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会计制度的概念 1
第一章 我国的会计制度 1
第二节 企业的会计规范体系 2
2.1 企业会计准则 2
2.2 非企业会计准则 2
2.3 企业会计制度 2
2.4 非企业会计制度 2
2.5 其他规范性文件 2
3.3 统一会计核算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 3
第四节 《企业会计制度》的变化 3
4.1 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3
3.1 两者的相同点 3
第三节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3
3.2 两者的不同点 3
4.2 提出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的要求 4
4.3 对新出现的或可能会出现的业务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4
4.4 严格按照资产定义确认和计量各项资产 4
4.5 对债务重组业务账务处理作了重新规定 5
4.6 对非货币性交易作出了重新规定 5
5.3 国际惯例的借鉴 6
第六节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联系 6
第五节 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 6
5.2 与国际惯例的协调 6
5.1 与国际惯例的差别 6
第二章 我国的税收制度 7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概念 7
第二节 税收体系 7
3.2 复合税制及相关概念 8
第三节 税制结构 8
3.1 税收制度与税制结构的关系 8
3.3 我国的现行税制 9
第四节 税制与税法 9
第三章 差异比较概说 11
第一节 差异的原因 11
1.1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相分离 11
1.2 新旧会计制度变化加大了基本业务的差异 11
1.3 所得税制强调税法与会计分离 12
第二节 比较应注意的问题 12
2.1 制度设计在技术上强调合理的度 12
2.2 差异调整注意区别税种和性质 12
2.3 应重视法的效力等级确定原则 13
3.2 基本思路 15
3.1 理论基础 15
第三节 差异比较的思路 15
3.3 差异分类 16
第四节 制度要素的差异 16
4.1 概念的差异 16
4.2 规范的差异 17
4.3 原则的差异 19
第五节 基本程序的差异 21
5.1 经济业务事项 21
5.2 会计事项处理标准 21
5.3 会计确认的标准 22
5.4 会计计量的尺度 22
5.5 确认的差异 22
5.7 记录的差异 23
5.8 报告的差异 23
5.6 计量的差异 23
第四章 收入的差异 25
第一节 收入概论 25
1.1 收益、收入、利得的概念 25
1.2 收入的定义差异 26
1.3 收入的分类差异 30
第二节 销售商品收入 32
2.1 确认范围的差异 32
2.2 确认时间的差异 33
2.3 计量的差异 35
2.4 记录或业务处理的差异 38
第三节 提供劳务收入 52
3.1 不跨年度劳务确认和计量的差异 52
3.2 跨年度劳务确认和计量的差异 57
3.3 劳务收入记录的差异 59
第四节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64
4.1 让渡资产使用权产生的收入种类 64
4.2 利息收入 64
4.3 使用费收入 66
第五节 建造合同收入 71
5.1 建造合同的定义 71
5.2 合同收入的内容 71
5.3 确认和计量的差异 71
5.4 记录的差异 75
第五章 成本费用的差异 81
第一节 支出、费用、成本、税金的概念 81
1.1 支出 81
1.2 费用 81
1.4 成本和费用的关系 82
1.3 成本 82
1.5 税金 83
第二节 成本费用的确认 83
2.1 会计制度的费用确认原则 83
2.2 会计制度的成本费用划分问题 83
2.3 税收制度成本费用的范围 84
2.4 内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原则 85
2.5 外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原则 86
2.6 确认的差异 87
第三节 成本费用的计量 93
3.1 会计制度规定 93
3.2 税收制度规定 93
3.3 差异比较 94
4.1 成本费用会计处理 97
第四节 成本费用的记录 97
4.2 产品成本差异比较 100
4.3 劳务成本差异比较 101
4.4 期间费用的差异 103
4.5 主营业务成本的差异 107
4.6 工资薪金和三项经费的差异 108
第五节 税金的确认计量 109
5.1 税金确认时间 109
5.2 税金确认的范围 109
5.3 税金的计量 109
第六章 利润的差异 110
第一节 利润概述 110
1.1 利润(收益)的定义与特征 110
1.2 当期经营收益观 110
1.5 利润总额与应税所得的差异 111
1.4 我国的收益观 111
1.3 总括收益观 111
第二节 利润的确认 112
2.1 会计制度规定 112
2.2 税收制度规定 112
2.3 差异比较 112
第三节 利润的计量 113
3.1 会计制度规定 113
3.2 税收制度规定 113
3.3 差异比较 114
