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经济学 中文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大卫·桑普斯福特(David Sapsford),泽弗里斯·桑纳托斯(Zafiris Tzannatos)著;王询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177924
  • 页数:3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为大学本科高年级及研究生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劳动经济学教材。书中不仅介绍了基本理论还描述了一般教科书所不载的一些“扩展”,从而为学习者提供了通往前沿之路及在通往前沿之路上迈步的步法。

序 1

第1章 导论 1

1.1劳动经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1

1.2分析方法 2

1.3本书的内容 2

1.3.1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2

1.3.2工资与就业 3

1.3.3工会与劳动力市场 4

1.3.4 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完全信息 4

1.3.5失业与工资膨胀 4

第2章 劳动力供给:基本模型 5

2.1谁供给劳动力 6

2.2劳动力参与决策 8

2.3家庭与劳动力参与决策 8

2.5市场报酬变动的影响 9

2.4非劳动收入变动的影响 9

2.6劳动力参与和对劳动力的需求 10

2.7一些经验证据 10

2.7.1基本工人 11

2.7.2次级工人 12

2.8工人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13

2.9隐性失业 14

2.11无差异曲线 15

2.10个人的工作/闲暇选择 15

2.12预算约束 16

2.13效用最大化 17

2.14个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17

2.15收入和替代效应 19

2.16向后弯曲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19

2.17模型的一些应用 21

2.17.1超时工作 21

2.17.2所得税 24

2.17.3按结果付酬和自我雇佣 26

2.18工时供给与实际工时 28

2.19工作狂与非参与者 29

2.20失业救济金与劳动力供给 30

2.21保留工资 31

第3章 劳动力供给:扩展 35

3.1引言 35

3.2时间配置理论 36

3.2.1模型 36

3.2.2 比较静态 38

3.2.3在家工作与收入—闲暇模型 39

3.2.4 时间配置理论的应用 40

3.3样本选择偏差 42

3.3.1 样本选择偏差理论(以一项实验为例) 44

3.3.2基础知识 44

3.4样本选择偏差与劳动力供给 46

3.5结论 51

第4章 人力资本 54

4.1引言 54

4.2受过教育者的劳动力市场 55

4.3举例说明 58

4.4对教育赢利性的正式估计:报酬函数 61

4.5报酬函数的经济计量问题 66

4.5.1“回报”是什么? 66

4.5.2半对数的表述适当与否? 66

4.5.3教育 67

4.5.4男性的经验 67

4.5.5女性的经验 68

4.5.6近似的和不可观察的人力资本属性 68

4.5.7到底应不应该纳入其他变量? 69

4.6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论批判 69

4.6.1教育的作用是什么? 69

4.6.2替代性理论 70

4.7以报酬函数为基础的研究成果 73

4.8有关教育的社会政策和人力计划 75

4.8.1社会需求论 75

4.8.2回报率分析 76

4.8.3人力需要论 77

4.8.4职业—教育间的联系 79

4.8.5 我们如何看待教育和人力政策问题? 80

4.9一般与专用培训 81

4.10结论 83

第5章 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 85

5.1单个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 86

5.1.1 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 86

5.1.2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88

5.1.3 另一种推导 90

5.1.4关于利润最大化的一个注解 91

5.1.5非竞争的产品市场 91

5.1.6完全与不完全竞争 93

5.2企业的长期劳动力需求 95

5.2.1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的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96

