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地理学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路紫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30172183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立足于消息社会逐步取代工业社会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的时代背景,以一种全新视角阐释信息经济地理的基础理论与典型实证。全书从学科建设、概念阐释、关系与研究等四个角度展开。思路清晰、逻辑紧密。

绪论 信息经济与地理学 1

上篇 信息经济地理学科审视——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11

第一章 信息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1

第一节 信息社会的地理学 11

一、信息社会的来临 11

二、对地理学发生作用的形式与结果 14

三、信息社会的地理学研究 17

第二节 信息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回顾、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21

一、信息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回顾 21

二、信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23

三、信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实践价值 25

第三节 信息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 26

一、集聚理论 26

二、信息通信的经济和地理结构理论 28

三、远程工作理论 29

四、信息通信市场动力理论 32

五、生活方式与行为理论 34

第四节 信息经济地理学学科意义 35

一、在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中的意义 35

二、在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36

参考文献 37

第二章 信息通信技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促进因素 40

第一节 信息通信技术的产业特征与空间特征 40

一、ICTs的产业背景 40

二、ICTs的产业特征:一个处于转换过程中的产业部门 41

三、ICTs的空间特性 43

第二节 信息通信技术的动力作用 45

一、技术动力 45

二、制度动力 46

一、ICTs的使用性能 48

第三节 信息通信技术的供给与需求 48

二、ICTs的供给 49

三、ICTs的需求 50

第四节 信息通信技术的政策应用 51

一、政策应用评价 51

二、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 53

第五节 信息通信技术研究的地理视角 54

参考文献 56

第三章 网络空间的特性及其向地理网络空间的演进 58

第一节 网络空间的特征 58

一、网络空间的起源 58

二、网络空间的不连续性、继承性和瞬时性 58

三、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建设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59

四、网络空间之地理观 60

一、理想主义极大影响论 61

第二节 地理网络空间演进中的极大影响论 61

二、现实主义极大影响论 62

第三节 地理网络空间演进中的微弱影响论 64

一、对地区影响的微弱观点的解释 64

二、必要条件和不充分性 65

第四节 地理网络空间演进中的适度影响论 66

一、对地区发展的双重影响 66

二、新的合作形式下的公司和城市管理功能的加强 67

三、对中小型公司和农村地区需求的满足 68

四、对交通运输的替代和地区结构性关系 68

第五节 网络空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地理学 69

一、网络空间的经济地理学 69

二、网络空间的社会和政治地理学 72

第六节 未来的研究议题 73

三、对网络空间的社会和政治含义的深度考察 74

二、对网络空间的城市和经济地理学的重新构建 74

一、对网络空间特征的精准测定 74

参考文献 75

第四章 流空间的形成机制、特征及其对地理学的影响 77

第一节 流空间基本性质的地理学透视 77

一、国内外研究回顾 77

二、流空间的形成机制 77

三、流空间的特征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79

四、流空间发展对地理科学的影响 82

五、小结 83

第二节 流空间的组成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83

一、流空间网络结构的组成 83

二、流空间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84

参考文献 86

一、“虚拟社区”的研究回顾 88

第五章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 88

第一节 虚拟社区的概念与特点 88

二、虚拟社区的概念及其深化 90

三、虚拟社区的特点 91

第二节 虚拟社区对空间经济组织的影响 95

一、虚拟社区对非摩擦经济的重要意义 95

二、新空间经济的组织形式:虚拟社区市场 98

三、虚拟社区对网络经济的作用渠道:品牌塑造 100

四、小结 101

第三节 虚拟社区和现实社区结合实例——ICTs应用下的丽江花园 101

一、实证:广州市番禺区丽江花园 101

二、社区网络空间的积极影响 103

参考文献 104

一、农村ICTs应用的回顾 107

第一节 ICTs应用下农村地区面临的信息经济挑战 107

第六章 信息通信技术与地区产业部门发展战略的实施 107

中篇 信息通信技术在区域运行与管理中的运用 107

二、农村信息经济的内涵 108

三、农村信息经济中ICTs的作用 109

四、ICTs与农村市场的空间转变 110

五、展望 111

第二节 ICTs应用对跨国公司组织和区位的影响 112

一、ICTs应用对跨国公司的一般作用及地理学视角 112

二、ABB集团对ICTs的应用 112

三、ICTs对ABB集团组织结构和区位变化的影响 116

第三节 ICTs应用下全球服务业的工作组织和空间组织变化 117

一、时代背景 117

二、ICTs对服务全球化和信息工作组织变化的驱动因素 117

三、实例:证券业 119

一、石家庄市交通流发展对交通导引系统(STGS)的需求 121

第四节 交通导引系统应用对城市交通组织的影响 121

二、石家庄市交通导引系统的实施与评估 124

三、交通导引系统工程的实施产生的交通组织变化 126

四、小结 127

参考文献 128

第七章 区域旅游信息化的集成化和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兼论大连旅游网的区域整合功能 129

