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从心理治疗到精神探索 2
第二节 超个人心理学的界定和误解的澄清 4
一、什么是超个人心理学 5
二、一些误解及其澄清 7
第三节 超个人心理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1
一、超个人体验是一种自我的心声和直觉感受 11
二、超个人境界是创造力的最高水平 15
三、超个人的发展是借助高峰体验实现的 16
第二章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到超个人心理学——历史的演进 20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面临的挑战 20
第二节 第四种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的抗争 23
一、某些心理现象的分歧和争论 24
二、关于研究倾向的争论 25
三、超个人心理学的心理学思考 27
第三节 超个人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和组织发展 29
一、东学西渐——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29
二、超个人心理学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36
第三章 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基本概念 39
第一节 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9
第二节 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特点 44
一、超越性 44
二、广泛性 45
三、深刻性 46
四、终极性 47
五、精神性 48
六、意义性 48
第三节 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49
一、超个人自我 50
二、致幻剂研究 51
三、意识的发展水平与阶段 52
四、个人与社会 53
五、宗教与异教 54
六、跨文化研究 55
七、转换的意识状态 56
第四章 超个人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 58
第一节 格罗夫的超个人心理学观点 58
一、人类心灵的图谱 59
二、心理治疗观点 62
三、超个人意识观 64
第二节 维尔伯的超个人心理学观点 67
一、精神的整合 70
二、整合心理学的理论内核及其功能 74
三、意识的发展层次和四象限模型 76
第三节 塔尔特的超个人心理学观点 80
一、对精神世界的科学研究和对唯科学主义的批评 81
二、针对不同的意识状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83
三、对精神境界的理想追求 85
第四节 沃什的超个人心理学观点 86
一、超个人心理学视野中的自我观 87
二、心理学的整合观 90
三、与存在心理学的争执 92
第五章 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观 97
第一节 意识的理论观点 98
一、自我体验和自我觉知的神经科学观 98
二、意识状态的维度 101
三、转换的意识状态 104
第二节 意识的表现形式 110
一、意识的迷醉状态 110
二、原意识状态 115
三、转换的意识状态 120
第三节 走近转换的意识状态 122
一、通过沉思走向寻访转换的意识状态之路 122
二、通过生物反馈探索意识状态的机理 133
第六章 超个人心理学的心理治疗观 146
第一节 什么超个人心理治疗 146
第二节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148
一、精神成长原则 149
三、超越性原则 150
二、“天人合一”原则 150
四、整体性原则 151
五、多样性原则 151
六、发展性原则 152
第三节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 153
一、维尔伯的意识谱理论 153
二、格罗夫的意识地图理论 155
三、沃什本的新荣格理论 156
四、阿里的钻石理论 158
第四节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技术与方法 159
一、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基本态度和倾向 159
二、超个人心理治疗的技术与方法 163
第七章 超个人心理学的道德观 172
第一节 相互联系的超个人心理学和道德 172
一、道德虚无主义的现状需要超个人心理学的介入 173
二、道德认知发展为超个人道德理论提供思想基础 174
三、道德问题是超个人心理学不得不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 175
第二节 维尔伯的道德发展观 178
一、四象限模型对道德的定位 179
二、超个人心理学的道德观 181
第三节 丹尼斯的道德善恶观 188
一、两种恶的定义 190
二、恶的解决办法 197
第四节 超个人心理学道德观的应用及其评价 202
一、超个人心理学和环境道德 202
二、超个人心理学和道德教育 207
三、对超个人心理学道德观的评价 209
一、概念与研究的科学性问题 213
第一节 超个人心理学的问题与挑战 213
第八章 对超个人心理学的理性思考和展望 213
二、与其他学派的沟通和融合 215
三、研究队伍的纯洁性问题 216
第二节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的科学性思考 217
一、超个人心理学的科学领域 218
二、对超个人心理学科学性的质疑和回应 219
三、超个人心理学的科学努力 221
四、正确处理科学研究的几对关系 225
第三节 对超个人心理学未来走向的展望 233
一、走向精神心理学 233
二、走向应用心理学 234
三、走向更广泛的整合 237
主要参考文献 240
后记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