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磷光光物理基础 1
1.1 磷光发展简史 1
1.2 光致发光的光物理基础 2
1.2.1 分子轨道理论 2
1.2.2 基态和激发态性质 3
1.2.3 激发态的失活过程 7
1.3 磷光特征 10
1.3.1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10
1.3.2 量子产率 12
1.3.3 磷光寿命 13
1.3.4 磷光强度 15
1.3.5 偏振和各向异性 15
1.4 结构效应和环境影响 20
1.4.1 共轭电子体系和环大小的影响 20
1.4.2 重原子效应和顺磁效应 24
1.4.3 溶剂效应 27
1.5 磷光猝灭 28
1.5.1 光学均匀和完全透明溶液中猝灭过程的一般描述 28
1.4.4 温度效应 28
1.5.2 常见磷光猝灭剂的猝灭机理 30
1.5.3 内滤效应 33
1.6 三线态的研究方法及相关过程的应用 33
1.6.1 瞬时三线态-三线态(T1→Tn)吸收光谱 33
1.6.2 基态耗尽(亏蚀)三线态吸收各向异性(TAA) 34
1.6.3 延迟荧光 34
1.6.4 磁共振光学检测 35
参考文献 35
2.1 磷光仪器的基本组成 38
第2章 室温磷光测量仪器、装置与技术 38
2.1.1 光源 40
2.1.2 单色器 43
2.1.3 样品池 44
2.1.4 检测器 48
2.1.5 常见的商品仪器 50
2.2 磷光测量技术 53
2.2.1 时间分辨模式 54
2.2.2 磷光测量参数 60
2.3.1 通气除氧 63
2.3 除氧技术 63
2.3.2 酶反应除氧 64
2.3.3 化学除氧 64
2.3.4 溶液中氧浓度的测定 66
参考文献 68
第3章 固体基质室温磷光 69
3.1 固体基质 69
3.1.1 滤纸 70
3.1.2 纤维素膜、离子交换膜和硅胶板 81
3.1.3 固体盐基体 84
3.2 重原子微扰剂 93
3.3 刚性化机理 98
3.3.1 表面吸附机理 98
3.3.2 氢键机理 99
3.3.3 基质隔离机理 102
3.3.4 基质填塞机理 102
3.3.5 微晶包埋刚性化机理 104
3.3.6 弱色散作用机理 106
3.4 氧气和湿度对SS-RTP的影响 107
3.5 固体表面发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111
3.6 SS-RTP实验技术 114
3.6.1 提高实验精密度的方法 115
3.6.2 SS-RTP的测量技术 118
3.6.3 SS-RTP联用技术 125
3.7 应用 131
参考文献 136
4.1 表面活性剂胶束有序介质及胶束动力学 143
第4章 表面活性剂有序介质增稳室温磷光 143
4.1.1 表面活性剂有序介质特点 144
4.1.2 胶束的增溶作用及动力学 150
4.2 胶束增稳室温磷光法(MS-RTP) 159
4.2.1 表面活性剂在MS-RTP中的应用 159
4.2.2 重原子微扰剂的作用原理及其选择 167
4.2.3 MS-RTP中的除氧方法 170
4.3 其他有序介质体系的应用 172
4.3.1 微乳状液有序介质 172
4.3.2 微囊有序介质 173
4.3.4 合成酶模型-表面活性剂混合有序体系 175
4.3.3 共聚物粒子和嵌段共聚物胶束 175
4.3.5 脱氧胆酸盐体系:非除氧的流体室温磷光测量 177
4.4 MS-RTP的应用 183
参考文献 186
第5章 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 190
5.1 大环化合物简介 190
5.2 主-客体包配平衡 193
5.2.1 环糊精对客体的包配形式及包配比 193
5.2.2 环糊精对客体包配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 196
5.3 CD-RTP中的重原子微扰剂和第三、第四组分 205
5.3.1 重原子微扰剂 205
5.3.2 第三组分 209
5.3.3 第四组分对CD-RTP的影响 223
5.4 除氧方法 225
5.5 非除氧CD-RTP的机理 226
5.6 应用与展望 228
参考文献 230
6.1.1 能量转移机制 235
6.1 溶液中的能量转移 235
第6章 敏化和猝灭流体室温磷光 235
6.1.2 能量转移过程与判据 238
6.2 敏化和猝灭室温磷光原理和条件 239
6.3 敏化和猝灭RTP的实验技术及应用 242
6.3.1 有机溶剂/水介质中的敏化和猝灭RTP 242
6.3.2 有序介质中的敏化和猝灭RTP 247
6.3.3 有序介质中的敏化/猝灭镧系离子室温磷光 252
6.3.4 敏化和猝灭室温磷光在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中的应用 255
参考文献 259
7.1.1 纯流体中产生室温磷光的条件 262
第7章 流体介质中的无保护和胶态纳/微晶体自保护室温磷光 262
7.1 无保护介质室温磷光 262
7.1.2 取代芳烃和取代杂环化合物的无保护介质室温磷光 263
7.1.3 多环芳烃母体化合物的无保护介质室温磷光 266
7.1.4 无保护介质室温磷光的典型应用 270
7.2 胶态纳/微悬浮晶体自保护室温磷光 271
7.2.1 磷光性分子胶态纳米/微米悬浮晶体的制备及影响晶体尺寸的因素 272
7.2.2 磷光性分子胶态纳米/微米悬浮晶体的发光特性 273
7.2.3 磷光性分子胶态纳米/微米悬浮晶体可能的应用前景 275
参考文献 276
第8章 室温磷光光化学传感器 279
8.1 传感器的基本特征 279
8.1.1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分类 279
8.1.2 光化学传感器的识别原理 283
8.1.3 光化学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284
8.2 室温磷光传感器 286
8.2.1 RTP传感器的结构与组装 287
8.2.2 RTP传感器活性相的制备 292
8.2.3 磷光信号测试的分类 300
8.3 RTP传感器的应用 301
8.3.1 分子氧传感:现场监测、活细胞和组织氧压的成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301
8.3.2 大气或汽车尾气中SO2和NOx的监测 309
8.3.3 湿度传感 309
8.3.4 温度传感 310
8.3.5 金属离子和阴离子传感 312
8.3.6 pH传感 315
8.3.7 药物分析 317
8.3.8 环境中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和农残的测定 319
8.3.9 核酸、蛋白质、血糖、磷光免疫等生物医学传感器 320
8.4 结论和展望 322
参考文献 322
第9章 生物大分子的室温磷光研究与应用 330
9.1 蛋白质的室温磷光研究 330
9.1.1 蛋白质内源性荧光 332
9.1.2 蛋白质中的内源性磷光基团 334
9.1.3 蛋白质的室温磷光 343
9.1.4 表征蛋白质中色氨酸残基所处区域的结构特点及动力学性质的磷光参数 347
9.2.1 低温磷光 366
9.2 核酸的室温磷光研究 366
9.2.2 室温磷光 369
9.3 外源性磷光探针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370
9.3.1 卟啉和金属卟啉 370
9.3.2 钯/铂卟啉的室温磷光 373
9.3.3 钯/铂卟啉室温磷光探针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 376
9.3.4 其他金属卟啉配合物探针 379
9.3.5 其他类型的磷光探针 380
参考文献 382
主题索引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