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主体心理学概论 1
第一节 主体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1
一、心理学对主体问题探讨的必然性 1
二、西方心理学主体研究的回归态势 2
三、俄罗斯心理学发展的最新研究方向 4
四、主体心理学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6
第二节 主体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7
一、研究作为主体的人 7
二、强调主体能动性 8
三、注重研究群体主体问题 9
四、关注社会问题 10
第二章 主体心理学的孕育背景 11
第一节 哲学背景 11
一、西方哲学关于主体问题的研究 1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12
三、苏联哲学及俄罗斯宗教哲学 16
第二节 社会文化发展背景 17
一、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影响 17
二、俄罗斯当前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 20
一、俄罗斯心理学发展的背景 21
第三节 心理学背景 21
二、西方心理学发展的背景 24
第三章 主体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30
第一节 主体心理学的开始阶段 30
一、鲁宾斯坦的生平及著作 30
二、鲁宾斯坦主体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33
三、鲁宾斯坦主体心理学思想的贡献和不足 54
一、安纳耶夫的主体心理学思想 56
第二节 主体心理学思想的过渡阶段 56
二、洛莫夫的主体心理学思想 60
三、列昂节夫活动理论中的主体心理学思想 63
第三节 主体心理学的形成 69
一、阿布里哈诺娃—斯拉夫斯卡娅 69
二、布鲁什林斯基 70
第四章 主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72
第一节 主体概念及其标准 72
一、主体的概念 72
二、主体的标准 78
三、对主体理解的分歧 81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作为主体的人 81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探讨的历史发展 81
二、主体心理学研究作为主体的人 82
第三节 主体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观 83
一、心理学学科性质的一般观点 83
二、主体心理学的心理学学科性质观 84
一、心理学分化和分裂的困境 85
第四节 主体的活动是心理学理论、实验和实践统一的基础 85
二、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与两种文化的辩证统一 86
三、主体心理学的统一观 90
第五章 主体心理学的认知观 92
第一节 心智表象 94
一、心智表象的含义 94
二、心智表象的实验研究 95
三、心智表象的意义 97
第二节 知觉 98
一、知觉主体 99
二、知觉客体 101
三、知觉主体与知觉客体相互联系的方式 102
第三节 思维 108
一、鲁宾斯坦对思维的研究 108
二、布鲁什林斯基对思维的研究 111
第四节 社会认知 117
一、人际认知类型:主体—客体型和主体—主体型 117
二、人际认知的主体—主体型和主体—客体型的实验研究 118
第五节 主体的自我认识 121
一、“认识你自己”的千古之谜 121
二、主体心理学的自我认识观 122
三、自我认识的实验研究 123
第六章 主体心理学的心理物理观 125
第一节 主体定向心理物理学的理论方法论 125
一、心理物理学的发展演变 125
二、主体定向心理物理学的理论方法论内容 127
第二节 主体定向心理物理学的具体研究 129
一、认知风格与认识活动策略关系研究 129
二、对感知判断的信心问题研究 130
二、证实了在认知活动最初级的感觉水平上的主体能动性表现 132
第三节 主体心理学心理物理观的意义 132
一、避免了传统心理物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隔阂 132
第七章 主体心理学的个体发展观 133
第一节 主体能动性——影响主体心理发展的第三因素 133
一、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 133
二、能动性是主体心理发展的第三因素 134
三、影响心理发展三维模式的意义 136
第二节 主体心理发展的机制 136
一、维果茨基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的中介与工具理论 136
二、主体心理学关于心理发展机制的观点 137
一、主体心理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 141
第三节 主体心理发展的阶段 141
二、主体心理发展的九个阶段 142
第八章 主体心理学的个性观 146
第一节 鲁宾斯坦的个性观 147
一、个性与意识和活动统一原则 147
二、个性与决定论原则 148
三、个性与心理过程 149
四、个性结构的理论 150
一、由重视方法论转向问题化研究 152
第二节 主体心理学与俄罗斯心理学个性研究的转向 152
二、转向现实中个性的研究 153
三、重视个性能动性的研究 154
四、个性类型学的研究 155
五、从活动中的个性转向交往和发展中的个性 156
第九章 主体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159
第一节 主体心理学在经济活动领域的应用研究 159
一、以主体心理学思想为经济活动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60
二、研究的规划 161
三、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163
四、从主体心理学角度研究经济活动心理的意义 165
第二节 主体心理学对劳动活动中决策问题的应用研究 165
一、以积极主体原则作为决策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166
二、以系统性原则作为决策过程实验研究的基础 168
三、决策过程的等级组织水平研究 168
第三节 主体心理学对失业问题的应用研究 170
一、西方心理学界对失业问题的关注 170
二、主体心理学研究失业问题的切入点是关注主体能动性的自我调节 170
三、主体心理学对失业问题的研究过程与结论 172
第十章 主体心理学与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 175
第一节 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175
一、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 175
二、俄罗斯对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研究的新进展 178
三、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研究的现代意义 189
第二节 主体心理学对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的批评 197
一、鲁宾斯坦对维果茨基理论的批判性分析 198
二、布鲁什林斯基对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批评 198
三、最近发展区和活动主体问题 202
第三节 主体心理学与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的异同 214
一、主体心理学与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的相同点 214
二、主体心理学与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的不同点 218
第十一章 主体心理学的特征 219
第一节 主体心理学的理论特征 219
一、研究作为主体的人 219
二、强调主体能动性 220
三、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 221
五、关注社会问题 222
四、注重研究群体主体问题 222
六、重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223
第二节 主体心理学的方法论特征 224
一、主体方法论 225
二、主体心理学思想的系统论 227
三、从微观语义分析向宏观研究方法的转向 227
第十二章 对主体心理学的评价 230
第一节 主体心理学的影响和贡献 230
一、主体心理学的影响 230
二、主体心理学的贡献 232
第二节 主体心理学的局限 235
一、主体心理学的许多观点还有待实验验证 235
二、对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以及文化与心理的关系问题有矫枉过正之嫌 237
三、主体心理学对情绪的研究不够 239
第三节 主体心理学的未来走向 240
一、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主体心理学面对世界心理学发展的困境 240
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心理学中的文化转向——主体心理学与文化因素结合的必然 241
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体心理学发展的生命力 242
主要参考文献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