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常建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10053588
  • 页数:4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社会政策、社会性质、国家政令在地方的执行情况;二是从地方志探讨风俗入手,研究清人社会生活,由风俗习惯透视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书中深入探讨了清朝的基本国策——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和以孝治天下,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对策,对待民间群体、民间风俗习惯的政策及其归宿等。其最可贵之处在于:能将官方的实录、政书以及档案资料与方志、族谱、笔记等资料结合起来。全书约34万字。

目录 1

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清朝政纲 1

一、敬天法祖、勤政爱民:清朝政治纲领的研究 1

(一)清朝以前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思想与实践 2

(二)清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政纲的形成 15

(三)清朝政纲: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分述 23

(四)结语:清朝国家的特性 64

二、论清朝以孝治天下的政策与其归宿 70

(一)清朝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纲领——《圣谕广训》 71

(二)清朝以孝治天下的一般政策 81

(三)清朝推行孝治的宗族制政策 92

(四)清朝强化以孝治天下的原因 104

(五)清朝强化以孝治天下的历史作用 109

(六)余论 117

第二章 民生问题的对策 120

一、乾隆朝蠲免钱粮问题试探 120

(一)乾隆朝蠲免钱粮概况 121

(二)乾隆朝蠲免钱粮的时代背景及经济条件 125

(三)乾隆朝蠲免钱粮是调整清政府、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关系的手段 130

(四)乾隆朝蠲免钱粮的历史地位及其评价 135

附录:乾隆朝蠲免钱粮一览表 140

(一)粮价上涨及社会后果与乾隆帝提出米价问题 172

二、乾隆早期廷议粮价腾贵问题探略 172

(二)地方官对米价昂贵原因的分析 180

(三)使粮价趋于平稳措施及其效果 189

(四)余论 194

第三章 社会问题与对策 197

一、清代啯噜新研 197

(一)啯噜的兴起 198

(二)啯噜的主要活动 201

(三)啯噜的性质 208

(四)清朝对啯噜的治理 219

(五)啯噜与哥老会 226

(六)啯噜的发展阶段与兴盛原因 227

二、清代治理“老瓜贼”问题初探 230

(一)老瓜贼的出现 231

(二)雍正朝对老瓜贼的治理 232

(三)乾隆朝对老瓜贼的治理 235

(四)结语 237

三、乾隆前期治理僧道问题初探 238

(一)清廷清厘僧道的措施 238

(二)各省奏报颁发、缴销度牒所见僧道数量问题 247

(三)乾隆前期治理僧道的历史定位 256

(四)结语 262

第四章 政权与族权 265

一、清代族正问题的若干辨析 265

(一)关于雍正朝实行族正制 265

(二)乾嘉道时期的族正问题 268

(三)道光朝以后的族正制 271

二、清代族正制度考论 275

(一)清代族正制的内容 275

(二)族正制在清政权兴衰治乱中的地位 280

三、乾隆朝治理宗族的政策与实践 285

(一)对宗族惩治族人权力的讨论 286

(二)乾隆初年族正制的推行 289

(三)乾隆中叶对祠堂、祠产、族谱的整顿与抑制 292

(四)乾隆后期对族正制的看法 295

(五)结语 299

第五章 习俗与国家 301

一、清代溺婴问题新探 301

(一)清代溺婴习俗的地区分布 302

(二)溺婴原因、后果与民间童养媳对策 307

(三)清朝的溺女禁革与育婴堂建设 316

(四)劝善与戒溺女 324

(五)结语 328

二、明清时期的汉族火葬风俗 333

(一)明清时期的汉族火葬风俗 333

(二)明清时期汉族火葬流行的原因 338

(三)明清政权对火葬的禁止 341

三、清代的岁时节日风俗 346

(一)元旦风俗 347

(二)立春风俗 351

(三)上元节风俗 353

(四)填仓节风俗 356

(五)龙头节风俗 357

(六)春社风俗 358

(七)文昌会风俗 359

(八)花朝节风俗 360

(九)“上巳”风俗 360

(十)寒食节与清明节风俗 362

(十一)浴佛节风俗 364

(十二)端午节风俗 365

(十三)天贶节风俗 367

(十四)七夕风俗 368

(十五)中元节风俗 370

(十六)中秋节风俗 371

(十八)寒衣节风俗 373

(十七)重阳节风俗 373

(十九)冬至节风俗 374

(二十)腊八节风俗 376

(二十一)祭灶风俗 378

四、清代的文昌诞节 384

(一)文昌神信仰的演变与清朝的倡导 385

(二)清代及民国地方志风俗志的文昌诞节 396

(三)结语 410

第六章 乡绅及其他 414

一、士大夫与地方社会的结合体——清代“乡绅”一词含义的考察 414

二、试谈诸申的族称问题 424

后记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