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边倒”与新中国的建立 1
一 “不失为一种贤人政治” 1
二 “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轮廓” 5
三 “全世界无产阶级之模范” 7
四 “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 11
五 “一边倒” 14
六 毛泽东要去莫斯科“请教” 20
七 米高扬访华与刘少奇访苏 27
八 “向苏联老大哥学习” 33
第二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与苏联模式 45
一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45
二 斯大林说他很欣赏中国的计划 50
三 长时间形成的设想就这样改变了 56
四 苏联过渡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61
五 施“小仁政”还是“大仁政” 67
六 苏联经验与毛泽东、邓子恢的争论 74
七 我们走了“苏联走过的道路” 80
第三章 苏共二十大后的全面反思 88
一 赫鲁晓夫揭了盖子,又捅了娄子 88
二 “一万丈高”与“地下九千丈” 93
三 斯大林的书“还是应该读” 97
四 向斯大林模式发难 101
五 “原则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 118
六 无法摆脱苏联计划经济的束缚 129
第四章 “波匈事件”引发的思考 135
一 “东欧各国也有这个问题” 135
二 “既然有火,总是要烧起来” 140
三 批评苏联大国沙文主义 144
四 铁托又打了斯大林一棍子 148
五 批判南斯拉夫“修正主义” 158
六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发表 165
七 斯大林“以为他那个天下稳固了” 177
一 从“两种方法”到“总路线” 191
第五章 突破苏联模式的不成功尝试 191
二 斯大林的演说使毛泽东萌发“大炼钢铁”的想法 197
三 斯大林的所有制理论被推向极端 203
四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读这类书最有趣” 209
五 像苏联那样,“忍受一点牺牲” 217
六 斯大林的“这句话很重要” 221
第六章 大论战与维护苏联模式 232
一 对苏共改革理论的过激反应 232
二 赫鲁晓夫走上与“斯大林不同的道路” 241
三 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 257
四 对斯大林问题的认识再起风波 259
五 苏共搞沙文主义由来已久 268
六 “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279
七 “赫鲁晓夫跟着铁托的脚印走” 286
八 “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同赫鲁晓夫的调子一样” 292
一 向苏联模式靠拢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97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与维护苏联模式 297
二 “社会帝国主义”一词写进党章和宪法 308
三 “苏联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17
四 批判“勃列日涅夫主义” 324
五 “帝国主义”贴着“社会主义”标签 332
六 苏联是“商品拜物教的世界” 338
七 向“修正主义公式”开火 342
八 “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 350
一 对苏联社会性质认识的变化 356
第八章 苏联模式僵化了 356
二 苏联继承了沙俄“最恶劣的一种政治、思想遗产” 361
三 “我们反对老子党” 371
四 “现代修正主义”从党章和宪法中删除 375
五 “这是一种僵化的方式” 383
六 “过去我们中国照搬别人,吃了很大苦头” 390
七 “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 394
八 “东欧、苏联乱,我看也不可避免” 398
后记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