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3
第一部分 背景和意义 3
一、医学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
(一)医学领域出现的巨大转变 3
(二)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 5
二、中医学的优势及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7
(一)优势与特色 8
(二)制约优势发挥的关键问题 10
三、中医药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3
(一)中医药学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13
(二)中医药学在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15
(三)中医药在医药产业中的基础作用 18
(四)中医现代化对扩大卫生服务需求、启动公共和个人消费的影响和作用 20
(五)中医现代化在对外贸易、科技、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4
(六)中医现代化在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26
第二部分 中医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29
一、中医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29
(一)继承是基础也是起点 29
(二)解决制约中医优势发挥的关键问题是发展的突破口 30
(三)多学科参与和融合是推进中医现代化进程的首要条件 31
(四)面向科学前沿,实现技术跨跃式发展 31
二、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目标 32
(一)现代个体化诊疗体系 32
(五)医与药结合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32
(二)评价标准和技术标准体系 33
(三)中医现代科学研究体系 33
(四)中医养生保健应用体系 33
(五)重大疾病防治体系 33
(六)数字化健康研究体系 34
三、2001—2005年阶段目标 34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34
(二)初步构建中医研究的方法体系 34
(五)建立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5
(六)推进中医生物工程技术研究 35
(四)形成对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方案 35
(三)初步建立方剂的现代研究方法体系 35
(七)建立中医药信息数字化网络体系 36
四、2006—2015年阶段目标 36
(一)初步完善现代中医理论体系 36
(二)构建规范的中医现代学科体系 36
(三)建立现代中医学技术体系 37
(四)完善中医临床医疗体系 37
(五)中医技术装备的研究与产业化 37
第三部分 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 40
基础研究 40
一、重大基础理论研究 40
(一)证候分子生物学研究 40
(二)方剂药效化学基础及作用原理研究 43
(三)经络研究与针灸作用原理研究 47
二、方法学研究 53
(一)现代中医“四诊”多维信息集成式诊断诊断系统 53
(二)功能性检测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57
(三)中医临床疗效系统评价体系的研究 61
三、现代中医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66
(一)基于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中医药研究新模式 66
(二)中医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 71
(三)中医药古代文献资源系统研究开发工程 76
临床研究 81
一、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81
二、疑难病证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84
三、情志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88
四、养生保健康复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91
基础性工作 96
一、中医证候学诊断标准和基础资料库 96
二、中医药相关数据库建设 98
三、中医药实验室规范化操作规程(SOP)工程建设 105
第四部分 建议与措施 110
一、把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摆在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地位 110
二、为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110
三、尊重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增强创新意识 111
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内涵建设 112
五、加强队伍建设,造就新型人才 113
六、建立中医药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提高科研能力 114
七、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成果推广和转化 115
八、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 116
九、加强基础性工作,重视源头创新 116
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117
下篇 121
为传统医药适应人类医疗保健需求而努力 朱庆生 121
21世纪中医药学术发展展望 佘靖 133
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事业 李振吉 150
继承验证质疑创新 王永炎 160
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 吴咸中 167
发展中医药的一些思考 陈可冀 175
基因科学和21世纪中医药学的走向 沈自尹 180
新世纪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石学敏 184
中医药现代化问题 邓铁涛 189
展望21世纪的中医药学 何任 192
展望21世纪中医药学发展前景 周金黄 201
21世纪中西医结合医学将阔步走向世界 廖家桢 210
略谈中医药现代化 万友生 219
对中医药学发展的(过去、现状与未来)一些思考 匡调元 225
中西医调整机体内稳态方法比较研究 侯灿 236
微观辨证学与21世纪中医学的发展 郭振球 243
中医现代化的再思考 李致重 253
21世纪中医药学研究展望 吴敏 李萍 266
走自己的路 吴鸿洲 颜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