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放射性基础知识 1
1.1 放射性核素 1
1.2 母体与子体 3
1.3 放射性核素衰变类型 3
1.4 放射性衰变规律 7
1.5 衰变常数 7
1.6 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 8
1.8 带电粒子引起的核反应 9
1.7 长期平衡 9
1.9 致电离辐射 12
1.10 辐射源 13
1.11 辐射危害 14
第2章 辐射量和单位 16
2.1 照射量与照射量率 16
2.2 比释动能与吸收剂量 16
2.3 照射量与比释动能、吸收剂量关系 18
2.4 剂量当量与当量剂量 18
2.5 当量剂量 20
2.6 有效剂量 21
2.7 待积剂量 22
2.8 集体剂量 22
2.9 人均剂量 24
第3章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 25
3.1 应用概况 25
3.2 应用领域 25
3.3 放射源在不同领域应用的活度分布 25
3.4 常见放射源数量所占比例 26
3.5 典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及管理要点 27
3.6 非密封源 48
第4章 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分类 53
4.1 放射源分类 53
4.2 射线装置分类 71
第5章 放射源的防护 72
5.1 致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72
5.2 辐射防护 77
第6章 辐射环境管理 96
6.1 辐射环境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96
6.4 管理实施 97
6.5 管理机构 97
6.3 管理范围 97
6.2 辐射环境管理目的 97
6.6 管理法规 98
6.7 管理标准 101
6.8 环境保护制度及其在辐射环境监管中的应用 102
6.9 监督检查 118
第7章 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 124
7.1 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辐射源的产生 124
7.2 伴生放射性矿环境保护原则 126
8.1 辐射探测器原理 128
第8章 辐射环境监测 128
8.2 辐射监测仪 130
8.3 监测仪器选用原则 132
8.4 监测仪器选用举例 133
8.5 监测方法 135
8.6 放射源的监测 143
8.7 质量保证 145
第9章 放射性废物管理 147
9.1 放射性废物来源 147
9.2 管理规定与原则 148
10.1 辐射事故的类型 156
第10章 辐射事故管理 156
10.2 辐射事故的危害及产生危害途径 157
10.3 辐射事故分级 158
10.4 事故的报告 159
10.5 事故的管理 162
10.6 事故应急预案 166
10.7 辐射事故的应急准备与响应 167
10.8 辐射事故应急职责分工 173
10.9 放射性沾污的去除 173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79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184
附录3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192
附录4 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 203
附录5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204
附录6 山东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 234
附录7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 239
附录8 放射源分类办法 244
附录9 放射源申报登记表 248
附录10 核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 256
附录11 核技术应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 267
附录12 核技术应用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登记卡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