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形态构成论 5
第一节 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7
1.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与功能启示 7
2.人工形态的构成 12
第二节 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 17
1.感知觉与感受性 18
2.人对产品的感知方式 21
3.完形理论 23
第三节 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 27
1.技术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 28
2.艺术的形成过程 31
3.技术与艺术的异同 34
第四节 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 37
1.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 37
2.功能形态与几何造型 40
3.意境的营造 43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47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47
1.需要作为人的本性 48
2.审美需要的渗透性 51
3.审美淘汰与情感性消费 53
第二节 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 56
1.功能与形式关系之辩 56
2.产品与人的相互关系 58
3.功能三分法:实用、认知与审美 61
第三节 功能转化原理 65
1.功利价值与审美价值 66
2.人的实践活动的双向结构 68
3.实用、认知因素向审美因素的转化 70
第四节 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 74
1.人的需要是激发创造的泉源 74
2.意象生成与深层心理 77
3.审美创造原理 79
第三章 文化整合论 85
第一节 文化的形态构成 86
1.文化概念的界定 87
2.文化的形态及其特征 89
3.文化进化与文化整合 91
第二节 设计文化的构成 93
1.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 93
2.设计的文化整合原理 97
第三节 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 101
1.时代潮 101
2.生态设计 104
3.生活方式及时尚的美学阐释 109
第四节 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 111
1.市场效应的二重性 111
2.适应市场与创造市场 113
3.商品审美价值原理 116
第四章 审美范畴论 121
第一节 形式美 123
1.形式与形式美的概念 123
2.人的形式感的形成 126
3.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128
第二节 技术美 133
1.一个范例的剖析 133
2.美的本源:技术作为人的劳动形态 136
3.技术美的深远意义 138
第三节 功能美 140
1.在美与善之间 140
2.美感的矛盾二重性 142
3.功能美的意义和内涵 144
第四节 艺术美 147
1.纯粹艺术的类型 147
2.艺术形象与同质媒介 150
3.艺术抽象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153
第五节 生态美 156
1.生态美的构成 157
2.生态美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功能 158
第五章 符号表现论 161
第一节 符号与传播 161
1.语言与文化传播 161
2.两种符号学理论 165
3.表象符号与推论符号的区别 169
第二节 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 170
1.建筑语言的研究 171
2.产品语言的构成和应用 176
第三节 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 181
1.语构学要素及其规范 181
2.语义学要素及其规范 184
3.语用学要素及其规范 187
第四节 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 189
1.商标的形象设计 189
2.广告策略与广告形象 195
第六章 风格变迁论 201
第一节 风格范畴的内涵 201
1.我国关于风格的理论 201
2.西方的风格理论 204
3.建筑风格论 206
第二节 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 208
1.传统建筑的风格特征 209
2.陶瓷器皿和家具风格 213
3.传统器物风格的范畴说 217
第三节 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 220
1.工业产品风格的变迁 221
2.各国产品风格特色 228
第四节 装饰的审美趋向 231
1.装饰的由来 231
2.装饰与审美心理 235
3.现代装饰的趋向 236
参考文献 241
作者后记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