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栓治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文,刘志法,徐武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9102480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国内外最新成果,结合他们长期从事血管栓塞性疾病的诊治经验,介绍了凝血机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病因、病理、检查方法、常用抗凝、抗血小板、溶栓药物、肺血栓栓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抗血栓治疗、心肌梗死二级预防、心房纤颤、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等。

第一节 正常止血机制 1

一、血管壁的作用 1

第1章 人体正常的止血与凝血机制 1

二、血小板的作用 3

三、血液凝固的作用 4

第二节 正常凝血机制 4

一、凝血因子 4

二、凝血机制 5

第2章 血栓性疾病的病因 9

第一节 抗凝血因子 11

二、蛋白S缺陷症 12

一、蛋白C缺陷症 12

三、抗凝血酶缺陷症 13

四、FV Leiden和非FV Leiden的APCR 14

五、肝素辅因子Ⅱ缺陷 15

六、凝血酶调节蛋白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16

七、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 16

八、血型和FⅧ 17

九、其他 18

第二节 纤溶系统 18

一、遗传方面原因 18

二、获得性原因 20

一、黏性血小板综合征 21

第三节 血小板 21

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的PLA多态性 22

三、血小板膜GPⅠa(整合素α2)多态性 23

四、血小板膜GPⅠbα基因多态性 23

第四节 代谢障碍或获得性蛋白缺陷 24

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 24

二、抗磷脂综合征 25

第3章 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 28

第一节 血栓形成的机制 28

一、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28

二、血流状态改变 31

三、血液性质改变 32

第二节 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 34

一、白色血栓 34

二、混合血栓 34

三、红色血栓 35

四、纤维素性血栓 35

第三节 血栓的结局 36

一、血栓溶解、吸收或软化 36

二、血栓机化和再通 36

三、血栓钙化 37

四、同质化 37

五、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37

二、血栓前状态的分类 39

一、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的含义 39

第一节 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的含义及分类 39

第4章 血栓前状态及检测 39

第二节 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检查 40

一、血管损伤标志物 40

二、血小板激活标志物 42

三、凝血因子活化标志物 43

四、抗凝系统激活标志物 45

五、纤溶系统激活标志物 48

第三节 易栓症 50

一、病因分类 50

三、实验室检查 51

二、临床特征 51

第四节 血栓前状态的防治原则 53

一、治疗原则 53

二、预防原则 54

第5章 血栓与止血筛检试验的临床应用 55

第一节 出血性疾病筛检试验及其应用 55

一、一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应用 55

二、二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应用 56

三、纤溶活性增强筛检试验的应用 58

第二节 血栓前状态筛检试验及其应用 59

一、筛检试验 59

二、结果分析 59

一、抗栓治疗的监测 60

第三节 抗栓和溶栓治疗监测的判断 60

二、溶栓治疗监测的判断 62

三、抗血小板治疗监测的判断 62

四、降纤治疗的监测 63

第6章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 64

第一节 阿司匹林 65

一、药理作用 65

二、药动学 66

三、临床应用 67

第二节 噻氯匹啶 69

一、药理作用 69

二、药动学 69

四、不良反应 70

三、临床应用 70

第三节 氯吡格雷 71

一、药效学实验 71

二、临床疗效 71

第四节 西洛他唑 72

一、药理作用 72

二、药动学 73

三、临床应用 73

四、不良反应 73

第五节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74

一、血小板GPⅡb/Ⅲa拮抗剂药理作用及分类 74

二、GPⅡb/Ⅲa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75

第六节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监测 76

一、血小板计数 76

三、GPⅡb/Ⅲa拮抗剂的不良反应 76

二、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 77

三、出血时间 77

