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继承传统 弘扬创新 3
第一章 统筹思想的萌生 3
第一节 统筹的基本含义 4
第二节 统筹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瑰宝 8
第三节 统筹运作的主旨 14
第四节 统筹的思维特征 16
第五节 统筹的实践特征 22
第六节 统筹的实践意义 26
第二章 统筹学科理论的形成与完善 34
第一节 现代社会实践呼唤统筹理论 34
第二节 统筹理论体系的形成 39
第三节 统筹学的学科特征 44
第四节 统筹学科的研究任务 51
第五节 统筹学科的发展趋势 54
第三章 统筹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58
第一节 统筹与谋略的关系 58
第二节 统筹与运筹的关系 60
第三节 统筹与管理的关系 63
第四节 统筹与系统工程的关系 64
第五节 统筹理论同其他多学科理论的关系 66
第六节 实践中运用统筹理论须注意的基本问题 67
第四章 统筹的基本对象 71
第一节 统筹主体 71
第二节 统筹客体 74
第三节 统筹环境 78
第四节 把握统筹对象的基本问题 84
第五章 统筹的基本依据 87
第一节 统筹的核心依据 87
第二节 统筹的内在依据 95
第三节 统筹的外在依据 102
第四节 实现统筹活动的“大统一” 110
第六章 统筹的基本形态 112
第一节 统筹研究 112
第二节 统筹规划 117
第三节 统筹安排 120
第四节 统筹研究、统筹规划与统筹安排的关系 123
第七章 统筹的基本原理 126
第一节 结构匹配原理 127
第二节 活性协同原理 129
第三节 差异平衡原理 130
第四节 全息聚合原理 132
第五节 互补互促原理 134
第六节 协调发展原理 135
第七节 统筹原理的实践应用 137
第八章 统筹的基本规律 141
第一节 组成效用规律 141
第二节 环境适应规律 143
第三节 广差异全相容规律 145
第四节 节奏协调规律 147
第五节 随机适度规律 149
第六节 统筹规律的实践应用 151
第九章 统筹的实现技术 155
第一节 统筹实现技术的含义 155
第二节 统筹活动的基本程序 157
第三节 正确采集与处理数据 160
第四节 统筹的多种操作技术 162
第十章 统筹的综合评价 185
第一节 统筹综合评价的基本含义 185
第二节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86
第三节 统筹评价的基本要点 187
第四节 统筹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 190
第五节 统筹综合评价应把握的问题 193
实践篇——勇于实践 注重效用 199
第十一章 安全与发展战略统筹 199
第一节 安全与发展战略统筹的定位 199
第二节 安全与发展战略统筹的模式 212
第三节 安全与发展战略统筹的程序 218
第四节 安全与发展战略的反思与调整 223
第十二章 领导与决策统筹 232
第一节 领导与决策统筹要素 233
第二节 领导与决策统筹的权限边界 239
第三节 提高领导决策统筹的艺术水平 244
第四节 增强领导决策统筹的素质 253
第十三章 组织与指挥统筹 262
第一节 组织与指挥统筹的基本含义 262
第二节 组织与指挥统筹的一般原则 267
第三节 组织与指挥统筹的基本要点 273
第四节 组织与指挥统筹的能力培养 277
第十四章 管理与服务统筹 282
第一节 管理与服务统筹的重要意义 282
第二节 管理与服务统筹的基本特征 285
第三节 管理与服务统筹的原则 289
第四节 管理与服务统筹的要点 294
第五节 管理与服务的统筹活动 298
第十五章 社会保障统筹 301
第一节 社会保障统筹的反思 301
第二节 社会保障统筹的原则 309
第三节 社会保障统筹的要点 313
第四节 社会保障统筹的运作机制 320
第十六章 教科文卫体统筹 325
第一节 教科文卫体统筹的含义 325
第二节 教科文卫体统筹的价值取向 334
第三节 教科文卫体统筹的要点 339
第四节 教科文卫体统筹的创新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