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域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背景 1
第一节 区域大地构造演化 1
前言 1
一、火山作用 2
二、岩浆侵入作用 3
三、沉积演化 3
四、构造变形作用 4
第二节 岩石圈拆沉作用及其表现 5
一、南澜沧江火山岩带 5
二、临沧花岗岩基 8
三、南澜沧江环状超基性-中酸性杂岩体带 9
四、岩石圈拆沉与成矿作用 10
第三节 造山带板块碰撞以来的演化过程及其成矿特征 11
第四节 碰撞造山带的拆沉作用及其标志 14
第五节 拆沉-伸展过程中大规模成矿模式探讨 18
一、地层 20
第二章 澜沧江南段地质演化 20
第一节 地层和岩浆活动 20
二、岩浆活动 26
第二节 区域构造格架 35
一、扬子大陆边缘地区(Ⅰ) 36
二、哀牢山构造带(Ⅱ) 37
三、思茅地块(Ⅲ) 39
四、昌宁-孟连缝合带(Ⅳ) 42
五、保山地块(Ⅴ) 47
六、腾冲地块(Ⅵ) 47
第三节 澜沧江南段的构造演化 48
一、华力西期盆地演化阶段 48
二、印支期碰撞造山阶段 52
三、燕山期陆内演化阶段 53
四、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阶段 54
第一节 地层与沉积相 55
一、泥盆系 55
第三章 澜沧江南段沉积演化与铜多金属成矿作用 55
二、石炭系 56
三、二叠系 57
四、三叠系 62
五、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 63
第二节 硅质岩与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63
一、硅质岩 64
二、火山岩 65
一、景谷区晚古生代和三叠纪演化历史 70
第三节 古地理演化 70
二、澜沧江区二叠、三叠纪演化历史 71
三、侏罗、白垩纪稳定盆地演化阶段 71
四、第三纪陆内变形阶段 71
第四节 沉积演化与铜多金属成矿作用 72
一、矿源层研究 72
二、沉积作用与成矿作用 73
一、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的基本概念 74
第四章 澜沧江南段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及其成矿特征 74
第一节 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的研究与探讨 74
二、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的一些基本认识 76
第二节 区域主要断裂与变形特征 78
一、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 78
二、继承性、间歇性活动的断裂 80
第三节 不同变质相的变形特征 81
一、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与变形特征 82
二、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与变形特征 84
三、埋深变质作用 89
第四节 典型剖面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研究 89
一、新平-景临大桥剖面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研究 90
二、小黑江剖面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研究 92
三、思澜公路剖面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研究 97
第五节 典型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成岩成矿特征 99
一、澜沧江断裂带对岩浆-火山及其叠加成矿作用的控制 99
三、无量山-营盘山断裂带对沉积、区域深源热流蚀变及其矿化的控制特征 101
二、临沧-勐海花岗岩基西侧接触带复合北西向构造的蚀变矿化作用 101
第五章 澜沧江南段典型铜多金属矿成矿构造与矿床地质特征 107
第一节 区域成矿背景 107
一、南澜沧江Cu、Pb、Zn、Ag、Sn、Fe成矿带 107
二、哀牢山Au、Cu、Mo、Ni成矿带 110
三、思茅盆地Cu、钾盐成矿区 112
四、昌宁-孟连Pb、Zn、Cu、Sn成矿带 113
五、三江南段拆沉-伸展过程与成矿模式 114
第二节 中部火山沉积改造型铜多金属矿 115
一、思茅大平掌矿床地质特征 115
二、民乐铜矿床 127
三、三达山铜矿地质特征 133
四、景谷芒海矿点 135
五、燕子山矿点 135
第三节 西部接触带构造改造型银多金属矿带 135
二、澜沧群特征 136
一、矿区概况 136
三、岩浆岩特征 137
四、矿区构造特征 140
五、矿体特征 140
六、矿石特征 141
七、围岩蚀变特征 142
八、成矿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 142
一、脉状黝铜矿型矿床 144
第四节 东部无量山-营盘山构造改造热液型铜及多金属矿床与矿带 144
二、砂岩型铜矿床-登海山铜矿床 149
三、矿床同位素及地球化学成因特征 153
第六章 典型矿床综合物探测量 166
第一节 综合物探测量方法简介 166
一、氡气测量法 166
二、γ能谱测量方法 166
三、X射线荧光测量方法 167
四、偶极幅频综合电测方法 167
五、仪器设备与探测区 168
第二节 南角河矿床综合测量结果 169
一、19号线 169
二、4号线 171
第三节 大平掌矿区幅频激电综合测量结果 175
第四节 芒海矿区综合测量结果 179
一、氡气测量 180
二、γ能谱测量 180
三、X射线荧光测量 182
四、初步认识 184
第七章 澜沧江南段铜多金属矿的物化探信息及提取方法 185
第一节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 185
一、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185
二、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186
第二节 铜多金属矿床综合信息找矿分析 187
一、地球化学信息 187
二、地球物理信息 189
三、找矿有利度分析 190
第三节 大平掌矿床地物化探勘查综合研究实例分析 197
第四节 找矿方向及潜力评价 207
一、评价方法 207
二、矿区及外围找矿方向及潜力评价 208
第八章 澜沧江南段控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210
第一节 构造控岩控矿规律 210
一、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210
二、区域成矿规律 211
第二节 综合信息找矿预测 212
第三节 澜沧江南段三条重要的金属成矿带 216
一、澜沧江南段西部侵入接触带经构造改造型金银锑多金属矿带 217
二、澜沧江南段中部火山沉积改造型铜多金属成矿带 220
三、澜沧江南段东部无量山—营盘山构造改造沉积型铜多金属(钾盐)成矿带 220
参考文献 221
英文文献摘要 232
图版说明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