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创新与科技革命和社会进步 1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
1.1.1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四大革命与创新 2
1.1.2 当今世界特征与创造性人才关系 5
1.1.3 科技发展速度之快,社会进步之快,逼得人类要求创新(高科技与创新关系) 9
1.1.4 世界进入经济一体化,政治进入多极化,为创造性人才辈出创造了良好环境 24
1.2 我国创造性人才培养现状及分析 25
1.2.1 教育原因 26
1.2.2 社会机制及社会风气 31
1.2.3 我国干部制度演变及改革 34
第2章 哲学、方法论、思维学及创造学的关系 37
2.1.2 各门类科学方法 38
2.1.3 横断科学方法 38
2.1.1 科学方法论的经验层是最低层次 38
2.1 从方法论传统层次式的逻辑结构看四者关系 38
2.1.4 哲学方法 39
2.2 从方法论的发展历史看四者关系 39
2.2.1 自然哲学时期(从古代对自然界的朴素的直观开始,到16世纪近代科学产生以前) 40
2.2.2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6世纪经典力学的建立 41
到19世纪) 41
2.2.3 分析与综合并重的方法论时期(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中叶) 41
2.2.4 综合方法论时期(20世纪中期开始) 42
2.2.5 思维科学全面发展阶段 44
2.3 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划分来认识四者关系 45
2.4 从哲学本质与发展讨论看四者关系 46
第3章 思维科学与思维学基础 51
3.1 思维的概念 51
3.2 思维的产生和形成 52
3.3 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发展与思维的崛起 53
3.4.1 人脑的演化 56
3.4 人脑结构、功能与思维学 56
3.4.2 左脑和右脑的功能特征 57
3.4.3 大脑卫生 59
3.4.4 大脑工作原理和思维本质的探索 61
3.5 抽象思维 66
3.5.1 抽象思维的一般特点 66
3.5.2 抽象思维的两个阶段、二类形式 67
3.5.3 抽象思维的方法及手段——概念、判断、推理、假设、理论 69
3.6 形象思维 81
3.6.1 形象思维概述 81
3.6.2 形象思维的特点 83
3.6.3 通过个性反映共性 85
3.6.4 形象思维的普遍性 87
3.6.5 形象思维的过程 87
3.7.1 日常思维 89
3.7 日常思维和科学思维 89
3.7.2 理论思维 90
3.8 思维的基本技能 93
3.8.1 分析与综合 93
3.8.2 比较和分类 96
3.9 新兴横断思想理论学科对思维学的推动 97
3.9.1 系统论 97
3.9.2 信息论 102
3.9.3 控制论 102
3.9.4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 104
3.10 思维方式及思维风格 123
3.10.1 思维方式的含义及要素 123
3.10.2 思维风格 125
4.1 创造概念 127
4.1.1 创新的内涵 127
第4章 创造学及创造性思维 127
4.1.2 知识(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 128
4.1.3 国家创新体系 129
4.1.4 创造、改造和仿造 130
4.2 科技创新基础及思想障碍 132
4.2.1 思维形式与创造思维关系剖析 132
4.2.2 知识结构是创造性思维的硬件系统 134
4.2.3 创造性思维的四大障碍 135
4.3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37
4.3.1 创造性思维特征 137
4.3.2 创造性思维的知识结构 139
4.3.3 创造性思维的酝酿过程 139
4.4 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技巧 141
4.4.1 辐射思维和聚合思维 141
4.4.2 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 146
4.4.3 逆向思维 148
4.4.4 角度转换法 150
4.4.5 中心扩散规律 151
4.4.6 联想思维 152
4.4.7 组合思维 156
4.4.8 置还思维 158
4.4.9 形象思维法 159
4.4.10 辨义思维 160
4.4.11 弥漫思维 163
4.4.12 振荡思维 165
4.4.13 限定思维 169
4.4.14 非人思维 169
4.5 科技创新要围绕事业飞跃发展的核心 170
4.5.1 事业心与创新精神 171
4.5.2 学习、知识结构与创新 171
4.5.4 个体、群体与创新 172
4.5.3 实践精神,科学实践与创新 172
4.6 科学创造中的灵感和梦境 173
4.6.1 灵感的概念 173
4.6.2 灵感的特征 178
4.6.3 灵感产生的最佳途径、方式及灵感的诱发 180
4.6.4 睡眠、梦与科学创造 183
4.7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科学创造 184
4.7.1 能力、智力和思维能力 184
4.7.2 智力与智力结构 186
4.7.3 智力因素与科学创造 186
4.7.4 非智力因素与科学创造 198
4.8 机遇和科学创造 210
4.8.1 偶然性是对必然性的补充,辩证认识“机遇” 211
4.8.2 机遇与机遇基础 212
5.1 地质科学发展的两大轨迹 213
第5章 从地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看创造学形成的过程及作用 213
5.2 地质科学发展的两大支柱 214
5.3 当前地质科学研究的两大主题 216
5.4 地质科学发展中三大争论 217
5.4.1 渐变论和灾变论的争论 218
5.4.2 固定论与活动论的争论 227
5.4.3 火成学派和水成学派的争论 230
第6章 名人成长谈 232
6.1 戴尔公司总裁——戴尔的成长经验 232
6.1.1 戴尔名言 232
6.1.2 戴尔思维风格 232
6.1.3 戴尔出道前的故事 233
6.1.4 戴尔出道 233
6.1.5 戴尔成功的秘诀 235
6.2 院士谈创新 245
参考文献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