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邢元敏 1
绪论 重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 1
一、重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历史地位 2
(一)重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战时首都 2
(二)重庆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所在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 3
(三)重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 6
二、重庆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 8
(一)作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中心,重庆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下,坚持抗战到底,直至最后胜利 8
(二)作为中国抗战大后方的经济中心,重庆承接了中国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构筑了战时中国的经济基础,支撑了抗战危局 12
(三)重庆作为中国大后方的文化中心,创造了 14
一系列难以企及的文化成就,成为中国新 14
民主主义文化的一座高峰 14
(四)重庆奉献了伟大的红岩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18
第一章 “九一八”前后的重庆经济与政治格局 21
第一节 军阀割据下的重庆社会 21
一、清末民初的重庆社会和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1
二、刘湘势力在重庆的膨胀和复杂的社会矛盾 24
三、各阶层人民对军阀统治的反抗 29
第二节 国民党中央势力进入四川 32
一、参谋团入川与地方军阀实力的削弱 32
二、中央势力的进入与防区制解体 34
三、地方实力派与中央势力的矛盾和斗争 37
第三节 城市经济的缓慢增长 41
一、城市工场手工业的新发展 42
二、新兴的机器大工业的出现 44
三、交通运输业的长足发展 48
第二章 抗日救亡运动在重庆的兴起 53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重庆的反日斗争 53
一、四川各界民众反日救国大会的召开与群众反日浪潮 53
二、收回王家沱日本租界的斗争 55
三、地方实力派立场的转变 58
第二节 中共地方组织在重庆的恢复及主要活动 61
一、中共地方组织在重庆的恢复 61
二、发动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 63
第三节 重庆救国会及其组织开展的抗日救亡运动 70
一、“一二·九”运动以后的重庆反日斗争 70
二、重庆救国会的建立及其抗日救亡活动 72
第三章 三大主力红军北上抗日战略转移过程中在重庆的斗争 80
第一节 红一军团在綦江 83
一、为保卫遵义会议红一军团进入綦江 84
二、红一军团在綦江的活动 85
第二节 红二、六军团与湘鄂川黔根据地 89
一、红三军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活动 89
二、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 95
第三节 红四方面军与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00
一、红四方面军在城口的活动 101
二、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07
三、策应中央红军长征 118
第四章 抗日战争与重庆地位的提升 121
第一节 抗战时期的战时首都 121
一、战局迫使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21
二、重庆成为战时首都 123
第二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 127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27
二、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建立 129
第三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 132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 132
二、中国战区的建立 135
第四节 重庆人民的奉献与牺牲 138
一、重庆大轰炸与重庆人民反抗日军空袭的斗争 138
二、川军出川对日作战 144
三、重庆人民对抗日战争的积极支持 145
第五章 国民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147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政治 147
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与《抗战建国纲领》 147
二、国民政府政治统治的加强 149
三、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日和亲日派的投敌叛国 162
四、国民参政会 165
第二节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和军事政策 167
一、战时经济政策 167
二、军事政策 193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战时外交 196
一、战时外交策略 196
二、对美英苏的外交 198
第六章 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 201
第一节 中共中央南方局 201
一、南方局成立与历史演变 201
二、南方局组织分工及机构状况 204
三、南方局与中共代表和中共代表团 205
第二节 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 207
一、维护国共合作抗战到底 207
二、团结争取中间势力 218
三、发展民主运动 230
四、开拓外事工作新局面 237
五、巩固发展党的组织 242
第三节 中共重庆地方组织的重建与发展 247
一、中共重庆地方组织在抗日救亡中恢复重建 247
二、动员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 251
三、巩固党的组织积蓄革命力量 254
第七章 中间力量在抗日民主运动中的觉醒和发展 258
第一节 中间力量在救亡运动中汇集 258
一、救亡运动的开展 258
二、中间力量汇聚重庆 261
第二节 抗战时期中间力量在重庆的发展 264
一、中间力量的发展和新党派的建立 264
二、中间力量与抗战民主事业 271
第八章 国共合作在曲折中发展 283
第一节 曲折发展的国共关系 283
一、国共在抗战初期的合作与相持阶段的冲突 283
二、走向缓和的国共关系 293
三、再次危机与新的发展 296
第二节 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301
一、中共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301
二、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为建立联合政府的努力 302
第三节 国共合作的新阶段 310
一、中共七大与国民党六大 310
二、国际社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 313
第九章 抗战胜利后争取和平民主的艰难历程 315
第一节 重庆谈判 315
一、抗战胜利后的时局 315
二、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318
三、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谈判期间的统战工作 326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 329
一、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329
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成果 332
第三节 社会各界为争取和平民主而不懈努力 338
一、社会各界为实现“政协路线”的斗争 338
二、反对召开伪国大,努力制止内战 343
第十章 大后方抗战经济中心 347
第一节 相对完备的近现代工业的形成 347
一、沿海工矿企业的内迁 347
二、战时重庆工业主要行业发展状况 349
三、重工业主导地位的形成 372
四、工业的主要缺陷 372
第二节 重庆交通业的大发展 374
一、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公路运输网 374
二、航运业的发展 380
三、航空运输业的发展 386
四、战时联运和驿运 388
第三节 繁荣的战时金融业 391
一、银钱业的发展 391
二、保险与信托业 406
三、金融市场的完善与新的金融网络的形成 410
第四节 战时商业 414
一、全面抗战时期重庆商业的发展状况 414
二、战时重庆的物价与消费 422
第十一章 重庆城市的发展 429
第一节 抗战全面爆发前重庆城市发展状况 429
一、行政区划的雏形 429
二、城市社会基本状况 430
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432
第二节 全面抗战期间重庆城市的发展状况 437
一、国民政府战时对重庆的管理 437
二、重庆市区行政区划的调整 442
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建设 445
四、城市人口发展状况及其管理 463
第十二章 大后方抗战文化中心 468
第一节 抗战文化中心的形成 468
一、抗战文化中心形成的基本条件 468
二、抗日民主文化主要机构及团体 477
第二节 抗日民主文化运动的曲折发展 488
一、抗日民主文化运动的艰难历程 489
二、新闻界为宣传抗日民主和争取舆论自由的抗争 495
第三节 抗日民主文化的空前繁荣 504
一、以戏剧为代表的文学艺术的发展 504
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512
三、中国科协的成立和自然科学界的发展 514
参考书目 519
后记&周勇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