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学科性质与任务 1
二、《人体机能学》在中医人才知识结构中的地位 1
目录 1
三、学科内涵与学习方法 2
上篇 总论 5
第一章 人体功能调节 5
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 5
一、内环境的概念和作用 5
第二节 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机制 6
一、神经调节 6
二、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6
二、体液调节 7
三、自身调节 7
四、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7
第三节 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9
第四节人体功能失调 10
一、疾病概念 10
二、病因及其分类 10
三、发病学概论 12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13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5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5
一、被动转运——扩散 15
二、主动转运 16
第二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18
一、细胞的兴奋性 18
三、膜动转运 18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0
第三章 生物氧化 26
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方式 26
一、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 26
二、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 27
第二节 呼吸链 28
一、呼吸链的组成成分 28
二、呼吸链的构成 31
一、高能化合物 33
三、细胞液中NADH和NADPH的氧化 33
第三节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33
二、ATP的生成 34
三、能量的转移、储存和利用 35
第四节 其他氧化酶类 36
一、微粒体氧化酶系 36
二、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 36
三、超氧化物歧化酶 37
第四章 生命的基本物质代谢 38
第一节 糖代谢 38
一、糖的氧化分解 38
二、糖原的合成、分解与糖异生 48
三、其他单糖的代谢 53
四、血糖 55
五、糖代谢紊乱 57
六、葡萄糖耐量 59
第二节 脂类代谢 60
一、血脂 60
二、脂类在血浆中的运输形式——脂蛋白 61
三、三酰甘油的中间代谢 67
四、类脂的代谢 80
五、脂类代谢紊乱 86
第三节 蛋白质代谢 89
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89
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91
三、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93
四、一些氨基酸的特殊代谢 100
五、激素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作用 103
第四节 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 103
一、核酸的消化与吸收 103
二、核苷酸的代谢 104
三、复制——DNA的生物合成 107
四、转录——RNA的生物合成 111
五、翻译——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13
六、核酸、蛋白质代谢与医学的关系 117
一、三大营养素代谢关系 118
二、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118
第五节 物质代谢调节 118
三、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121
第五章 水盐代谢与酸碱平衡 124
第一节 体液 124
一、体液的含量和分布 124
二、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和分布 125
三、体液的渗透压 125
四、体液的交换 126
五、体液的酸碱度 127
第二节 水的代谢 127
一、体内水的来源 127
二、体内水的去路 128
一、钾代谢 129
第三节 无机盐代谢 129
二、钠、氯的代谢 130
第四节 水、钠、氯和钾的代谢调节 131
一、渴觉中枢的调节 131
二、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131
三、醛固酮的调节 132
四、心房钠尿肽的调节 132
第五节 水、钠、氯和钾的代谢紊乱 133
一、水、钠和氯代谢紊乱 133
二、钾代谢紊乱 136
第六节 酸碱平衡 137
一、酸碱平衡的调节 137
二、酸碱平衡紊乱 141
第六章 体温 143
第一节 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143
一、正常体温 143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143
第二节 体温的形成 144
一、体热来源 144
二、产热和散热 146
第三节 体温调节 148
一、自主性体温调节 148
二、行为性体温调节 149
第四节 发热 149
一、发热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150
二、发热的发展过程 152
三、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153
第七章 血液 155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 155
一、血细胞比容 155
二、血浆 155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156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及功能特性 157
一、红细胞 157
二、白细胞 160
三、血小板 162
一、血液凝固 164
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164
二、抗凝系统 166
三、纤维蛋白溶解 167
第四节 血量和血型 168
一、血量 168
二、血型 168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70
一、DIC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170
二、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诱因) 172
三、DIC的发展过程(分期)及分型 174
四、DIC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176
五、DIC的防治原则 178
一、免疫的概念 180
二、免疫的基本功能 180
第八章 免疫机能 180
第一节 免疫概述 180
三、非特异性免疫 181
第二节 抗原 183
一、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183
二、抗原必备的条件 183
三、抗原的种类 185
四、医学上常见的抗原 186
第三节 免疫系统 189
一、免疫器官 189
二、免疫细胞 191
三、免疫分子 196
第四节 免疫应答 207
一、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207
二、体液免疫应答 208
三、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210
四、免疫应答的调节 211
第五节 变态反应 214
一、Ⅰ型变态反应 214
二、Ⅱ型变态反应 217
三、Ⅲ型变态反应 219
四、Ⅳ型变态反应 222
第六节 免疫缺陷与自身免疫 225
一、免疫缺陷 225
二、自身免疫 226
第七节 肿瘤免疫 227
一、肿瘤抗原 228
二、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229
三、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231
四、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的原则 232
第八节 中医药与免疫 235
一、中医理论与免疫 235
二、中医临床与免疫 238
三、针灸与免疫 239
四、中药与免疫 241
五、中医药与免疫研究现状及研究手段 245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47
第一节 心脏生理 247
下篇 各论 247
第九章 循环系统机能 247
二、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250
三、心脏泵血功能 257
第二节 血管生理 262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262
二、血管系统中的血流动力学 263
三、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265
四、静脉血压与静脉回流 269
五、微循环 271
六、组织液和淋巴液 273
一、神经调节 276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76
二、体液调节 282
三、自身调节 285
第四节 心、脑循环 285
一、冠脉循环 285
二、脑循环 287
第五节 休克 289
一、休克的概念 289
二、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289
三、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生机制 290
四、休克时机体的病理变化 294
一、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和分类 297
第六节 心力衰竭 297
二、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 299
三、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功能及其意义 301
四、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改变 302
第七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 304
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304
二、心、脑、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305
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306
