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陶行知先生在北碚 1
“到了北碚也像回到故乡一样” 4
畅谈国外见闻 5
晓庄研究所迁至北碚 6
倡议志愿兵运动 7
发起志愿捐 8
聘吴树琴任药物研究员 9
请黄开富做筹建育才的前期工作 10
创办育才学校旨意 11
组织征书队开展征书运动 12
私立育才学校最初在北碚立案 14
借北温泉小学举行育才学校第一次会议 14
育才学校最早的36位同学与陶校长的见面 15
北温泉的游泳课 16
在北温泉举办夏令共学会 17
讨论生活教育的一次会议 18
一次慰问志愿兵的活动 19
在嘉陵江上构思了育才学校校徽 20
吴玉章推荐李远芃(李鹏)读育才 21
高士其与陶行知 22
对“填鸭教育”的批判 24
周德厚到清凉亭做杂活 25
清凉亭的客人们 26
借枪事件 27
清凉亭里纵论团结抗日救亡 27
陶行知与吴树琴的婚礼和结婚诗 28
王治平到陶行知家干活做工又学习 29
读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 31
周恩来、邓颖超探望陶行知并参观育才学校 31
卢子英与陶行知的友谊 32
给中央大学学生讲“火”的故事 33
“三寸金头” 35
应冯玉祥之请写张自忠祭歌 35
征战光铁坡 37
在北碚公演自编剧《小主人》 39
在北碚公演四川方言剧《啷格办》 40
“一小时的临时社会大学” 41
北温泉临江楼事件 42
陶行知与北温泉小学 43
“真正的艺术是长青的” 44
陶行知在北温泉接见农干班胡晓风、陶旭 45
在北碚演出“音乐夜会” 46
第二部分 古圣寺时期的育才学校 47
育才学校初创时期 49
育才学校搬迁古圣寺前的工作概况 49
育才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针 51
育才学校搬迁古圣寺正式行课 57
生机蓬勃的生活教育 62
育才学校中共地下党组织 66
学校积极准备应变 67
周恩来、邓颖超到古圣寺育才学校 69
育才学校开展“集体的新武训”活动和创造教育时期 71
“皖南事变”给育才带来生存困难 71
“集体的新武训” 73
“先生不在学如在” 79
“创造月”和“创造年”活动 82
通过教育培养和自己努力成为大才 88
“科学年”和《创造宣言》的产生 92
育才学校的劳动农场 99
发扬育才优良传统不断前进 101
创造的儿童教育 105
育才学校进入民主教育时期 108
在抗日救亡的转折关头 108
民主教育和“民主教育年” 112
育才学校校本部从古圣寺迁到红岩村 115
第三部分 红岩村时期和解放初期的育才学校 119
红岩村时期的重庆育才学校 121
育才学校迁红岩村与中共南方局的亲密关系 122
育才学校的校内外大课堂 124
“较场口事件”中的育才学校师生 129
陶行知在重庆同育才师生的最后活动 132
陶行知赴上海及逝世前后的重庆育才学校 134
育才学校师生参加抗暴运动 137
校本部东迁上海及重庆校分部的建立和发展 141
育才师生争取解放的斗争 147
解放初期的重庆育才学校 165
重庆解放给育才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165
批判电影《武训传》株及育才学校 168
“三反”运动中的重庆育才学校 171
附录一 陶行知先生作词的歌曲 173
手脑相长歌 175
锄头舞歌 175
镰刀舞歌 176
自立立人歌 177
树魂歌 178
农人破产之过程 179
凤阳花鼓 180
农夫歌 182
工人歌 183
问 184
儿童工歌 184
春天不是读书天 186
小孩不小歌 187
自动学校小影 188
儿童节歌 188
奶妈的婆婆之悲歌 190
小先生歌 190
中华儿童教育社社歌 192
一分钟歌谣演讲 194
妇女大众战歌 196
儿童年献歌之一 197
儿童年献歌之二 198
新安旅行团团歌 200
《先锋》八周年纪念歌 202
想一想 203
一个地方印刷工人的生活 205
慰劳中国战士歌 206
三万歌 208
儿童节歌 211
献给北碚青年抗敌出征团 214
谷子在仓里叫 215
荷叶舞歌 220
八位好朋友 224
武训歌 225
邹韬奋先生挽歌 226
朱大嫂送鸡蛋 228
凤凰山上 229
民族的妈妈 239
民主进行曲 240
胜利进行曲 241
教师们联合起来 242
附录二 中外人士论陶行知 245
后记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