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探索 3
从创作方法到审美精神的潜移 3
现实主义精神与文学使命感——关于中国小说的出路 12
“人的视角”和中国的艺术精神——长篇小说创作景况辨识 18
辽阔悠远的金色牧场 22
长篇小说问题杂述 27
战争小说的审美与寓意构造 37
军旅小说杂述 60
“新写实小说”的审美品格 76
我观长篇小说创作 87
在不打仗的日子里——六部长篇小说中的“军营故事” 92
蓦然回首(或重新开始) 95
乐观而焦灼的等待——从长篇小说的“第三条道路”说起 109
受冷遇的短篇小说创作 112
军旅小说还要“沉默”多久? 115
批评的“着陆” 118
从《黑夜沉沉的高原》说起 121
前行中的收获与期待 125
“知青小说”:茫然的领域 130
“知青小说”的重识或反省 133
不可淡忘战争的文学领域 136
西方小说与中国小说 139
粗制滥造的重复游戏 142
优势、局限及收获 144
好小说:新鲜的或独特的 148
创作状态及“新招” 151
我们在怎样的状态中犹豫?——或关于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若干话题 157
优势还在生活体验——“高粱枪”文学启示 169
给长篇小说创作号脉 172
搬开纯文学与畅销书间的石头 175
从题材失衡中可以发现什么?——或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窘境 177
光荣而艰辛的文学之旅 184
考察一种小说现象 189
从文学的存在理由说起——兼论小说怎样才能赢得更多的读者 194
增强小说的“现实感” 202
散文杂述 209
梦中天地——陆文夫、张中行、宗璞散文杂述 209
“卧虎”说 ——冯骥才、张抗抗、贾平凹散文杂述 220
蠕动的屋脊——王蒙、周涛、韩石山散文杂述 230
神位·官位·心位——马丽华、史铁生、韩少功散文杂述 237
运河的厄运——汪曾祺、林斤澜、蒋子龙散文杂述 247
岁暮杂景——杨绛、黄宗江、楼适夷散文杂述 257
苍老的蓝——王充闾、叶楠、李存葆散文杂述 267
风雨中的雕像——朱苏进、李锐、李辉散文杂述 276
创作从哪开始? 293
报告文学考察 293
最忌讳的是虚构 298
创作的驱力或精神准备 302
新闻性的魅力与地位 306
历史题材报告文学的界限 310
思考着的歌颂或“凡颂皆刺” 316
“紧跟形势”的另一种解释 321
文学性是一把剑 324
创作状态与“光线比例”问题 328
再说传记创作 333
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337
堆砌与“长风”的酿成 341
题材选择的“大小” 346
怎样才算是“与时俱进” 355
“拼凑”与“变相抄袭”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