第十章 呼吸系统机能 308
第一节 肺通气 308
一、肺通气的解剖生理概述 308
二、肺通气原理 310
三、肺通气的测评 312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314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315
二、肺换气 316
三、组织换气 316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17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317
二、氧的运输 317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320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321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321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323
一、缺氧 325
第五节 呼吸功能障碍 325
二、呼吸衰竭 330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机能 336
第一节 概述 336
一、消化的方式 336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336
三、消化液的分泌 338
第二节 消化系统内的消化功能 339
一、口腔内消化 339
二、胃内消化 340
三、小肠内消化 344
四、大肠内消化 346
一、吸收的部位和机制 347
第三节 吸收 347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349
第四节 消化系统活动的调节 352
一、神经调节 352
二、体液调节 354
第五节 肝胆生化功能 356
一、胆汁与胆汁酸代谢 356
二、胆色素代谢 359
三、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 363
第六节 肝功能不全 366
一、肝功能不全时的代谢变化 366
二、肝性脑病 368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机能 374
第一节 排泄的概念与途径 374
一、排泄的概念 374
二、排泄的途径 374
第二节 肾单位及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374
一、肾单位分类及功能 374
二、球旁器功能 376
三、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377
第三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377
一、滤过率和滤过分数 378
二、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378
三、有效滤过压 379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380
第四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 381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381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功能 385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 387
第五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 389
一、肾髓质高渗梯度现象 389
二、肾髓质高渗梯度形成原理 390
三、尿液浓缩和稀释过程 392
四、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392
第六节 排尿活动 393
一、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393
三、排尿反射 394
二、膀胱内压和膀胱内尿量的关系 394
第七节 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395
一、肾素-血管肾张素系统 395
二、促红细胞生成素 396
三、维生素D3羟化系统 397
第八节 肾功能不全 397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397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 399
三、尿毒症 400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机能 403
第一节 概述 403
一、激素传递方式 403
二、激素分类 404
三、激素的生理作用 405
四、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405
五、激素作用的机制 406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408
第三节 垂体 409
一、腺垂体 409
二、神经垂体 411
第四节 甲状腺 412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 413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414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416
一、甲状旁腺素 417
第五节 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 417
二、降钙素 418
三、维生素D3 418
第六节 胰岛 419
一、胰岛素 419
二、胰高血糖素 420
第七节 肾上腺 421
一、肾上腺皮质 421
二、肾上腺髓质 423
第八节 性腺 424
一、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424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425
三、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429
第九节 其他内分泌腺和激素 430
一、松果体 430
二、胸腺 430
三、前列腺素 431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机能 432
第一节 神经组织的化学组成和代谢特点 432
一、神经组织的化学组成 432
二、神经组织的物质代谢 433
第二节 神经纤维的功能和活动特征 435
一、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 435
二、神经纤维的分类 436
四、神经纤维的营养性效应 437
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437
第三节 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 438
一、化学突触传递 438
二、缝隙连接(电突触传递) 441
三、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441
四、神经递质 441
五、受体 446
六、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449
第四节 神经中枢活动的基本规律 450
一、反射活动和反射中枢概念 450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451
三、神经中枢内兴奋传递的特征 452
四、中枢抑制的形式和机制 453
五、神经中枢内兴奋和抑制的相互作用 456
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457
一、感觉投射系统 457
二、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459
三、痛觉生理 461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63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63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467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69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70
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71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473
第七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473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474
三、自主神经系统整体活动的意义 475
四、自主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功能 476
第八节 脑的高级功能 479
一、大脑皮质的生物电活动 479
二、睡眠 481
三、学习和记忆 482
四、语言中枢和大脑皮质功能的一侧优势 484
第十五章 运动系统机能 486
第一节 骨的代谢 486
一、骨的化学组成 486
第二节 钙磷代谢 487
一、体内钙磷含量、分布与生理功能 487
二、骨的生成 487
四、骨的重建 487
三、骨的吸收 487
二、钙磷的吸收与排泄 488
三、血钙与血磷 489
四、钙磷代谢调节 490
五、钙磷代谢紊乱 491
第三节 肌肉组织生化 492
一、肌细胞结构及其重要蛋白质 492
二、骨骼肌收缩与舒张原理 496
三、肌肉运动的能量来源 497
第一节 视觉 499
第十六章 视觉、听觉与前庭感觉机能 499
一、眼折光系统的功能 500
二、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503
三、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505
四、某些视觉功能的检测 506
第二节 听觉和前庭感觉功能 507
一、传音系统的功能 507
二、感音系统的功能 509
三、前庭器官的功能 510
四、听力测定 511
第一节 MSOF的病因和发病经过 512
一、病因 512
第十七章 多系统器官衰竭 512
二、发病经过 513
第二节 MSOF的发病机制 513
一、免疫反应与炎症介质的作用 513
二、微循环血液灌注障碍 514
三、细菌与内毒素的作用 515
第三节 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代谢变化 515
一、肺的功能代谢变化 516
二、肾的功能代谢变化 516
三、肝的功能代谢变化 516
四、胃肠道的功能代谢变化 516
五、免疫系统的变化 517
附录:常用英文缩写检索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