5.2.2工资变动的替代和规模效应 97

5.3行业的劳动力需求 98

5.4引致需求的弹性:马歇尔定律 99

5.5一个告诫性注解 102

第6章 劳动力需求:一些扩展 105

6.1引言 105

6.2固定与可变的用工成本 105

6.3固定用工成本的规模 107

6.3.1工时与工人 107

6.3.2 自愿离职 108

6.3.3对超时工作的需求 108

6.3.4 一个修正过的劳动力需求模型 109

6.4用工需求函数 111

6.4.1 一个简单的模型 111

6.4.2最优工时—工人组合 113

6.4.3局部调整 114

6.4.4 一些扩展 114

6.5工资与生产率 117

第7章 工资与雇佣量决定 120

7.1引言 120

7.2企业层次上的工资与雇佣量决定: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121

7.3劳动力市场中的买方垄断 123

7.4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与雇佣量 124

7.5最低工资规定 126

7.6歧视性买方垄断 127

7.7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模型 129

7.8不同的政策含义 132

第8章 报酬分配 134

8.1引言 134

8.2有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135

8.2.1题外话:规模收益 137

8.2.2 三种不同的分配之间的关系 138

8.3收入的功能性分配 138

8.3.1计量资本 139

8.3.2计量劳动力 139

8.3.3 要素替代 140

8.3.4随时间的变化 140

8.3.5 限制条件 141

8.3.6技术性解释:生产函数 142

8.3.7一个宏观经济学的解释:卡尔多 143

8.4劳动报酬本身的分配 145

8.4.1报酬的统计资料来源 145

8.4.2报酬的分布 146

8.4.3报酬的对数正态分布 149

8.4.4报酬分布的正偏性 151

8.4.5报酬分布的帕累托之尾 152

8.4.6人力资本与报酬分布 153

8.4.7对报酬本身的分配的结论性评价 154

8.5报酬差别 155

8.6代结论 159

第9章 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 162

9.1引言 162

9.2歧视的经济学理论 163

9.2.1有关歧视的早期思想 163

9.2.2 贝克尔 165

9.2.3扩展与评价 168

9.2.4贝克尔以外的分析 170

9.3歧视的成本 172

9.4歧视的计量 175

9.4.1 经验研究的发现 181

9.4.2歧视造成的就业配置扭曲 183

9.4.3歧视的福利损失 184

9.5.1 历史的回顾 185

9.5英国的反性别歧视法及其作用 185

9.5.2立法对相对报酬的影响 186

9.5.3立法对相对就业的影响 187

9.6结论 188

第10章 工会的经济学分析 190

10.1工会简史 191

10.2更广阔的视野:OECD的工会化 193

10.3行业工会 194

10.4非技术劳动力与“新工会主义” 195

10.5产业与白领工会主义 196

10.6工会的结构 198

10.7影响工会发展的因素 199

10.8有关美国工会发展的另一模型 201

10.9有关证据 203

10.10 20世纪80年代:工会会员减少的年代 203

10.11工会:经济组织还是政治组织? 204

10.12.1抵消买方垄断势力 206

10.12工会的目标 206

10.12.2早期的最大化模型 207

10.13工会目标的形成:中间选举人模型 212

10.14工会的效用最大化模型 215

10.14.1工会的偏好函数 215

10.14.2工会的均衡 217

10.14.3动态分析:工资偏好路径 217

10.15近年的一些工会微观经济学研究 219

10.15.1有关工会偏好的功利主义理论 219

10.15.2斯通—吉尔里效用函数 220

第11章 集体谈判下的工资决定 222

11.1工会主义下的工资决定:双边垄断模型 223

11.2工资偏好路径与工资谈判 224

11.3不确定性与讨价还价过程 226

11.4垄断—工会模型与有效谈判模型 226

11.4.1垄断—工会模型 226

11.4.2等利润线 227

11.4.3有效谈判模型 229

11.5纳什解 231

11.6一些扩展 232

11.7平坦的无差异曲线模型 234

11.8内部人—外部人模型 235

11.9经验研究 237

11.10集体谈判过程的一些理论 238

11.11基本概念 238

11.12泽森的理论 239

11.13纳什的理论 243

11.14希克斯的理论 245

11.15卡特—张伯伦的理论 247

11.16一些评论 248

11.17工会与相对工资 249

11.18理论框架 249

11.19非工会工资的决定 250

11.20对工会/非工会工资差的估计 251

11.21工会与资源配置 254

11.22工会主义的另一面 256

第12章 劳动力市场中的搜寻 261

12.1引言 261

12.2搜寻行为的模型化 262

12.3基本概念 262

12.4固定样本规模规则 264

12.5保留工资与序列搜寻模型 265

12.6搜寻持续时间 268

12.7一些扩展 268

12.7.1 折现 268

12.7.2随机职位报价 269

12.8非固定保留工资 269

12.8.1有时限的模型 270

12.8.2适应性搜寻 270

12.9雇主的搜寻 271

12.10经验证据 272

第13章 工资膨胀 276

13.1菲利普斯曲线 276

13.2李普瑟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 278

13.3后续的一些发展 280

13.4成本推进还是需求拉动? 280

13.5工资与价格膨胀的政策含义 281

13.6正在消失的菲利普斯曲线 283

13.6.1 作为超量劳动力需求一个指标的失业 284

13.7预期扩增的菲利普斯曲线 285

13.7.1 弗里德曼的理论 285

13.7.2一种长期替代关系 286

13.7.3工资—价格变化过程 286

13.7.4不存在长期替代关系 288

13.7.5 自然失业率 288

13.8自然率假说 289

13.8.1预期的形成 290

13.9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291

13.9.1适应性预期的局限性 291

13.9.2理性预期 292

13.9.3理性预期与工资方程 293

13.10近年的一些发展 295

13.10.1 目标真实工资模型 295

13.10.2滞后的工资确定 296

13.10.3 滞后效应 297

第14章 失业 300

14.1失业的分类 301

14.2现实背景:OECD的失业 302

14.3失业:存量与流量 304

14.4减少失业的政策 304

14.5需求不足失业与非需求不足失业 305

14.6失业与职位空缺的关系 307

14.6.1 充分就业的定义 308

14.7古典失业还是凯恩斯主义失业?工资差模型 309

14.8均衡失业 311

14.8.1拉亚德—尼克尔模型 311

14.8.2模型的表现 313

14.9失业中的滞后效应 315

14.10其他失业理论 317

14.11失业的效率工资模型 317

14.11.1偷懒模型 317

14.11.2 劳动力更换模型 317

14.11.3逆向选择 318

14.11.4社会学模型 318

14.12效率工资与失业 318

14.13隐性契约理论与失业 320

14.13.1隐性契约与非自愿失业 324

14.14失业的内部人—外部人模型 324

附录中英文对照人名表(译者整理) 327

译后记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