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Part Ⅰ 教育改革与政策分析 15
Chapter 1 教育改革新范式:多元智能、全球化、本地化及个别化 17
表1.1 情境多元智能 20
图1.1 情境多元智能五角理论 21
图1.2 全球化、本地化及个别化 24
表1.2 “三重化”理念及启示 25
表1.3 世界、人性、个人及社会发展 29
表1.4 教育环境与教育目标 31
表1.5 学生及学习 33
表1.6 教师及教学 36
表1.7 学校及办学 38
表1.8 课程 41
表1.9 教学法 42
Chapter 2 教育政策与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53
图2.1 教育政策的回馈模式 56
图2.2 分析教育政策的经济层面架构 58
图2.3 教育政策的公平及效率之经济分析 69
Chapter 3 教育改革政策分析的综合架构 91
图3.1 四框架概览 94
表3.1 框架一 96
表3.2 框架二 99
表3.3 框架三 105
Chapter 4 亚太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与问题 115
表4.1 多层面教育目标和学校功能 120
表4.2 校本管理原理与外控管理原理 126
Chapter 5 香港教育改革与发展:效能、质量及适切性 143
表5.1 幼儿教育学习阶段的愿景与目标 161
表5.3 高等教育学习阶段的愿景与目标 162
表5.2 学校教育学习阶段的愿景与目标 162
Part Ⅱ 新世纪的教育领导 177
Chapter 6 教育领导的新范式 179
表6.1 学校领导情境的改变趋势与范式转变 182
图6.1 学校领导之重新构思 189
图6.2 领导单位:小单元、行列和层块 194
表6.2 领导的三个范畴和五个向度的统整(范例) 199
图6.3 领导者层块的五个向度 202
表6.3 学校策略领导架构 205
表6.4 “三重化”、策略领导和层块领导 206
图6.4 研究单位:小单元、行列和层块(范例) 211
图6.5 领导者层块内小单元-行列方法之范例 213
图6.6 领导者层块内行列-行列之范例 213
图6.7 层块间关系策略之范例(一) 216
图6.8 层块间关系策略之范例(二) 217
表6.5 层块领导理论和传统领导思维 219
Chapter 7 行动学习的领导 229
图7.1 行动学习循环 233
表7.1 促进教师行动学习的领导架构 240
Chapter 8 校长领导与学校表现:多元与多层面研究 253
表8.2 校长领导主量成分分析 260
表8.1 校长领导各向度间相关系数 260
表8.3 领导与学校表现(皮尔逊相关系数) 261
表8.4 强、弱领导之比较 262
图8.1 强、弱领导之剖析图 264
图8.2 进一步研究的假设模式 268
Chapter 9 校长领导特色:不同架构的研究 273
表9.1 四种领导类型和环境 281
图9.1 四种领导类型和环境 282
表9.2 学校领导及组织形态的形成与情境/文化影响 284
表9.3 校长领导的管理行为特色 286
图9.2 校长领导的管理行为特色 288
表9 4 有效能和无效能的教学领导特色 290
图9.3 有效能的和无效能的教学领导特色 291
图9.4 五个领导功能中的校长领导特色 293
表9.5 五个领导功能中的校长领导特色 293
Chapter 10 教育领导与无为而治之道 301
图10.1 无为而治连续谱 308
表10.1 老子与利克特管理系统的比较 311
表10.2 组织气氛的比较 312
Part Ⅲ 学校效能与管理的新理念 319
Chapter 11 学校教育质量指标的多层架构 321
表11.1 教育质量指标的心理计量特性 327
图11.1a 香港小学教育质量剖析图 338
图11.1b 香港小学教育质量剖析图 339
图11.2a 香港小学教育质量特征图 340
图11.2b 香港小学教育质量特征图 341
图11.3a 高效能学校及低效能学校的过程与成果特性 346
图11.3b 高效能学校与低效能学校的过程与成果特性 347
图11.4a 班别质量剖析图 349
图11.4b 班别质量剖析图 350
Chapter 12 教师效能的多元模式:研究与发展的新理念 359
表12.1 教师效能的模式 362
表12.2 多元模式的发展启示:教师发展及学校管理 368
表12.3 教师效能研究:多元模式的启示 371
Chapter 13 多元教师表现与学校管理 385
表13.1 个人及小组层面的多向度教师表现 388
表13.2 提高教师个人表现的学校管理启示 392
表13.3 提高教师小组表现的学校管理启示 396
Chapter 14 教育效能的文化因素:比较及跨文化的研究架构 407
图14.1 多层面文化与教育效能 412
表14.1 多层面文化与文化层构 412
图14.2 多层面文化与教育效能的比较研究 419
表14.2 比较研究的构思 424
Chapter 15 组织文化与高效能学校的剖析 433
表15.1 量度工具特性概览 438
图15.1 学校样本分布 442
表15.2 皮尔逊相关系数 443
表15.3 以逐步回归分析计算组织因素的组织意识形态指数 444
表15.4 强势文化学校与弱势文化学校的特性比较 446
表15.5 高效能学校与低效能学校的特性比较 447
表15.6 强文化高效能学校与弱文化低效能学校的特性比较 449
图15.2 强文化高效能学校与弱文化低效能学校的特性比较 451
表15.7 弱文化高效能学校与其他两类学校的特性比较 452
图15.3 组织文化与组织特性的假设关系 455
Chapter 16 学校危机的管理:多元观点与实践 459
图16.1 学校危机的分析及管理 468
表16.1 应用多元观点管理学校危机 470
Chapter 17 全面家庭—学校合作的新理念 481
表17.1 家校合作新旧观念的比较 486
图17.1 全面家庭学校合作的构思 487
表17.2 整全学校教育的范畴和层面 488
图17.2 传统而片面的家庭学校合作观念 492
表17.3 全面家校合作的功能 494
表17.4 实践全面家校合作的角色 497
Chapter 18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之管理:新架构 503
表18.1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涵义 506
表18.2 解冻期的准备——家长方面 509
表18.3 解冻期的准备——学校方面 511
表18.4 推行期的工作 513
表18.5 巩固期的工作 515
表18.6 推行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技巧 516
图18.1 技巧的层级 519
图18.2 各层次家长参与的发展策略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