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地理 27
第一章 位置 疆域 27
第二章 建置沿革 28
第三章 行政区划 30
第一节 区驻地 30
第二节 办事处和乡 34
第三节 村落 38
第四章 人口 40
第五章 自然地理 42
第一节 地貌 42
第二节 地质 42
第三节 气候 43
第四节 水文 48
第五节 资源 50
第六节 土特产 53
第六章 自然灾害 58
第一节 旱灾 58
第二节 水灾 59
第三节 风灾 60
第四节 冰雹 62
第五节 霜灾 62
第六节 病虫害 63
第二编 城乡建设 65
第一章 城区建设 65
第一节 工厂企业 65
第二节 政区街道 66
第三节 房屋普查 68
第四节 市政建设 69
第二章 乡村建设 72
第一节 农民住宅 72
第二节 公共设施 73
第三节 乡村企业 75
第三章 环境保护 76
第一节 绿化 76
第二节 环境卫生 77
第三节 环境监测 77
第四章 机构与管理 8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0
第二节 规划 80
第三节 设计 81
第四节 土地征用 81
第五节 施工管理 83
第五章 建筑队伍 85
第一节 石油部一公司 87
第二节 省建六公司 88
第三节 孟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89
第四节 吉利区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89
第五节 联营建筑防腐公司 90
第三编 经济 93
第一章 经济综述 93
第二章 工业 97
第一节 炼油 99
第二节 化工 106
第三节 炼钢 113
第四节 机械 114
第五节 建材 117
第六节 印刷 119
第七节 粮食加工 120
第八节 纺织 121
第九节 鞋帽服装 122
第十节 饮食 123
第十一节 矽铁 124
第十二节 玻璃制品 125
第十三节 名优产品 126
第十四节 其它 126
第三章 交通运输 12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28
第二节 公路 129
第三节 铁路 138
第四节 管道运输 138
第四章 邮电 140
第二节 电信 14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41
第三节 邮政 144
第五章 农林水牧 147
第一节 农业区划 148
第二节 所有制改革 149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 152
第四节 作物 产量 155
第五节 农业机械化 158
第六节 林业 161
第七节 畜牧业 164
第八节 水利 168
第九节 供电 174
第六章 渔业 176
第一节 鱼塘建设 176
第二节 渔业生产 177
第五节 机构沿革 179
第三节 水产品销售 179
第四节 渔政管理 179
第七章 商业 18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80
第二节 网点布局 180
第三节 饮食服务 181
第四节 供销 182
第五节 粮油 186
第八章 财税 19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1
第二节 体制 191
第三节 财政收入 193
第四节 支农周转金 196
第五节 财政监督 197
第六节 税务 206
第一节 人行吉利办事处 209
第九章 金融 209
第二节 工商行吉利办事处 210
第三节 建行吉利支行 216
第四节 农行吉利支行 220
第五节 吉利信用社 227
第十章 经济管理 230
第一节 计划 230
第二节 统计 235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236
第四节 物价 244
第五节 审计 245
第四编 政治 247
第一章 中共在吉利地区的建党活动 24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48
第二节 党代会 248
第二章 中共吉利区委 248
第三节 组织建设 250
第四节 宣传教育 254
第五节 纪律检查 257
第六节 统一战线 260
第七节 来信来访 261
第三章 区人民代表大会 263
第一节 历届代表大会 263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 265
第四章 区人民政府 269
第一节 政务 271
第二节 内务 272
第三节 劳动人事 275
第五章 区政协 279
第六章 政法 281
第一节 政法委员会 281
第二节 公安 284
第三节 检察 290
第四节 审判 295
第五节 司法 298
第七章 群团 302
第一节 工会 302
第二节 共青团 305
第三节 妇联 306
第四节 科协 309
第二节 义务兵役制 313
第一节 志愿兵役制 313
第三节 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 313
第五编 军事 313
第一章 兵役制度 313
第二章 人民武装 31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14
第二节 民兵 314
第三节 预备役 315
第四节 军事训练 315
第五节 征兵 315
第六节 政治教育 316
第七节 驻军 316
第三章 军事纪略 319
附1 八百诸侯会孟津 324
附2 夜袭干沟桥 326
附3 孟济战役 327
附4 人民武装显神威 33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33
第六编 文化 333
第一章 教育 333
第二节 学校 334
第三节 教师 343
第四节 学生 346
第五节 教学 347
第六节 经费 350
第二章 科技 35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58
第二节 科技活动 358
第三章 体育 360
第一节 社会体育 360
第二节 学校体育 361
第四章 卫生 36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65
第二节 爱卫会 365
第三节 防疫 366
第四节 医院 367
第五节 合作医疗 373
第六节 公费医疗 374
第五章 群众文化生活 375
第一节 文化馆 375
第二节 广播 377
第六章 文物古迹 379
第一节 龙山文化遗址 379
第二节 西周铜爵 379
第四节 晋柏 380
第五节 浇花井 380
第七节 清幽观 381
第八节 打石洼 381
第六节 凤凰寨 381
第七编 社会 383
第一章 家庭 383
第二章 姓氏 387
第三章 计划生育 38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88
第二节 计生工作 388
第一节 耶稣教 391
第二节 烧香敬神 391
第四章 宗教 迷信 391
第五章 民政 39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93
第二节 基层组织 393
第三节 钩沉垒 399
第四节 社会救济 404
第五节 精神文明 406
第一节 婚嫁 412
第六章 风俗习惯 412
第二节 生育 417
第三节 丧葬 417
第四节 节日 420
第五节 其它习俗 426
第六节 衣食住行用 427
第七章 方言 民谚 433
第一节 土字 土词 433
第二节 谚语 441
第三节 歌谣 455
第八章 人民生活 461
第一节 职工生活 461
第二节 农民生活 462
第三节 渔民生活 462
第一章 传记 463
第八编 人物 463
第二章 英名录 481
第三章 人物表 489
在外工作人物表 489
出席省以上劳模(先进)代表人物表 490
专业技术职称人物 491
第四章 人物介绍 492
第三节 拥军优属 494
附录 509
山西洪洞县迁民纪略 509
凶年记二则 511
“民先”事件 512
日寇侵略罪行 517
东杨村惨案 519
编后记 522
修志机构及编纂人员名单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