第一节 新时期省区旅游信息化规划的集成化趋势 129

一、集成化的驱动力 129

二、集成化的表现 131

三、集成化的外部结构 132

四、集成趋势的形式——“四位一体”分级布点式集成 134

五、小结 135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关键竞争力及影响力 136

一、DMS的竞争优势分析 136

二、DMS的竞争力评价及相关性检测 139

三、DMS对区域旅游组织的影响 145

四、DMS的地理学意义 147

第三节 浪漫之都——大连旅游网的区域整合功能 148

一、浪漫之都——大连旅游网简介 148

二、大连旅游网目标、对象和结构 149

三、大连旅游网功能特征 150

四、大连旅游网经验与改进 153

参考文献 154

第八章 城市管理的信息化与城市电子政务的功能性 156

第一节 信息通信技术——城市管理的战略工具 156

一、ICTs下的公众权力和国家政治 156

二、城市行政管理与ICTs 158

三、城市功能、空间组织、规模扩展、经济活动与ICTs 159

四、城市转换器的控制 160

一、概念 161

第二节 电子政务的概念、功能、演进与城市管理 161

五、信息化——城市管理的新阶段 161

二、功能 162

三、演进 163

第三节 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评估 164

一、评估的依据 164

二、评估的主要结果 165

三、不同等级城市间比较与分析 167

四、中国城市政府网站与国外政府网站的比较 172

第四节 电子政务的城市管理功能及其对城市发展的促进 172

一、电子政务的城市管理功能 172

二、电子政务强化了城市集聚与分散化共存的发展趋势 175

三、电子政务提升了城市的竞争能力 177

参考文献 178

第一节 区域信息通信技术的投资理论 180

一、国内外ICTs退废与投资研究综述 180

第九章 区域信息通信技术的退废与投资 180

二、ICTs投资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181

三、ICTs的成本构成及其经济评价特点 183

四、ICTs投资的渠道 184

五、ICTs投资运行机制的演变 186

六、ICTs的寿命和损耗与补偿 187

七、ICTs的寿命周期曲线与寿命周期模型 189

八、ICTs的退废与更新 190

第二节 信息通信技术退废评测的应用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191

一、研究思路 191

二、模型选择 191

三、基础数据、经济变量和技术进步率的计算 192

四、退废率与更新率的估算 194

五、退废率与更新率的比较分析 195

六、退废率与技术进步率的相关分析 196

七、小结 198

第三节 我国信息通信技术投资的地区差异 199

一、我国十余年来东中西部ICTs投资的空间差异 199

二、我国十余年来东中西部ICTs投资差异的形成 201

三、ICTs投资为缩小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创造条件 202

参考文献 203

第十章 信息通信技术作用下的新空间(流)组织——融合性与替代性 204

第一节 我国互联网网络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204

一、引言 204

二、方法与应用 205

三、结果 207

四、讨论 209

第二节 我国地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融合性与变化性 210

一、引言 211

二、基础设施、节点等级体系与网络走向的空间融合 213

三、空间距离的时间替代 223

四、地理网络空间及其特征 228

五、结论 231

第三节 网站信息流对现实人流替代关系的参数计算及其意义——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为例 231

一、研究回顾 231

二、数据处理 232

三、替代函数的计算 235

四、实证分析 237

五、结论 239

参考文献 239

下篇 信息空间交流 245

第十一章 信息通信技术媒介与人类交流 245

第一节 信息通信技术媒介的需求选择 245

一、ICTs媒介的需求选择机制 245

二、ICTs媒介的权衡需求检验 248

第二节 人类信息交流的类型、功能和途径 249

一、合作群体研究 250

二、国际交往行为研究 251

三、网络交流研究——以“QQ”方式为例 252

第三节 网络与社会——人类交流的渠道 255

一、网络渠道 256

二、社会渠道 257

第四节 电信——视听说缺陷者联系的中介 259

一、手写电话带来的交往机会 259

二、D(T)型多用电话带来的交往机会 260

第五节 我国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特征及其老年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260

一、老年人对互联网应用的需求 261

二、我国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特征、障碍与服务功能 262

三、中国老年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问题 265

四、小结 266

参考文献 267

一、中澳留学生流的研究背景 269

第一节 中澳留学网站对留学人流的影响 269

第十二章 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作用 269

二、中澳留学地理网络空间图式及其地理解释 270

三、进一步的研究 276

第二节 中小型旅游网站会员交流模式与信息流对人流生成的导引问题——以乐游户外运动俱乐部网站为例 277

一、研究对象的确立 277

二、网站会员交流模式与信息流对人流生成的导引作用 278

三、与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生成的导引作用相关的决策影响因素 280

四、小结 281

参考文献 282

第十三章 区域信息流的空间结构 284

第一节 西太平洋地区国家或地区间电信流影响因子与空间结构 284

一、国家或地区间电信流研究回顾 284

二、西太平洋地区国家或地区间电信流影响因子分析 287

三、西太平洋地区国家或地区间电信流的空间结构 294

二、中国信息网络的城市节点体系 297

第二节 中国信息网络的城市节点体系及其空间结构 297

一、研究基础 297

三、中国信息网络结构的空间特征——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为例 302

四、研究展望 308

第三节 河北省互联网的地域空间结构研究 309

一、资料来源 309

二、河北省互联网的地域空间结构分析 310

三、小结 313

参考文献 313

第十四章 区域旅游信息化合作模式及其适宜度检测——京津冀旅游信息化点式合作模式应用 316

一、区域旅游信息化合作模式 316

二、合作模式适宜度检测的数学基础 321

三、京津冀旅游信息化合作模式及策略研究 322

参考文献 328

名词索引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