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安作璋 1
前言 1
第一编 生平 3
第一章 生平 3
第一节 发奋自学 4
第二节 创办私学 7
第三节 鲁国从政 11
第四节 周游列国 13
第五节 删述六经 20
第二章 孔子年谱 30
第二编 思想 41
第一章 政治思想 41
第一节 政治理想 41
第二节 政治主张 43
第二章 伦理思想 47
第一节 仁 47
第二节 义 49
第三节 礼 50
第四节 智 52
第五节 信 54
第六节 忠 55
第七节 孝 58
第八节 恭 60
第九节 敬 62
第十节 恕 63
第十一节 让 65
第三章 教育思想 67
第一节 教育主张 67
第二节 教育目的 68
第三节 教学方法 69
第四节 学习方法 71
第四章 哲学思想 74
第一节 世界观 74
第二节 天命观 75
第三节 认识论 76
第四节 方法论 78
第五节 经济思想 80
第六节 管理思想 82
第七节 史学思想 84
第八节 军事思想 87
第九节 外交思想 89
第三编 遗迹与纪念物第一章 遗迹 93
第一节 曲阜遗迹 93
附一 弟子遗迹 104
附二 家族遗迹 106
第二节 外地遗迹 107
第二章 孔子庙 112
第一节 修建历史 112
第二节 历代形制 126
第三节 建筑 138
第四节 碑刻 169
第五节 石刻 183
第三章 孔林 190
第一节 修建历史 190
第二节 陵园制度 192
第三节 建筑 193
第四节 名人墓葬 201
第五节 碑刻 209
第六节 石刻 211
第四章 书院 214
第一节 尼山书院 214
第二节 洙泗书院 218
第三节 春秋书院 220
第四节 石门书院 220
第四编 孔氏家族第一章 历代优渥 223
第一节 嫡孙袭封 223
第二节 长孙优待 233
第三节 族人优待 235
第二章 子孙 238
第一节 家族繁衍 238
第二节 外迁子孙 243
第三节 海外子孙 244
第三章 宗族管理 248
第一节 奉诏管理 248
第二节 管理系统 251
第三节 管理机构 253
第四节 管理方式 255
第五节 维护族人权益 258
第四章 家族教育 261
第一节 家学 261
第二节 官学 263
第三节 近代教育 267
第五章 名人 271
第一节 长孙 271
第二节 裔孙 298
第三节 朝鲜族人 352
第六章 著述 358
第一节 经 358
第二节 史 365
第三节 子 370
第四节 集 373
第七章 家谱 384
第一节 修谱历史 384
第二节 家谱编修 386
第三节 现存谱书 387
第八章 孔府 392
第一节 修建历史 392
第二节 形制 396
第三节 建筑 399
第四节 职责 413
第五节 管理 415
第六节 田产 427
第七节 户人 432
第八节 文物 435
第五编 历代尊崇第一章 追谥加封 449
第二章 建庙奉祀 455
第三章 奉祀人物 461
第一节 主祀 462
第二节 配祀人物 464
第三节 附祀人物 474
第四章 祭祀制度 476
第一节 祭祀等级 476
第二节 祭祀名目 478
第三节 皇帝幸鲁亲祭 484
第四节 释奠仪注 488
第五节 祭品 493
第六节 音乐 494
第七节 舞蹈 500
第八节 礼器 501
第九节 乐器 502
第六编 孔子研究第一章 研究机构 507
第一节 国内机构 507
第二节 国外机构 515
第二章 研究团体 517
第一节 国内团体 517
第二节 国外团体 525
第三章 学术著作 530
第一节 国内重要著作 530
第二节 国外重要著作 536
第七编 海外影响第一章 在朝鲜半岛的影响 541
第二章 在越南的影响 550
第三章 在日本的影响 557
第四章 在东南亚的影响 567
第五章 在欧美的影响 573
附录 589
大事记 589
后记 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