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抗原 3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3
第一篇 基础免疫学 3
第二节 决定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4
一、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 4
二、宿主因素与免疫原性 5
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5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6
一、抗原的特异性 6
二、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7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7
一、根据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分类 7
二、根据抗原的来源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8
四、根据抗原获得方式不同分类 9
三、根据APC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分类 9
五、超抗原 10
第二章 免疫系统 12
第一节 免疫器官 13
一、中枢免疫器官 14
二、外周免疫器官 15
三、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16
第二节 免疫细胞 16
一、造血干细胞 17
二、T淋巴细胞 17
三、B淋巴细胞 23
四、第三群淋巴细胞 25
五、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27
第三节 免疫分子 31
一、免疫球蛋白 32
二、补体系统 42
三、细胞因子 49
四、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59
五、MHC及其MHC分子 70
第三章 免疫应答 80
第一节 概述 80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 80
二、免疫应答的过程 80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 81
第二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82
一、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 82
二、T细胞活化 82
三、T细胞增殖分化 83
四、T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 84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86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87
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88
三、体液免疫的效应 89
第四节 免疫耐受 91
一、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 91
二、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 94
三、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95
第五节 免疫调节 96
一、分子水平的调节 96
二、细胞水平的调节 97
三、整体水平和群体水平的调节 98
第四章 超敏反应及其疾病 103
第二篇 临床免疫学 103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104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成分 104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08
三、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10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110
一、抗原与抗体 111
二、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11
三、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12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114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15
二、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17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18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118
二、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20
第五节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检查与防治原则 121
一、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检查方法 121
二、超敏反应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123
第六节 临床常见的超敏反应性疾病 125
一、过敏性休克 125
二、支气管哮喘 129
三、变应性鼻炎 132
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34
五、荨麻疹 140
六、接触性皮炎 141
一、概念 145
二、生理性自身免疫现象 145
第一节 概述 145
第五章 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 145
三、自身免疫病的分类与特征 146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48
一、遗传因素 148
二、抗原因素 148
三、机体免疫功能异常 150
四、神经内分泌因素 152
五、其他 152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 153
第四节 自身免疫病的实验室检查 153
一、自身抗体检测 153
二、免疫抑制治疗 156
一、消除诱因 156
第五节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156
三、T淋巴细胞亚群 156
二、循环免疫复合物 156
三、特异性免疫治疗 157
四、对症治疗 158
五、中医药治疗 159
第六节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159
一、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159
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165
三、1型糖尿病 168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 174
五、吉兰-巴雷综合征 181
六、多发性硬化 186
七、重症肌无力 193
八、系统性红斑狼疮 199
九、类风湿关节炎 207
第六章 免疫缺陷病 217
第一节 概述 217
一、概念 217
二、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217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218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218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 219
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查 222
四、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224
五、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230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231
一、概述 231
三、常见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232
二、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 232
四、HIV的致病机制 234
五、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 236
第七章 肿瘤免疫 238
第一节 肿瘤抗原 238
一、肿瘤抗原的概念 238
二、肿瘤抗原的产生机制 239
三、肿瘤抗原的种类 239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242
一、细胞免疫的抗肿瘤机制 242
二、体液免疫的抗肿瘤机制 244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246
一、与肿瘤细胞相关的因素 246
二、与宿主相关的因素 247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 248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诊断与治疗原则 248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 249
第八章 移植免疫 253
第一节 概述 253
一、概念 253
二、分类 253
三、移植免疫学的发展史 255
第二节 移植抗原 255
一、HLA 256
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256
三、血型抗原 256
四、组织特异性抗原 256
一、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识别机制 257
第三节 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 257
二、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258
第四节 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261
一、选择组织型别相配的供者 261
二、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 262
三、诱导移植耐受 263
第五节 常见的器官移植的急慢性排斥反应 264
一、肾脏移植 264
二、肝脏移植 266
三、心脏移植 267
四、眼角膜移植 268
第九章 感染与免疫 270
第一节 非特异性免疫 271
一、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机制 271
二、非特异性免疫的识别机制 276
三、非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学作用 278
第二节 特异性抗感染免疫 279
一、抗细菌感染免疫 280
二、抗病毒感染免疫 280
三、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281
第三节 细菌感染与免疫 281
一、细菌感染的类型与表现 281
二、胞外寄生菌感染与免疫 283
三、胞内菌感染与免疫 287
四、链球菌感染与免疫 289
五、结核杆菌感染与免疫 290
第四节 病毒感染与免疫 292
一、病毒感染 292
二、病毒感染免疫应答 294
三、病毒感染的免疫逃避 300
四、HBV感染免疫 302
第五节 寄生虫感染与免疫 305
一、寄生虫感染 305
二、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307
三、利什曼原虫感染免疫 312
四、血吸虫感染与免疫 314
第六节 其他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317
一、立克次体感染与免疫 317
二、支原体感染与免疫 319
三、衣原体感染与免疫 320
四、螺旋体感染与免疫 322
五、真菌感染与免疫 323
一、检测原理 327
第一节 抗原和抗体的体外检测 327
第三篇 免疫学诊断和免疫治疗 327
第十章 免疫学诊断 327
二、检测方法 329
第二节 体液免疫检测 336
一、B细胞数目及亚群检测 336
二、免疫球蛋白含量检测 337
三、B细胞功能的测定 338
第三节 细胞免疫检测 339
一、细胞表面分子的检测技术 340
二、免疫细胞的数目和功能检测 340
三、其他免疫活性细胞的数目和功能检测 343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检测 344
一、生物活性检测法 344
二、免疫学检测法 345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 346
第十一章 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348
第一节 免疫预防 348
一、人工主动免疫 349
二、人工被动免疫 352
三、计划免疫 354
第二节 免疫治疗 355
一、免疫增强疗法 355
二、免疫抑制疗法 358
三、免疫重建 361
四、中草药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362
附录 免疫学词汇中英文对照 365
主要参考文献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