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1
一、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2
二、免疫与免疫学 3
三、学习指南 5
第二章 细菌概论 8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8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8
二、细菌的结构 10
三、细菌的形态检查法 19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20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20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22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24
四、细菌的变异 26
第三节 细菌的分布和人体的微生态 31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32
二、细菌在人体的分布与人体的微生态系 33
第四节 消毒与灭菌 38
三、机会性感染 38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39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42
第五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45
一、细菌的致病性 45
二、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49
三、医院感染 51
第三章 病原性细菌 55
第一节 球菌 55
一、葡萄球菌属 55
二、链球菌属 58
三、肺炎链球菌 60
四、奈瑟菌属 62
五、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64
第二节 肠杆菌科与弧菌属 65
一、肠杆菌科 65
二、弧菌属 71
一、厌氧芽胞梭菌属 74
第三节 厌氧性细菌 74
二、无芽胞厌氧菌 78
第四节 分枝杆菌属 79
一、结核分枝杆菌 79
二、麻风分枝杆菌 83
第五节 其他病原性细菌 84
一、白喉棒状杆菌 84
二、炭疽芽胞杆菌 86
三、布鲁菌属 87
四、鼠疫耶氏菌 88
五、铜绿假单胞菌 89
六、流感嗜血杆菌 90
七、百日咳鲍特菌 91
八、军团菌属 91
九、空肠弯曲菌与幽门螺杆菌 92
第四章 病毒 94
第一节 病毒概述 94
一、病毒的基本性状 94
二、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00
三、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04
第二节 呼吸道病毒 106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106
二、麻疹病毒 108
三、腮腺炎病毒 109
四、风疹病毒 109
五、呼吸道病毒的防治原则 109
第三节 肠道病毒 110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110
二、柯萨奇病毒 111
三、埃可病毒 112
四、轮状病毒 112
五、肠道病毒的防治原则 113
第四节 肝炎病毒 113
一、甲型肝炎病毒 114
二、乙型肝炎病毒 115
三、丙型肝炎病毒 119
四、丁型肝炎病毒 120
五、戊型肝炎病毒 120
七、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121
六、庚型肝炎病毒 121
第五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23
第六节 疱疹病毒 126
一、EB病毒 126
二、巨细胞病毒 127
三、单纯疱疹病毒 128
四、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128
一、黄病毒 129
第七节 其他病毒 129
五、疱疹病毒防治原则 129
二、出血热病毒 131
三、狂犬病病毒 132
第五章 其他微生物 134
第一节 螺旋体 134
一、钩端螺旋体 134
二、梅毒螺旋体 136
三、回归热螺旋体 138
第二节 立克次体 139
四、伯氏螺旋体 139
第三节 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 143
一、衣原体 143
二、支原体 145
三、放线菌 147
第四节 真菌 149
一、概述 149
二、主要病原性真菌 152
一、寄生现象 156
二、寄生虫的分类 156
第一节 寄生虫的生物学 156
第六章 人体寄生虫概论 156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 157
四、寄生生活的演化 157
第二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158
一、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 158
二、寄生虫的致病作用 158
三、宿主的免疫反应 158
一、传播的基本环节 159
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状况 159
四、寄生虫免疫逃避机制 159
二、流行因素与特征 160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与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成就 160
第七章 医学蠕虫 162
第一节 线虫 162
一、概述 162
二、似蚓蛔线虫 163
三、毛首鞭形线虫 165
四、蠕形住肠线虫 166
五、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167
六、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171
七、旋毛形线虫 174
八、粪类圆线虫 176
九、美丽筒线虫 177
十、结膜吸吮线虫 178
第二节 猪巨吻棘头虫 179
第三节 吸虫 180
一、概述 180
二、华支睾吸虫 181
三、布氏姜片吸虫 184
四、并殖吸虫 186
五、日本血吸虫 190
六、尾蚴性皮炎 195
第四节 绦虫 195
一、概述 195
二、链状带绦虫 196
三、肥胖带吻绦虫 199
四、细粒棘球绦虫 201
六、微小膜壳绦虫 203
五、多房棘球绦虫 203
七、曼氏迭宫绦虫 205
第八章 医学原虫 207
第一节 原虫概述 207
一、形态 207
二、生理 208
三、原虫生活史类型 208
四、医学原虫常见种类及所致疾病 208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209
第二节 叶足虫 209
二、其他阿米巴 212
第三节 鞭毛虫 214
一、杜氏利什曼原虫 214
二、阴道毛滴虫 216
三、蓝氏贾第鞭毛虫 217
第四节 孢子虫 219
一、疟原虫 219
二、刚地弓形虫 224
三、卡氏肺孢子虫 226
四、隐孢子虫 227
第九章 医学节肢动物 228
第一节 概述 228
一、节肢动物的形态与分类 228
二、节肢动物的发育过程 229
三、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229
一、蚊 230
第二节 常见节肢动物及致病 230
二、蝇 233
三、蚤 235
四、虱 237
五、蜱 237
六、螨 238
二、抗原的特性 242
一、异物性 242
第二节 抗原的异物性、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242
