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报告 集聚优势》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永达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2134677
  • 页数:2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3篇,首先简述集聚优势理论的数理基础、基本原理与模型以及集聚优势理论与战略的互动关系;然后从国家创新体系的角度解读集聚优势理论与运用集聚优势理论指导国家创新战略的构建;最后通过案例剖析集聚优势理论的应用。

上篇 集聚优势理论篇 3

第一章 集聚优势与创新的循环互动 3

第一节 创新的主导性 4

一、创新的内涵特征 4

二、创新的社会经济价值 7

第二节 集聚优势理论的可行性 9

一、集聚优势理论的内涵特征 10

二、集聚优势的实施途径 11

第三节 集聚优势的平台和基础 12

一、全球化提供了国际平台 12

二、综合国力的提升夯实了国内基础 13

第四节 集聚优势是获取成功的首选 16

一、集聚优势是快速崛起的捷径 16

二、改革开放是集聚优势的过程 20

三、集聚优势产生互利共赢的效果 21

第二章 集聚优势的理论基础 27

一、经济增长理论 28

第一节 集聚优势理论的学科基础 28

二、国际贸易理论 29

三、区域经济学理论 30

第二节 集聚优势启动过程的数理基础 31

一、经济场和经济极简介 31

二、集聚优势启动过程的数理剖析 33

专栏 深圳——让世界瞠目的“一夜城” 36

第三章 集聚优势的理论模型 39

一、生产优势 40

第一节 集聚优势与三大优势 40

二、金融优势 42

三、战略优势 44

四、三大优势的相互关联 46

第二节 集聚优势的基本原理 49

一、集聚优势的基本形式 50

二、集聚优势的成本分析 55

三、集聚优势的效果分析 56

四、集聚优势的方式方法 57

五、集聚优势的福利效应 59

第四章 集聚优势与国际竞争 63

第一节 国际经济竞争中的集聚优势机制 64

一、国际经济竞争中优势的准备阶段 64

二、国际经济竞争中集聚优势的阶段与过程 66

三、国际经济竞争中集聚优势的瓶颈 68

四、集聚优势与竞争优势 69

一、衡量制定标准的原则 72

二、参考衡量指标及计算方法 72

第二节 集聚优势评价指标体系 72

中篇 集聚优势与国家整体创新能力 79

第五章 集聚优势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79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构成要素 80

一、创新主体 80

二、创新资源 84

三、创新运行 87

四、创新价值 88

二、政府功能 89

一、中介机构功能 89

第二节 创新体系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 89

三、科技工业园区的作用 90

第三节 国内外创新体系理论的研究 91

一、国外相关研究 93

二、国内相关研究 96

三、相关研究比较 98

第六章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和建设 101

一、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 102

第一节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过程 102

二、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 105

第二节 中国创新体系现存的主要问题 109

一、自主创新不足,科研投入有限 109

二、创新主体间脱节,集聚效率低下 110

三、教育科普不力,科技人才匮乏 111

第七章 以集聚优势为理论基础建立国家创新系统 113

第一节 建设创新主体 114

第二节 集聚创新资源 117

第三节 保障创新运行 118

第四节 实现创新价值 120

第五节 建立中国创新系统的四点建议 121

一、强化政府的宏观决策力度和舆论导向作用 121

二、加强对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各项投入 122

三、建设和完善创新指标体系和制度安排 122

四、营造和推动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的建设 124

下篇 集聚优势案例篇 127

第八章 区域集聚优势案例(一):中关村孵出了凤凰 127

一、徒手创业 128

第一节 中关村科技孵化从无到大 128

二、初具规模 130

第二节 中关村集聚了三大优势 134

一、生产优势 134

二、金融优势 139

三、战略优势 140

第三节 中关村大与强的启迪和感召 141

一、以政策集聚优势资源 141

二、由机制诱导集聚优势的过程 142

三、强化磁力,扩大集聚优势的平台 144

第九章 区域集聚优势案例(二):硅谷独享一片“蓝海” 147

第一节 硅谷:高科技创造的馨港 148

一、硅谷集聚了人才和文化 148

二、硅谷吸纳了丰厚的资本和经验 150

三、硅谷独创全新商业运作模式 152

专栏 剑桥与硅谷的反差 154

一、硅谷善于造船出海 157

第二节 追逐硅谷的蓝海航标 157

二、硅谷勇于驾驭风浪 158

第十章 国家集聚优势案例(一):新加坡跃出了“飞龙” 161

第一节 知己知彼,善待彼人 164

一、集聚优势资本提升产业层级 164

二、集聚金融商务优势,建设总部基地 166

三、走出去开发新天地 168

专栏一 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区 169

专栏二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 170

第二节 由引进向创新转型 173

第十一章 国家集聚优势案例(二):美国——集聚优势的磁场 177

第一节 集聚全球优势,打造美国魅力 178

一、集聚优势美国得心应手 178

二、政策制度创新是美国的高位平台 179

第二节 优势资源集聚了美国实力 180

一、自然资源优势 180

二、技术资源优势 181

三、人力资源优势 182

四、市场供求资源优势 183

五、金融优势 184

六、战略优势 186

附录 191

第二章 数学附录 192

数学附录1——极值的数学表征 192

数学附录2——散度与经济量密度的关系 193

表7-1 改革开放前中国科技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历程 194

第七章 表格 194

第三章 数学附录 194

数学附录1——福利效应的数值结果 194

表7-2 1978—2003年中国出台的部分科技政策(制度) 196

表7-3 普通高等学校发展情况 197

表7-4 研究生和留学生发展情况 198

表7-5 技工学校数和学生数 199

表7-7 2003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基本情况 200

表7-8 2003年高等学校科技活动基本情况 200

表7-6 2003年科研机构科技活动基本情况 200

表7-9 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年底数) 201

表7-10 2003年全国科技成果统计数据 201

表7-11 1991—2002年中国主要科技论文发表情况统计 202

表7-12 1991—2002年国内专利申请受理 202

表7-13 1991—2002年国内专利申请授权 203

表7-14 1996—2002年中国重大科技成果统计 203

表7-15 1991—2002年国家科技奖励数目统计 203

表7-16 1991—2002年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数目统计 203

表7-17 1991—2001年中美两国R D占GDP比重情况对比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