第七节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 77

一、阿司匹林抵抗 77

二、氯吡格雷抵抗 78

第7章 常用的抗凝药物 79

第一节 普通肝素 79

一、肝素的药理与药动学 79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81

三、应用方案 81

四、不良反应 82

五、肝素治疗的检测 84

第二节 低分子肝素 86

一、低分子肝素的特点及制剂 86

二、LMWH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86

三、LMWH的使用方案 87

四、LMWH临床使用情况 89

第三节 华法林 90

一、作用机制 90

二、药效学和药动学 90

三、华法林的监测 91

四、华法林的用药和剂量调整 92

六、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适应证 93

五、影响INR的部分因素 93

七、口服华法林出血的处理与预防 95

八、华法林抗凝其他并发症 99

第8章 常用的溶栓药物 101

第一节 临床上常用的溶栓剂 101

一、尿激酶 101

二、链激酶 102

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102

第二节 常见疾病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04

一、急性心肌梗死 104

二、脑梗死 104

五、静脉血栓形成 105

四、周围动脉闭塞 105

三、肺梗死 105

第9章 肺血栓栓塞症 106

第一节 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106

一、有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史 107

二、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 108

三、外科手术 108

四、骨盆、髋骨或长骨骨折和创伤 108

五、恶性肿瘤 109

六、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 109

七、妊娠和服避孕药 109

一、病史 110

二、症状 110

第二节 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 110

三、体征 113

第三节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程序 115

一、根据临床情况判断肺血栓栓塞症的可能性 116

二、对怀疑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合理安排进一步检查 118

三、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 122

四、妊娠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 123

第四节 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 123

一、一般处理 124

二、急救措施 124

三、溶栓治疗 125

四、抗凝治疗 127

六、妊娠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 130

五、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130

七、肺血栓栓塞症介入治疗 131

第五节 非血栓性肺栓塞 135

一、脂肪栓塞 135

二、羊水栓塞 138

三、空气栓塞 140

四、细菌性肺栓塞(菌栓) 142

五、肿瘤性栓塞(瘤栓) 142

六、器械相关性肺栓塞 143

七、药物性栓塞(药栓) 144

八、虫卵栓塞 144

一、静脉血流滞缓 145

第一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145

第10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45

二、血管壁损伤 146

三、血液高凝状态 147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147

第二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148

一、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 148

二、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149

三、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 149

四、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混合型) 149

五、股青肿 150

六、股白肿 150

七、腋、锁静脉血栓形成 150

一、初步诊断方法 151

第三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151

二、确诊方法 153

三、诊断方法的联合应用 154

四、鉴别诊断 155

五、分型 156

第四节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157

一、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 157

二、抗凝疗法 158

三、溶栓疗法 162

四、手术取栓术 167

五、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168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意义 174

