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眼光看时代发展 1
第一讲 统筹兼顾:用科学发展观开拓新局面 1
一、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1
二、科学发展观带来的新局面 6
三、改革兼顾“五统筹”,丰富升华“硬道理” 10
第二讲 同心同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5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16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18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 22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 25
第三讲 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成为重头戏 29
一、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55年的执政成就 29
二、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 31
三、充分认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 35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 37
第四讲 夯牢基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43
一、保持党的先进性:正确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4
二、夯牢基础: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7
三、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49
第五讲 反腐倡廉:纯洁党的队伍 54
一、始终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反对腐败 55
二、反腐倡廉呈现新特点 58
三、贯彻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60
第六讲 经济发展:为全面小康夯牢物质基础 64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亮点 64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71
三、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72
四、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的对策 75
第七讲 “三农”问题:形势好转仍须爬坡 79
一、“三农”:2004年国民经济的一大亮点 79
二、“三农”问题仍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88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对策 89
一、2004年就业形势好转 94
第八讲 扩大就业:力求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各得其所 94
二、扩大就业任重道远 96
三、扩大就业的对策与政策 98
四、扩大就业要有新思路 102
第九讲 社会保障:编织社会安全网 105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105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成就巨大 106
三、新时期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 110
四、努力实现中国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111
第十讲 生态环保:建设绿色家园 115
一、功不可没:我国生态环保的长足发展 115
二、世界和中国视角:环境和生态问题严重 117
三、从战略高度认识生态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120
四、努力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121
第十一讲 民主法治:沿着开拓的道路稳步前进 127
一、没有民主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 127
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129
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 131
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133
五、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 137
第十二讲 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发展的保障 140
一、辩证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社会稳定观 141
二、社会稳定压倒一切 142
三、社会形势判断:稳定是主流,问题要重视 143
四、建立长效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145
第十三讲 呼唤诚信:打造信用中国 151
一、诚信和信用的语义解读 151
二、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社会信用 155
三、我国社会信用建设初见成效 156
四、当前社会信用建设存在的主要缺失 158
五、社会信用建设的路径选择 161
第十四讲 深化改革:鼓足干劲全面攻坚 164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164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改革向纵深发展 169
三、改革还需深化:任重道远,艰难在前 173
一、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科学审视 179
第十五讲 和平外交: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前行 179
二、世界多极化: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80
三、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积极处理好多边关系 187
第十六讲 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平崛起的必然选择 190
一、“雾里看花”:经济全球化的动因与特征 190
二、“鱼和熊掌能否兼得”:经济全球化的正负效应 192
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平崛起 195
四、努力提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水平 198
附录一 204
在全国城乡集中开展一次形势政策宣传教育 20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 207
附录二:数字中国 207
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208
我国城镇居民物质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209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文化程度日益提高 210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211
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 212
为9亿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13
我国已有22个省份免征农业税 214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及指数 215
2007年远程教育将基本覆盖我国所有农村中小学 216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指数 217
经济统计数字: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 218
经济统计数字:国内生产总值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