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背景 1
1.1.1 现实背景 1
1.1.2 理论背景 2
1.1.3 技术背景 3
1.2 研究意义 4
1.2.1 理论意义 5
1.2.2 方法意义 5
1.2.3 实践意义 6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框架 6
1.3.1 研究思路 6
1.3.2 研究内容 8
1.3.3 研究框架 10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1
2.1 空间可达性相关研究综述 11
2.1.1 空间可达性概念的发展 11
2.1.2 空间可达性相关理论的发展 13
2.1.3 可达性测度在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中的应用 17
2.1.4 国外空间可达性研究和应用进展 19
2.1.5 国内空间可达性研究和应用进展 20
2.2 规划支持系统相关研究综述 21
2.2.1 规划支持系统的含义 21
2.2.2 规划支持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源流 22
2.2.3 国外规划支持系统研究和应用进展 23
2.2.4 国内规划支持系统研究和应用进展 25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26
3 空间可达性测度模型与计算方法研究 28
3.1 空间可达性定量测度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28
3.1.1 空间可达性测度模型的分类 28
3.1.2 空间可达性测度模型评述 32
3.2 通用空间可达性范围计算模型 33
3.2.1 空间最短距离计算基础方法 33
3.2.2 基于矢量数据结构的网络分析模型 35
3.2.3 基于栅格数据结构的成本—距离分析模型 40
3.3 矢量/栅格集成的空间可达性计算模型 48
3.3.1 公共交通视角下的两种可达性建模特点比较 48
3.3.2 矢量/栅格集成建模思路 50
3.3.3 矢量/栅格集成概念模型构建 53
3.3.4 矢量/栅格集成的可达性计算模型设计 56
3.4 矢量/栅格集成可达性计算模型的程序实现 58
3.4.1 基于组件技术的程序设计 58
3.4.2 计算模块的数据分层组织 60
3.5 “统一可达性计算器(UAC)”对象的总体设计 62
3.5.1 数据操作流程设计 64
3.5.2 关键功能算法设计 65
3.5.3 示例和有效性评价 72
3.6 本章小结 73
4 南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支持系统构建 74
4.1 南京城市发展概述 74
4.1.1 南京地理位置与城市概况 74
4.1.2 南京市城市居住、出行及其空间承载系统特征 76
4.1.3 研究范围选取 84
4.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支持系统(SSPPS)原型系统分析 86
4.2.1 背景与系统目标 86
4.2.2 用户特点分析 87
4.2.3 功能需求分析 88
4.2.4 数据需求与数据选取 88
4.2.5 数据流程 92
4.3 SSPPS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93
4.3.1 系统框架结构 93
4.3.2 与GIS软件平台集成 93
4.3.3 空间数据库建设 94
4.3.4 空间统计分析工作流程 98
4.3.5 系统交互操作设计 98
4.3.6 系统参数设置 100
4.3.7 系统程序实现 102
4.4 公共服务可达性测度体系构建 103
4.4.1 可达范围面积(以At表示) 104
4.4.2 可达服务面积(以As表示) 108
4.4.3 可达服务机会量(以Ap表示) 110
4.5 本章小结 111
5 基于SSPPS的南京市居住可达性分析及应用 113
5.1 城市居住空间可达范围面积特征分析 113
5.1.1 总体特征 113
5.1.2 各区可达性差异分析 117
5.1.3 各类居住用地可达性差异分析 120
5.2 城市居住空间可达服务指标特征分析 121
5.2.1 城市公共绿地服务可达面积特征分析及评价 121
5.2.2 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可达面积特征分析及评价 125
5.2.3 城市中小学服务可达面积特征分析及评价 129
5.2.4 可达服务机会量指标特征分析 133
5.3 可达性优化目标下的南京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改善建议 134
5.3.1 公共交通一体化导向的南京市公共交通规划改善建议 134
5.3.2 快速公交导向的快速公交系统规划建议 135
5.4 基于SSPPS分析结果的南京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建议 136
5.4.1 主城居住用地规划调整建议 136
5.4.2 主城道路用地规划调整建议 137
5.4.3 主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调整建议 139
5.4.4 主城公共绿地规划调整建议 141
5.5 基于SSPPS的河西龙江地区规划调整综合应用 142
5.5.1 龙江地区现状问题分析 142
5.5.2 基于TOD的城市新区土地利用理论模式构建与规划建议 143
5.5.3 龙江地区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规划综合调整 147
5.5.4 龙江地区街区调整规划情景模拟与结果 149
5.6 本章小结 157
6 结论与展望 158
6.1 主要研究结论 159
6.1.1 空间可达性定量测度是研究城市要素间关系的关键技术 159
6.1.2 规划支持系统可以有效支持规划决策 159
6.1.3 公共交通系统改善能有效提高可达性水平 160
6.2 主要创新点 161
6.3 研究展望 162
参考文献 164
后记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