一、TIA是脑梗死的预警信号 174

第11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74

二、TIA发作可增加脑对缺血的耐受性 175

第二节 TIA的病因 176

一、供应脑血循环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 176

二、TIA的较少见病因 177

三、心脏介入和手术治疗的并发症 178

第三节 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表现 178

一、TIA的神经功能缺损 178

二、TIA发作的特征 180

四、非缺血性“类TIA”的病因 181

五、TIA的神经影像学表现 181

三、TIA后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 181

六、预后 183

第四节 TIA的诊断和评价 183

一、一般原则 183

二、推荐的诊断和评价步骤 183

三、选择性检查 184

四、特殊检查 184

第五节 TIA的危险因素及其处理 184

一、一般原则 185

二、血管危险因素的处理 185

第六节 TIA的治疗 189

一、药物治疗 189

二、外科治疗 191

第12章 脑梗死 194

第一节 急性脑梗死的病因和病理 194

一、急性脑梗死的病因 194

二、病理生理 194

第二节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195

一、临床表现 195

二、辅助检查 196

第三节 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96

一、一般症状 196

二、定位症状与体征 197

三、其他类型的症状体征 198

四、脑梗死的病因诊断 199

第四节 脑梗死的一般治疗 200

一、脑卒中单元 200

二、呼吸道的管理 201

三、心脏监护及血压管理 201

四、控制血糖 202

五、控制体温 203

六、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203

七、神经保护剂 204

八、预防及治疗并发症 205

九、脑水肿的治疗 206

十一、出血转化 208

第五节 急性脑梗死的抗血小板治疗 208

十、癫癎发作 208

一、阿司匹林 209

二、氯吡格雷的应用 210

三、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应用 210

四、三氟柳的应用 211

第六节 抗凝及降纤治疗 211

一、抗凝治疗 211

二、类肝素 212

三、抗凝剂作为一种辅助治疗 212

四、降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解酶) 214

第七节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 214

二、溶栓时间窗 215

一、溶栓治疗的科学依据和作用机制 215

三、溶栓的途径和方法 217

四、溶栓时注意事项、合并症以及处理原则 218

五、溶栓适应证和禁忌证 218

第13章 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220

第一节 控制危险因素 220

一、管理血压 220

二、控制血脂、血糖 221

第二节 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222

一、抗血小板治疗 222

第三节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及介入治疗 225

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225

二、抗凝治疗 225

二、神经介入治疗 226

第14章 不稳定性心绞痛 228

第一节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229

一、内皮损伤与斑块破裂 229

二、高凝状态 231

三、炎症机制 232

四、冠状动脉痉挛 233

第二节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234

一、症状 234

二、体格检查 235

三、辅助检查 235

一、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分型 237

第三节 不稳定性心绞痛分型、危险度分层及诊断 237

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分层 238

三、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 239

第四节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 240

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240

二、硝酸酯 240

三、钙拮抗剂 241

四、抗血小板治疗 241

五、肝素 242

六、凝血酶直接抑制剂 244

七、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 244

八、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 245

十一、冠脉成形术 246

十二、外科再血管化 246

九、溶栓治疗 246

十、主动脉内球囊泵(IABP) 246

十三、一般治疗 247

十四、预后 247

第15章 急性心肌梗死 248

第一节 病因及病理生理 248

一、病因 248

二、病理生理及病理 249

第二节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250

一、梗死先兆 250

二、症状 250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51

三、体征 251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254

一、心绞痛 254

二、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255

三、急性肺动脉栓塞 255

四、急腹症 256

第四节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256

一、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256

二、心脏破裂 256

三、栓塞 256

第五节 治疗 257

一、监护和一般治疗 257

四、心室膨胀瘤 257

五、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257

二、对症处理 258

三、溶血栓治疗 260

四、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267

五、抗凝治疗 268

六、其他治疗方法 269

七、预后 275

第16章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抗血栓治疗 276

第一节 抗凝治疗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76

一、PCI围术期抗凝治疗 276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81

一、PCI围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 281

二、PCI围术期抗凝的监测 281

二、PCI围术期常用抗血小板药物 282

三、PCI围术期的抗血小板治疗原则 286

第17章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289

第一节 改善生活方式 289

一、戒烟 289

二、膳食治疗 290

第二节 应用药物及康复训练 290

一、调脂治疗 290

二、抗血小板治疗 291

三、β受体阻滞药 292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 293

五、其他药物 294

七、心肌梗死后康复 295

六、激素替代治疗(ERT) 295

第18章 心房纤颤 297

第一节 房颤的流行病学及病因 297

一、房颤的流行病学 297

二、房颤的病因 298

第二节 房颤的分类及电生理机制 299

一、房颤的分类 299

二、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 299

第三节 房颤对心功能和心率的影响 300

一、房颤对心功能的影响 300

二、房颤对心室率的影响 301

一、房颤的复律治疗 302

第四节 房颤的治疗 302

二、房颤复律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306

三、房颤的抗凝治疗 309

四、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现状及进展 315

第19章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319

第一节 病因及临床表现 319

一、发病原因 319

二、临床表现 320

第二节 辅助检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321

一、辅助检查 321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322

一、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系统治疗 324

二、抗血栓治疗 324

第三节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治疗 324

三、扩血管治疗 326

四、治疗性血管新生 326

五、介入治疗 327

六、外科治疗 331

七、预防 332

第20章 癌症与静脉血栓栓塞 333

第一节 发病机制 333

一、高凝状态 333

二、血管壁损伤 335

三、静脉血淤积 335

一、预防措施 336

第二节 临床对策 336

四、血小板异常 336

二、VTE患者并发癌症的危险性 337

第21章 妊娠与静脉血栓栓塞 339

第一节 妊娠合并血栓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339

一、妊娠合并VTE的病理生理 339

二、临床表现 340

第二节 妊娠合并血栓的诊断 341

一、DVT 341

二、肺栓塞 342

第三节 治疗及预防 343

一、治疗 343

二、预防 345

参考文献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