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篇 3
第一章 权力来源 3
第一节 政治动物 3
第二节 权力力量 6
第三节 权力来源 11
第四节 权力之本 16
第二章 政党、执政党 19
第一节 政党渊源 19
第二节 政党作用 25
第三节 政党要素 28
第四节 执政党解读 29
第五节 执政过程 31
第一节 能力的含义 36
第三章 执政能力 36
第二节 执政能力 39
第三节 执政理论 44
第四节 执政角色 46
第五节 执政尺度 51
第四章 执政环境 54
第一节 执政环境的变量 5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的变迁 58
第三节 执政环境与执政能力 61
第四节 适应和营造执政环境 67
第五节 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机制 69
第六节 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71
第五章 执政资源 73
第一节 资源、执政资源与合法性资源 7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体系的构成 77
第三节 合法性资源是党的执政资源体系的核心 82
第四节 执政资源的“节流” 86
第五节 新的执政资源的“开源” 90
第六章 执政基础 9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96
第二节 发展民主政治,巩固党的政治基础 101
第三节 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104
第四节 不能忽视新的社会阶层 107
第五节 关心弱势群体 109
第六节 基层政治发展与党的执政基础 111
第七章 政党制度 116
第一节 政党制度模式 116
第二节 中国各个时期政党的组织模式 119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124
第四节 追求和谐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内在要求 129
第五节 政党关系的主要时代特征 131
第二篇 139
第八章 公共权力运作 139
第一节 公共权力要保障公民权力与利益 139
第二节 权力运作三大机制 142
第三节 国家权力的实质 146
第四节 国家权力的运作 148
第九章 执政理念 154
第一节 功能作用 155
第二节 价值取向 158
第三节 三次历史性飞跃 162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是执政能力建设新的价值指针 165
第一节 价值评判 170
第十章 执政体制 170
第二节 重要载体 174
第三节 成熟与定型 176
第四节 体制历程 181
第五节 行政体制改革取向 184
第六节 法治政府 187
第七节 公共服务型政府 190
第十一章 执政方式 195
第一节 判断标准 195
第二节 执政方式现代化 198
第三节 执政方式与执政体制的互动 201
第四节 执政方式必须科学 203
第一节 执政效率的含义 208
第十二章 执政效率 208
第二节 提高执政效率的途径 212
第三节 降低执政成本 218
第四节 效率和公平 223
第十三章 责任执政 229
第一节 责任执政的性质 229
第二节 执政自律 231
第三节 强化责任意识,坚持执政为民 233
第四节 领导四责 235
第五节 约束执政权力,明确执政责任 241
第十四章 执政党和国家政权 243
第一节 处理党政关系的原则 243
第二节 处理党政关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46
第三节 执政党的政策与法治 251
第十五章 执政党与社会 256
第一节 提高党的公信力 256
第二节 维护社会稳定 258
第三节 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 259
第四节 构建和谐社会 261
第五节 促进政治参与 267
第三篇 277
第十六章 警惕权力畸变 277
第一节 权力“双刃剑” 277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281
第十七章 领导者的执政能力 287
第一节 执政能力的培育 287
第二节 能力培育德为先 289
第三节 领导者能力的准确把握 294
第四节 领导者应具备的能力 296
第五节 政策能力 300
第六节 决策能力 302
第七节 沟通能力 304
第八节 求真务实 308
第九节 正确的政绩观 310
第十八章 民主集中制的运行机制 316
第一节 民主集中制的内涵 317
第二节 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机理 322
第三节 民主集中制的实质 326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 332
第五节 发展党内民主 335
第六节 程序的权威性 343
主要参考书目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