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教师职业与发展 1
第一章 认识教师职业 1
目录 1
第一节 教师职业概述 2
一、关于职业 2
二、教师成为专门职业 2
三、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4
四、教师职业的角色形象 6
五、教师职业的基本素质 10
一、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5
第二节 教师的权利义务与职业对象 15
二、教师职业的对象——学生 17
三、教师职业的首要环境——师生关系 19
知识要点 23
实践链接 23
阅读指南 27
第二章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28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29
一、职业生涯 29
二、职业生涯规划 30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 32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43
第二节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45
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45
二、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46
三、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51
四、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52
第三节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57
一、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梯 57
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专家型教师 58
三、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 61
知识要点 62
实践链接 63
阅读指南 66
中篇 教育学基本知识 67
第三章 教育与教育学 67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67
一、“教育”的概念 67
二、教育的产生 69
三、教育的发展 70
二、教育学的产生过程 73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73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73
知识要点 78
实践链接 78
阅读指南 82
第四章 教育·人·社会 83
第一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83
一、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84
二、教育对人的社会地位的提升 89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92
一、教育与经济 93
二、教育与政治 96
三、教育与文化 100
知识要点 104
实践链接 104
阅读指南 107
第五章 教育目的与学校教育制度 108
第一节 教育目的 109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 109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112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实施 118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120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120
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24
知识要点 127
实践链接 128
阅读指南 132
第六章 课程论 133
第一节 课程概述 133
一、课程的概念 134
二、当代主要课程理论 136
第二节 课程形式 140
一、课程的文本形式 140
二、课程的实践形式 144
第三节 当代课程改革 147
一、课程管理 148
二、课程设置 150
三、课程内容 151
知识要点 152
实践链接 153
阅读指南 156
第七章 教学论 157
第一节 教学概述 158
一、什么是教学 158
二、教学的意义 158
三、教学的任务 159
第二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160
一、教学过程 160
二、教学原则 166
第三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 172
一、教学方法 172
二、教学组织形式 179
第四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84
一、备课 184
二、上课 186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87
四、课外辅导 188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89
知识要点 190
实践链接 191
阅读指南 193
一、德育的含义与意义 194
第一节 德育概述 194
第八章 德育论 194
二、德育的任务 197
第二节 德育过程与德育原则 198
一、德育过程 198
二、德育原则 202
第三节 德育内容和德育途径与方法 207
一、德育内容 207
二、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212
实践链接 217
知识要点 217
阅读指南 223
第九章 班主任与课外教育工作 224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 225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225
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228
第二节 课外教育工作 237
一、课外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意义 237
二、课外教育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240
三、课外教育工作的原则 244
实践链接 247
知识要点 247
阅读指南 253
下编 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新理念第十章 当代十大教育理论 254
第一节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理论 255
一、素质教育理论 255
二、创新教育理论 259
第二节 主体性教育与合作教育理论 263
一、主体性教育理论 263
二、合作教育理论 268
一、终身教育理论 272
第三节 终身教育与全民教育理论 272
二、全民教育理论 276
第四节 科学教育与环境教育理论 281
一、科学教育理论 281
二、环境教育理论 286
第五节 人本主义教育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90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290
二、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93
实践链接 300
第十一章 当代教育的新理念 308
一、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309
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变革 309
二、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 311
三、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 313
四、研究性教学 314
五、追逐知识前沿的教学 315
第二节 学科教育的反思和追问 316
一、审视科学教育 316
二、追问人文教育 318
三、解读美育 319
四、体育是什么 320
五、感悟艺术教育 321
六、把握信息技术教育 323
第三节 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 324
一、教育政策的研究 324
二、教师教育研究 325
三、课程研究 326
知识要点 328
实践链接 328
阅读指南 339
附录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