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事故现场急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策茂兴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2591699
  • 页数:3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急救概述,灾害事故求援的组织与管理,灾害事故现场急救技术。

第一章 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急救概述 1

第一节 常见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急救的特点 4

第二节 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急救的基本原则 6

一、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 6

二、首先使伤员迅速脱离险境 9

三、迅速对伤情做出正确判断与分类 9

四、及时采取措施抢救危重伤员的生命 11

五、防止或减轻后遗症的发生 12

六、现场初级ABC急救法 13

第三节 灾害事故现场分类救治的基本技术 16

一、现场分类救治的基本技术 16

二、伤员转送 18

一、发生冲击过载的救治规则 20

第四节 灾害事故现场可能发生特殊类型伤的救治规则 20

二、烧伤 22

三、减压损伤或加压损伤的救治规则 24

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防治 25

五、复合伤 25

六、低温伤 27

七、高温、中暑的紧急救治规则 29

八、辐射损伤 29

九、淹溺 30

十、心功能不全的防治 31

十一、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 32

十二、肝功能不全与胆道系统并发症的防治 33

十三、消化道并发症的防治 33

十四、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 35

第五节 灾害事故现场分类救治的注意事项 36

第二章 灾害事故救援的组织与管理 38

第一节 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的报告 38

一、报告的目的 38

二、报告人或报告单位 38

三、报告的基本内容 39

四、工作程序 39

五、初步判定事故的等级 39

六、报告的时限 40

第二节 灾害事故救援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0

一、事故救援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0

二、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9

第三节 灾害事故后的心理应激特点及其心理干预 54

一、灾害事故后的心理应激特点 54

二、灾害事故的心理干预 61

第三章 灾害事故现场的急救技术 69

第一节 灾害事故现场的心、肺、脑复苏术 69

一、概述 69

二、病因 70

三、诊断 70

四、现场心、肺、脑复苏术 71

第二节 灾害事故现场的急救基本技术 109

一、出血与止血 109

二、包扎 113

三、固定 123

四、抗休克裤的使用 126

五、心脏穿刺技术 128

六、静脉通道的建立 129

七、急救的体腔穿刺 132

八、心包穿刺 133

第三节 灾害事故现场的救命技术 134

一、概述 134

二、VIPCIT救治程序 135

三、除颤与除颤方法 139

四、氧疗与支持通气 139

第四节 创建流动便携式ICU病房 140

一、概述 140

二、流动便携式重症监护治疗(ICU)病房的创建 141

三、流动便携式重症监护治疗(ICU)病房在载人航天航天员医疗保障中的应用 148

第五节 便携式急救包的研制与应用 150

一、概述 150

二、空降兵便携式航天员急救包的任务要求 150

四、药材的选配 151

三、急救包技术指标 151

五、与其他急救包(箱)的主要区别 152

六、应用情况 153

七、优点 153

第四章 化学中毒事故的医疗急救 154

第一节 化学中毒事故的特点 154

第二节 突发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 157

一、突发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 157

二、突发中毒事故现场检侦与处理原则 159

三、突发中毒事故医学救治通则 168

第三节 化学中毒事故急救注意事项 188

一、熟悉突发中毒事故的表现形式 188

二、明确突发中毒事故急救的基本任务 189

三、突发中毒事故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190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 197

