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沉思》第一卷自序(1998年2月) 3
第一部分 基础研究 3
《博物馆的沉思》第二卷自序(2006年6月) 3
一、意义 3
博物馆理论研究的再出发 3
博物馆科学研究的再思考 10
博物馆文化形态的研究是个深邃的课题 16
期待高校对博物馆学理论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18
二、本体 21
中国博物馆的哲学 21
博物馆物论 32
文物消失论 47
文物保护二题 55
博物馆是文物最后的归宿 58
藏品的积累与质量 60
文物是无限的,藏品是有限的 62
每件文物都有一个故事 64
无形遗产的五个基本问题 66
无形遗产就是无形遗产 73
中国博物馆与无形遗产 76
《上海宪章》的意义 81
无形遗产保护:博物馆的特殊价值及其局限 84
当理论贫困时,还是让我们先做起来 87
“以人为本”质疑 90
历史地、唯物地看问题 92
三、方法 92
谈求真务实 94
再谈求真务实 97
三谈求真务实 99
“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 101
再谈西方博物馆文化的引进 104
三谈西方博物馆文化的引进 107
四谈西方博物馆文化的引进 109
四、道德 112
博物馆道德论 112
敬业奉献与道德境界 119
道德建设要用道德方法建设 121
从希波克拉底誓言想到的 123
谈博物馆节约 125
再谈博物馆节约 127
馆长培训应增设职业道德课程 129
《博物馆道德》序言 131
五、若干论点 134
我对遗址博物馆特征的概括 134
我对纪念馆特征的概括 137
我对人物类纪念馆特征的概括 142
我对博物馆教育特性的认识 146
我对爱国主义教育特征的认识 149
我对博物馆经济学如何构建答记者问 150
我对博物馆建筑理论的期待 153
一场关于内容与形式的讨论 155
第二部分 发展研究 165
加强博物馆的发展研究 165
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73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 185
中国文博事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思考 195
中国文博事业深化改革刍议 204
试论我国博物馆经营体制改革 209
加强县级博物馆的发展研究 215
发展西部博物馆的战略思考 220
文化多元化中的博物馆多元化 226
博物馆的全球化和本土化 230
WTO与博物馆 232
评日本博物馆改革之走向 234
文博与旅游关系的演进及发展对策 237
我对中国地质博物馆发展的建议 246
当代博物馆发展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248
第三部分 应用研究 269
一、管理 269
中国博物馆管理学引论 269
建馆不要盲目攀比 285
建馆不能盲目速成 287
故居·故居环境 289
博物馆建设中的生态理念 292
认真区别博物馆事业与产业 294
文化分类管理不可动摇 299
博物馆的商业化与政府的责任 302
文化遗产地的博物馆职责在哪里? 304
曲阜“三孔”的文物灾难谁出学费 306
地方领导认识到位,文物保护有希望 308
评介《国际博协通讯》2002年第2期关于自主权的讨论 310
评介《国际博协通讯》2002年第3期关于税收的讨论 312
旅游量化管理与遗产量化管理不可通约 314
关于博物馆捐赠 316
博物馆与朋友 324
世界博物馆进入统计学阶段 328
博物馆人才论 331
国际博协培训新方向对我们的启示 338
写给年轻的博物馆同行们 340
二、服务 343
苏东海谈博物馆“三贴近” 343
博物馆社区服务的思想由来 350
服务也要用心去做 353
窗明几净与博物馆 355
门票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357
再谈门票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359
三、法制 361
博物馆的科学管理与法制管理 361
新颁文物保护法的意义 366
依法保护馆藏文物 369
建立完备的藏品总账是杜绝藏品流失的关键环节 371
加强馆藏文物的科学管理与依法管理 374
第四部分 历史研究 379
博物馆演变史纲 379
立于世纪高度鸟瞰中国博物馆 404
新中国博物馆发展简史(1949-2005) 412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博物馆 424
应对半坡遗址博物馆进行更高的历史评价 437
南通博物苑诞生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440
南通博物苑诞生的历史性贡献 448
世博会与博物馆的历史渊源 452
评《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 455
再评18家欧美博物馆的声明 457
殖民时代与普世性博物馆的繁荣 459
评介《国际博协通讯》重提普世性博物馆争论 465
人类文明的浩劫,历史记忆的重创 468
历史与文物的若干思考 471
第五部分 生态博物馆 485
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史略 485
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本土化 498
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面临的课题 502
努力把握生态博物馆的特征 503
我对生态博物馆特征的描述 508
生态博物馆的先进理念与现实的碰撞 511
生态博物馆的理念与实践答记者问 515
中国生态博物馆的道路 521
建立与巩固:中国生态博物馆发展的思考 526
2005年贵州生态博物馆国际论坛小结 529
第六部分 国际对话与通信 533
与国际博协博物馆学委员会主席鹤田总一郎对话录(1987) 533
与国际博协博物馆学委员会主席冯·门施对话录(1993) 537
与国际博协博物馆学委员会主席马丁·施尔对话录(1994) 542
戴瓦兰先生和苏东海先生的学术通信 548
一、戴瓦兰先生致苏东海先生信(2005.6.27) 548
二、苏东海先生致戴瓦兰先生信(2005.8.24) 551
三、戴瓦兰先生致苏东海先生信(2005.10.6) 552
四、苏东海先生致戴瓦兰先生信(2005.11.6) 555
五、戴瓦兰先生致苏东海先生信(2005.11.26) 556
六、苏东海先生致戴瓦兰先生信(2005.12.30) 557
七、戴瓦兰先生致苏东海先生信(2006.1.13) 558
八、苏东海先生致戴瓦兰先生信(2006.2.4) 560
九、戴瓦兰先生致苏东海先生信(2006.2.11) 562
十、苏东海先生致戴瓦兰先生信(2006.3.18) 564
十一、戴瓦兰先生致苏东海先生信(2006.6.9) 566
十二、戴瓦兰先生致苏东海先生信(2006.6.10) 566
十三、苏东海先生致戴瓦兰先生信(2006.6.18) 567
附:英文目录 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