一、抗原的概念 242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242
第十章 抗原 242
二、抗原的特异性 243
三、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244
第三节 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 244
一、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 244
一、根据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分类 245
第四节 常见的抗原分类 245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245
二、宿主因素 245
三、免疫方法 245
三、根据抗原的性状分类 246
第五节 医学上常见的重要抗原 246
一、病原微生物 246
二、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 246
三、动物免疫血清 246
四、同种异型抗原 247
五、异嗜性抗原 247
二、佐剂 248
第六节 超抗原和佐剂 248
一、超抗原 248
第十一章 免疫球蛋白 249
第一节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249
一、抗体 249
二、免疫球蛋白 249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249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249
二、免疫球蛋白的其他结构 251
四、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252
三、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252
一、可变区的生物学活性 253
二、恒定区的生物学活性 253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253
第四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254
一、IgG 254
四、IgE 255
五、IgD 255
三、IgA 255
二、IgM 255
第五节 单克隆抗体 256
第十二章 补体系统 257
第一节 概述 257
一、补体的理化特性及生成 257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及命名 257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活化 258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258
二、补体活化的凝集素途径 259
三、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259
四、补体活化的调控 262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263
一、补体介导的溶解靶细胞效应 263
二、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263
第十三章 免疫系统 265
第一节 免疫器官 265
一、中枢免疫器官 265
二、外周免疫器官 266
第二节 免疫细胞 266
一、淋巴细胞 267
二、抗原提呈细胞 270
三、其他免疫细胞 271
第三节 细胞因子 271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 271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271
三、常见细胞因子及主要生物学作用 271
第十四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73
第一节 概述 273
三、HLA复合体的组成及遗传特征 274
二、HLA的主要功能 274
第二节 HLA的分布与功能 274
一、HLA的分布 274
第三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275
一、HLA与移植排斥反应 275
二、HLA与输血反应 275
三、HLA与疾病的关联 275
四、HLA与法医 276
第四节 移植免疫 276
一、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 276
二、异种移植排斥反应 276
第十五章 免疫应答 278
第一节 概述 278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 278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 278
三、免疫应答的场所 278
四、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 278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280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280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282
三、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282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283
一、CD4+Thl细胞的作用 283
二、CD8+Tc细胞的作用 283
三、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284
第四节 免疫耐受 284
一、屏障作用 286
第十六章 抗感染免疫 286
第一节 先天性免疫 286
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87
三、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288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 288
一、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289
二、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289
三、免疫保护与免疫损伤 289
一、Ⅰ型超敏反应 291
第一节 超敏反应 291
第十七章 临床免疫 291
二、Ⅱ型超敏反应 293
三、Ⅲ型超敏反应 294
四、Ⅳ型超敏反应 296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缺陷病 297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297
二、免疫缺陷病 298
一、肿瘤抗原 299
二、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 299
第三节 肿瘤免疫 299
三、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 300
第十八章 免疫学应用 301
第一节 免疫学防治 301
一、免疫预防 301
二、免疫治疗 303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 304
一、抗原或抗体检测 304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 307
参考文献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