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篇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指标与经济指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陆学艺 3
建立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系统 国家统计局 徐一帆 8
中国全面小康的指标与实践思考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文兼武 11
中国小康指数体系 《小康》杂志社研究部 19
中国现代化指标体系演变历程 华东师范大学 何爱国 44
指标体系之变:彰显发展理念、路径、方式更新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政策法规处 沈小平 61
理论篇 71
妇女全面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 全国人大常委会 顾秀莲 71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卫生部 高强 76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邓楠 85
坚持安全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张宝明 9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郑新立 98
转变增长方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吴敬琏 104
建设小康要把握三个关键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 范恒山 116
中国2020年发展目标——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胡鞍钢 119
小康社会的金融服务转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巴曙松 128
关于建立中国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大思路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贾康 132
关于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景天魁 136
以工补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吕政 142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张晓山 146
对于现代城市管理的新认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有强 161
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李林 164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税收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出版社 倪红日 184
小康社会的政治法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贺海仁 189
浅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山东省文化厅、济宁市政府孔子研究院 商孟华 199
信息化建设对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吴裕宪 203
如何使财政转移支付效用最大化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张孝德 208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思路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 张保权 215
实践篇 225
苏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 中共江苏省苏州市委 王荣 225
实现武汉全面小康的战略思考 中共湖北省武汉市委 苗圩 232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首府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委 韩志然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政府 汤爱军 240
树立新理念,打好“三张牌”,加快推进和谐威海建设 山东省威海市政府 宋远方 246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淮北新跨越 中共安徽省淮北市委 花建慧 253
建设先进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朝阳区坚持以文化促和谐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 王少峰 259
关键在人——关于培养新型农民的几点思考 中共四川省巴中市委宣传部 李树海 267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和谐安徽建设 安徽省财政厅 黄然 邵勋 273
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创区域经济发展新局面 中共江苏省昆山市委 曹新平 279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推进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共浙江省遂昌县委 陈建波 286
建设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 中共山东省栖霞市委 王国祖 291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台山 中共广东省台山市委 郭伟 296
洪雅县“六个结合”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共四川省洪雅县委 封昌明 304
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农民增收 中共湖南省新化县委 谢文生 310
借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金钥匙”——赴美学习的思考 中共重庆市潼南县委 徐世国 314
统筹并进,科学推进山区全面小康建设 中共广东省云浮市委 郑利平 323
突出八个重点,力促“三农”发展 中共四川省筠连县委 李勇蔺 331
山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李善峰 335
总部经济与小康时代 上海星月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吕彪 林莹莹 345
统筹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花园 中共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党委 邵钦祥 351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新家园 中共浙江省奉化市藤头村党委 傅企平 357
减少农民才会富裕农民 山东省安丘市文化局 凌新德 362
农业产业化是新农村建设必由之路:国外经验及启示 山东省济宁市审计局 陈伟 中共山东省济宁市委统战部 陈恒林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