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一、公共服务的概念 2
(一)“公共”概念元分析 2
(二)“服务”概念元分析 6
(三)公共服务的概念 8
二、公共服务的基本特征 14
(一)系统性 14
(二)过程性 14
(三)多样性 15
(五)多元性 16
(四)公共性 16
(六)成本效益性 17
三、公共服务的分类 18
四、公共服务的分析框架 22
(一)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 22
(二)公共服务运行系统论 23
(三)公共服务主体论 23
(四)公共服务能力论 23
(五)公共服务工具论 24
(六)公共服务方法论 24
(七)公共服务发展论 24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25
五、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的意义 25
(二)满足公共需要的迫切要求 26
(三)构建中国模式的现实要求 27
(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 28
第二章 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 29
一、公共选择理论 29
(一)公共选择理论核心 30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命题 31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31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运动的兴起 35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35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36
(三)新公共管理运动与公共服务 42
三、分散化公共治理理论 43
(一)分散化公共治理的基本动因 43
(二)作为治理工具的代理机构 47
(三)责任与控制原则 48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50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 50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及其特征 51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 53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 60
五、公共物品提供理论 60
(二)公共物品的提供 62
第三章 公共服务职能分析 66
一、公共服务职能定义 66
(一)公共服务职能的理论基础 66
(二)公共服务职能的科学界定 72
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内容 76
(一)制度供给和创新职能 77
(二)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 79
(三)提供公共产品 81
(四)提供公共服务 83
三、公共服务职能变迁 84
(一)我国公共服务职能所面临的问题 84
(二)公共服务职能变迁的基本要求 86
(三)公共服务职能变迁的重点 88
第四章 公共服务主体 93
一、公共服务组织 94
(一)公共服务组织的内涵和分类 94
(二)建设公共服务组织的理性来源 96
(三)公共服务组织的基本特征 100
二、公共服务者 102
(一)公务员 103
(二)非政府公共服务组织人员及其管理 108
三、政府公共服务组织改革 112
(一)西方政府公共服务组织改革 113
(二)中国政府公共服务组织改革 116
第五章 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120
一、政府公共服务模式的历史轨迹 120
(一)古代社会中政府的公共服务模式 121
(二)近现代社会中政府的公共服务模式 124
(三)当代社会中政府公共服务模式 125
(四)中国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型 127
(一)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128
二、政府公共服务主要模式分析 128
(二)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130
(三)政府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133
(四)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136
(五)公共服务中的电子政务模式 139
三、中国政府公共服务模式的选择 142
(一)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为主体的支出模式 142
(二)科教优先的公共服务增长模式 143
(三)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公共服务消费模式 145
(四)多中心治理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147
(五)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管理制度创新 148
(一)公共服务工具的概念 151
一、公共服务工具的概念、分类与作用 151
第六章 公共服务工具分析 151
(二)公共服务工具的分类 153
(三)公共服务工具在公共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158
二、公共服务工具的种类 160
(一)公共服务主体能力建设工具 161
(二)公共服务机制工具 169
(三)具体服务工具 177
三、公共服务工具的选择 179
(一)工具选择的四种理论 179
(二)公共服务工具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181
第七章 公共服务产品提供 185
一、公共服务产品的涵义 185
(一)公共服务产品的概念 185
(二)公共服务产品的一般特征 186
(三)公共服务产品的具体特征 188
(四)准公共服务产品 190
二、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体制 191
(一)高度集中的政府垄断供给体制 192
(二)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供给体制 194
(三)我国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体制的演变 197
(一)政府供给 199
三、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方式 199
(二)私人供给 203
(三)自主供给 206
四、几种常见的公共服务产品简介 210
(一)国防 210
(二)秩序 211
(三)环保 213
(四)科技 214
(五)教育 216
(六)文化 218
(一)一般性公共服务能力 222
一、公共服务能力的涵义 222
第八章 公共服务能力标准 222
(二)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 225
(三)公务员公共服务必须坚持的理念 227
二、公共服务能力的分类与构成 229
(一)公共服务能力的分类 229
(二)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构成 233
(三)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重点 235
三、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要求 237
(一)公务员诚实守信能力 238
(二)公务员联系群众能力 241
(三)公务员接受群众监督能力 243
(四)公务员运用现代行政技术能力 245
第九章 公共服务绩效考评 249
一、公共服务绩效考评的历史演进 249
二、公共服务绩效考评的涵义与价值取向 252
(一)公共服务绩效考评的涵义 252
(二)公共服务绩效考评的价值取向 255
三、公共服务绩效考评的类型、程序和方法 257
(一)公共服务绩效考评的类型 257
(二)公共服务绩效考评的基本程序 259
(三)公共服务绩效考评的主要方法 263
(一)公共服务绩效考评的难点 268
四、公共服务绩效考评的难点与改革设想 268
(二)改进公共服务绩效考评的路径选择 272
第十章 国外公共服务经验 278
一、英国公共服务的经验 279
(一)非垄断化改革的基本举措 279
(二)利用管制推动竞争的主要形式 280
(三)公与私之间竞争的主要策略 282
(四)公共部门之间竞争的基本方式 283
二、德国的卫生保健体制 284
(一)德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基础和构成 284
(二)德国医疗保险的类型与管理原则 285
(三)德国医疗服务的主要措施与医疗改革的动因 287
(四)德国医疗改革的基本举措 289
三、芬兰社会保障制度 291
(一)芬兰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 291
(二)芬兰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策略 294
四、美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 296
(一)美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路向 296
(二)美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策略 297
五、澳大利亚公共服务策略 301
(一)出台较为全面的服务法规 301
(二)确立较为规范的公共服务基准 302
(三)高层领导着力弘扬服务理念 303
(四)完善专职推进的服务管理机构 304
(五)逐渐形成服务网络管理系统 305
(六)不断推出服务新方式 306
六、韩国公共服务经验 307
(一)设立政府书刊阅览和发售系统 308
(二)推行大办公室制与窗口服务制 308
(三)重新设计行政和业务流程 309
(四)大力开发行政信息资源 310
(五)倡导亲切服务 311
(六)提供全方位的便利服务 312
主要参考文献 313
后记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