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机制 197

第五章 危险化学品事故医疗急救 197

二、危险化学品未发生泄漏 198

第二节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急救 198

第三节 烧冲复合伤的急救 201

一、流行病学 201

二、致伤机制 201

三、损伤特点 204

四、临床表现 205

五、烧冲复合伤的急救 206

第四节 化学中毒与烧伤 211

一、化学烧伤的特点 211

二、化学烧伤的致伤机制 212

三、诊断要点 213

四、化学烧伤的急救 214

五、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223

第六章 火灾事故医疗急救 224

第一节 火场烟雾及有关毒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224

一、火场烟雾及有关毒物 224

二、火场烟雾中毒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225

第二节 火灾的扑救与报警 226

一、火灾的扑救 226

二、报警 227

第三节 火灾的自救、互救 228

一、基本自救、互救措施 228

二、具体情况自救、互救措施 229

第四节 火灾救治要点 231

第五节 火灾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232

二、矿山事故的伤势特点 234

一、矿山事故的基本情况 234

第七章 矿山事故急救 234

第一节 矿山急救的特点 234

三、治疗困难和矛盾 235

四、现代矿山救护三大特点 235

第二节 矿山救护医疗急救的基本程序 237

一、院前急救阶段 238

二、院内急救阶段(急诊科、监护室) 240

第三节 矿山事故现场急救 241

一、井下作业人员的自救与互救 241

二、安全转运伤员须知 244

第四节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246

第一节 正确选择避震方式 248

一、家庭成员避震的原则 248

第八章 地震现场医疗急救 248

二、在各种场所避震 251

第二节 地震现场急救 253

一、现场组织急救 253

二、危重伤员的现场救护 256

第三节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256

第九章 洪涝水灾医疗急救 258

第一节 洪涝水灾的特点 258

第二节 水灾过后常见疾病 260

一、饮食中毒 260

二、疟疾 260

三、肠道传染病 260

四、皮炎 260

第三节 洪涝水灾现场急救及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261

六、寄生虫病 261

五、钩端螺旋体病 261

一、洪涝水灾现场急救 262

二、洪涝水灾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263

第十章 航空事故医疗急救 265

第一节 航空事故的致伤特点 266

一、空难发生的原因 266

二、突发航空事故的致伤因素 266

三、空难特殊情况下生存的不利因素 271

四、空难伤情特点及病理生理改变 272

第二节 航空事故的现场急救 273

一、空中急症的救护 274

二、空难的自救和互救 275

三、对空难幸存者的搜索与营救 278

五、急救模式及医疗设施 280

四、应急救援组织计划 280

六、大型医院急诊专业队伍参与现场急救的模式 284

第三节 航空事故急救注意事项 287

第十一章 爆炸事故现场医疗急救 289

第一节 爆炸事故的致伤特点 289

第二节 爆炸事故急救原则 291

第三节 爆炸事故注意事项 295

第十二章 道路交通事故医疗急救 296

第一节 道路交通伤事故现场的特点及其发生原因 296

一、道路交通伤事故现场的特点 296

二、交通伤发生原因 298

第二节 道路交通伤急救的新概念 298

一、紧急生命评估 300

二、安全有效的绿色抢救通道 300

第三节 道路交通伤现场抢救原则 300

三、现场抢救 301

四、训练自救、互救骨干 302

五、应急与急救措施 302

六、救护车在急救时的注意事项 302

七、抢救昏迷不醒受伤者的措施 303

八、呼吸中断者的抢救措施 303

九、失血受伤者的抢救 303

十、骨折处置 304

十一、头部损伤救护 305

十二、药物治疗 305

十三、掌握后送指征 305

第一节 触电对人的伤害 307

第十三章 触电、雷电事故医疗急救 307

第二节 防止触电事故的措施及触电现场急救要点 308

第三节 雷击的特点及对人的伤害 309

一、决定雷电致人伤害的因素 310

二、电击造成的主要伤害 310

三、雷击的特点 310

第四节 躲避雷击的规则 311

一、室内预防雷击 311

二、室外预防雷击 311

第五节 雷击或电击的急救要点 312

一、雷击伤员现场救护 312

二、电击伤员现场救护 313

第一节 核武器伤害的防护与现场急救 315

一、核武器的杀伤因素及其致伤特点 315

第十四章 核武器、化学武器、生化武器伤害的医疗急救 315

二、致伤特点 316

三、急性放射病的诊治要点 316

四、放射复合伤的诊治要点 326

五、核武器损伤伤员现场分类与救治 334

第二节 化学武器伤害的防护与现场急救 343

一、认识化学战争伤害的重要性 344

二、化学武器伤害的防护 346

三、各类化学毒剂的现场急救 347

第三节 生物武器伤害的防护与现场急救 351

一、生物战剂危害特点 352

二、生物战剂的诊断 352

三、生物战剂伤害救护 353

一、传播途径 356

第一节 SARS的诊断和急救 356

第十五章 突发传染病的急救 356

二、SARS的临床表现 357

三、SARS诊断及鉴别诊断 359

四、急救与治疗 362

五、预防 368

第二节 禽流感的诊断和急救 370

一、病原学 370

二、流行病学 371

三、临床特征 37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374

五、急救与治疗 376

六、预后 379

七、预防 380

参考文献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