第四节 利润的记录 114
4.1 利润的记录 114
4.2 投资收益 114
4.4 营业外收入 115
4.3 补贴收入 115
4.5 营业外支出 116
4.6 捐赠业务 119
4.7 损失 119
4.8 税前弥补亏损 120
4.9 以前年度损益进行调整 120
4.10 以前年度应计未计扣除项目 123
4.11 会计差错更正 124
4.12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25
4.13 或有事项 128
第七章 资产的差异 129
第一节 资产的概说 129
1.1 资产定义 129
1.2 资产计量 130
1.5 资产处置 131
1.3 资产分类 131
1.4 资产价值转移 131
1.6 资产入账价值调整 132
第二节 流动资产的差异 133
2.1 现金 133
2.2 银行存款 133
2.3 应收及预付款项 133
2.4 存货 137
第三节 对外投资 143
3.1 投资定义及分类确认 143
3.2 投资成本的确认 144
3.3 投资损益的确认 146
3.4 委托贷款的处理 150
4.2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151
4.1 固定资产的确认 151
第四节 固定资产 151
4.3 固定资产折旧 153
第五节 无形资产 157
5.1 无形资产定义及其特征 157
5.2 无形资产确认条件 158
5.3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 158
5.4 无形资产摊销 160
第六节 其他资产 162
6.1 开办费 162
6.2 不得计入开办费的费用 162
6.3 摊销办法 162
6.4 差异比较 162
7.3 对外投资的评估增值 163
7.2 因股份制改造而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 163
第七节 资产评估增值的差异 163
7.1 评估增值 163
第八章 负债的差异 165
第一节 负债的概述 165
第二节 负债确认和计量的差异 165
第三节 负债的分类 166
3.1 按流动性分类 166
3.2 按确定性分类 166
3.3 流动负债的分类 167
第四节 负债的会计处理 167
4.1 借款核算 167
4.2 应交税金核算 167
4.3 其他负债核算 169
1.1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与特征 172
1.2 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172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172
第九章 所有者权益的差异 172
第二节 实收资本 173
2.1 实收资本的概念 173
2.2 投入资本的确认与计量 173
2.3 实收资本的差异 173
2.4 股权转让的营业税征收规定 173
第三节 资本公积 174
3.1 资本公积概述 174
3.2 资本公积的处理方法 174
第四节 留存收益 178
4.1 留存收益概说 178
4.2 盈余公积 178
4.4 留存收益会计政策变更应注意的问题 179
4.3 未分配利润 179
5.1 资金账簿的计税依据 180
5.2 重组上市企业印花税征免问题 180
第五节 印花税 180
第六节 个人所得税 181
6.1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分配股息、红利的征收办法 181
6.2 个人在转制过程中取得的资产评估增值数额 181
6.3 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个人取得量化资产 181
6.4 个人从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取得的派息分红所得 182
6.5 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获得的股息、红利以及企业债券利息收入 182
6.6 股息红利收益率低于一年定期储蓄存款利率免税 182
6.7 国有资产经营的股权奖励 182
6.8 企业为股东个人购买汽车 182
6.9 非任职单位的股东从所投资单位取得的分红和实物所得 182
1.1 非货币交易的概念和特点 183
1.2 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原则 183
第十章 非货币交易和债权重组 183
第一节 非货币交易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方法 183
1.3 案例分析 184
1.4 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187
1.5 非货币性资产所得的后续管理 189
第二节 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与税法差异 190
第三节 债务重组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方法 190
3.1 债务重组概述 190
3.2 会计处理原则 192
3.3 税收处理原则 192
3.4 差异比较 193
3.5 流转税、契税、印花税、所得税规定 194
3.6 债务重组的案例分析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