科目及登科表 242
附表4 唐代中后期方镇使府武职僚佐任职表(780~907) 250
参考文献 275
后记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