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编外学徒工”走上北大讲坛 1
诚惶诚恐的嘉宾 2
难以炫耀的“中国MBA真心英雄” 4
上门索要“手指头” 11
第二章 巅峰时刻的跳槽 13
至今《北京青年报》仍对我在“北方”时期的“创造”大加褒奖 13
三年搬了五次家。月薪四千元,呼机费、手机费自理 15
不得已离开“长大成人”的孩子,“保姆”心如刀绞 17
人生“三岔口” 22
赵琦加盟“渔阳联合”,成为北京交通台的重要新闻 26
第三章 打理“新家”的柴米油盐 30
从“金云雀”到“渔阳联合”的奠基人 30
我的公司到了一千辆车时,一定请你去做总经理 32
不训话不戴高帽不另起锅灶 33
首次“出诊” 37
让事实说话,时间真的是金钱 39
更新车辆流程需要三十道程序,涉及八个职能部门 41
规章制度,就如同汽车的离合器 44
标本兼治 初见成效 45
一卡通便宜了谁 46
上白下绿,为“渔阳”报“户口” 48
“不满意,您别付费” 51
外语,关乎司机的腰包 53
借助“高考专用车”增加“渔阳”美誉度 55
出租汽车行业的“黄埔军校” 56
第四章 企业鲸吞酿成“一夜囚徒” 64
出租车行业由“雨后春笋”到“战国七雄” 65
兼并催生出种种后遗症 70
北京“申奥”成功前夜,我被羁押在通州看守所 71
第五章 粥棚喝出职业经理人 84
不惑之年迎来人生第一春 84
三个条件 87
管理人员一百三十多,却来自四十多家出租公司 91
招聘管理人员荒唐的一幕:我拿板儿砖拍他。行,这样才是合格的队长 92
“新官上任”先转悠 94
我的行踪被“有心人”记录在案 96
队长抽司机一根烟是正常的,抽一盒就不正常了 98
司机们有的拧开二锅头瓶盖,边喝边骂,顿时公司大院炸了营 102
第六章 向行凶者亮出“人身保险单” 102
这件西服还是老婆给做的,打烂就没穿的了,我穿着衬衫让你们打 104
兄弟,这是我的40万元人身保险保险单 108
“面的”的最后期限 109
百余名司机在木樨园聚齐,拟开车冲击市政府 115
上访,上访,上访 118
冠冕堂皇的的暗算 121
第七章 市长办公桌上的紧急报告 124
夏利车报废政策可能引发行业大动荡 124
首都出租汽车行业引爆的炸弹 127
“北方”屡屡酿出的“事端” 136
你带电脑干什么?玩游戏吧。汪光焘副市长询问道 146
冒险与预见 150
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主席台发言 152
新的评选程序,北方入选“十佳” 154
著名表演艺术家为我矫正方言 157
加盟巡回报告团讲述“英雄事迹” 159
“北方铁三角” 160
每次过生日,我都能收到炜长送来的花篮 162
第八章 灰头土脸 164
破落户 164
家庭户口簿 165
腌咸鱼的泥水熬菜汤 174
少年“单田方” 176
中学时代——2连9排文艺“战士” 178
郑州火车站站前的烧鸡 180
没有户口和档案的“黑人” 183
师徒情深 185
“3分”打了我一记闷棍 188
福无双至今又至 190
二十七岁的老大学生 192
石家庄,工薪阶层第一个纳税者 193
第九章 MBA—脱胎换骨的门槛 196
拜访“拜”出来的机遇 196
考研究生从“幼儿园”起步 199
为“处长们”服务的班长 202
“地下期刊” 204
非法“打工仔” 209
职业经理人的准入证 211
假如我是市长 214
第十章 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角色 214
感情不能取代“游戏规则” 219
摆正心态,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221
沟通乏术,导致我在“北方”马失前蹄 223
第十一章 北京出租汽车行业的变迁 226
国外出租汽车最早于1897年出现在美国纽约街头 226
1903年,中国出租汽车出现在哈尔滨 229
中国出租汽车行业现状 231
周恩来为北京首家出租汽车公司酿名 232
任何人、任何地方一招手就能拦下几辆出租车 235
北京出租汽车行业的大发展 236
没“爹”租“爹” 239
行业“准生证”的面世 240
过于操心等于添乱 242
业内人士耳熟能详的京出管(1996)129号文件 244
北京出租车价格的由来 248
“敌疲我扰,敌退我进”的三万多辆黑车 251
糊涂法律“理难清” 254
没有保险装置的“开”“关” 257
北京与上海出租车司机的小账大账 259
新世纪的十字路口 263
“客厅”就是接客用的 264
除带黑箍的,谁都可以管我们 266
“病因”所在 268
后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