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发展界说 3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含义 3
一、社会发展的逻辑定义 3
上篇 社会发展的理论阐释 3
二、社会发展的学术定义 4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特征 6
一、社会发展的渐进性 6
二、社会发展的整体性 9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类型 10
一、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 11
二、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 12
三、迟发展效应 13
一、社会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 18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模式 18
二、社会发展模式的合理性 22
第二章 以“传统—现代”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 26
第一节 现代化理论兴起的背景 26
一、现代化理论兴起的经济背景 26
二、现代化理论兴起的政治背景 27
第二节 前期现代化理论:发展经济学 27
一、发展经济学的缘起 28
二、发展经济学的内容 28
第三节 后期现代化理论:发展社会学 31
一、发展社会学的缘起 31
二、发展社会学的内容 31
第四节 现代化理论的评价 34
一、现代化理论的可取之处 35
二、现代化理论的不足之处 36
第三章 以“核心—边陲”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 39
第一节 依附理论 39
一、依附理论的兴起与渊源 39
二、依附理论关于拉美国家贫穷原因的探讨 41
三、依附理论关于拉美国家脱贫途径的探讨 42
四、依附理论的突破和局限 46
第二节 世界体系论 47
一、世界体系论的兴起 48
二、世界体系论的内容 48
三、世界体系论的创新与不足 52
四、世界体系论与依附理论的区别 53
第四章 以“市场转型”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 55
第一节 市场转型的前置状态研究 56
一、“软预算约束”与“短缺经济”论 56
二、“再分配经济”论 57
三、“庇护主义”论 58
第二节 市场转型的演进过程研究 60
一、资本主义取向的市场转型研究 60
二、社会主义取向的市场转型研究 68
第三节 社会发展理论的比较与展望 78
一、社会发展理论的比较 78
二、社会发展研究的展望 81
一、经济发展的两个时代 84
第一节 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84
第五章 经济层面的工业化 84
二、农业革命和原初工业化 86
三、工业化的决定因素 88
第二节 二元经济和工业化 89
一、经济二元与社会二元 89
二、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内卷化” 90
第三节 政府作用和经济发展 93
一、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93
二、转型阶段中国政府的主要任务 95
第六章 社会层面的城市化 97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97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97
二、城市化与现代社会的兴起 98
三、城市化的水平与现状 100
第二节 城市化的道路与过程 101
一、城市结构与规模的扩张 102
二、城市化与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 103
三、城市化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104
第三节 城市化与市民生活空间的建构 106
一、城市化与城市物理空间 107
二、城市化与城市社会关系空间 108
第四节 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 111
一、城市规划的含义 111
二、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112
三、逆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与社会发展 114
一、民主的含义 116
第七章 政治层面的民主化 116
第一节 民主 116
二、民主的特征 118
三、民主的条件 120
第二节 民主化 121
一、民主化的含义 121
二、民主化的特征 122
三、民主化的动力 123
第三节 民主化浪潮 123
一、民主化浪潮的含义 123
二、民主化浪潮的特征 124
三、民主化浪潮的启示 125
一、世俗化的基本含义 128
第一节 世俗化的含义和特征 128
第八章 文化层面的世俗化 128
二、世俗化的基本特征 131
第二节 世俗化的历史进程 132
一、西方的世俗化进程 132
二、中国人的信仰及近代以来的世俗化 135
第三节 世俗化在社会诸层面的发展 137
一、世俗化与宗教 137
二、世俗化与教育 139
三、世俗化与公共领域 143
四、世俗化与大众文化 146
第四节 世俗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 148
一、世俗化与本土化 149
二、世俗化与终极关怀 150
第一节 理性及理性化 152
一、理性的含义 152
第九章 观念层面的理性化 152
二、理性化的含义 154
三、理性化在社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56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中的理性化 159
一、从神秘主义到科学主义 159
二、从德性至上到功利诉求 160
三、从重视亲情到崇尚契约 163
四、从等级观念到平等观念 164
第一节 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 169
一、1840—1949:中国社会转型的慢速发展阶段 169
第十章 中国的社会转型 169
下篇 社会发展的现实解读 169
二、1949—1978:中国社会转型的中速发展阶段 171
三、1978年至今: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 172
第二节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标志 174
一、当前中国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劲步伐走向市场 175
二、当前中国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劲步伐走向开放 179
第三节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 183
一、社会转型内容的特殊性 184
二、社会转型动力的特殊性 185
三、社会转型进程的特殊性 187
第一节 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特征 189
一、改革以前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特征 189
第十一章 转型期的二元社会结构 189
二、改革以来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特征 193
第二节 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走向 196
一、从二元走向一元的必然性分析 196
二、从二元走向一元的对策性分析 199
第十二章 转型期的二元组织结构 201
第一节 二元组织结构的现实表现 201
一、组织结构的分化与不分化并存 201
二、现代的表层结构与传统的潜层结构并存 202
第二节 二元组织结构的未来走向 204
一、组织结构从二元走向一元的必然性分析 204
二、组织结构从二元走向一元的对策性分析 207
一、二元人格结构的含义 209
第十三章 转型期的二元人格结构 209
第一节 二元人格结构的含义与模型 209
二、二元人格结构的模型 211
第二节 二元人格结构的现实与未来 215
一、二元人格结构的现实表现 215
二、二元人格结构的未来走向 218
第十四章 转型期的社会失衡 220
第一节 贫富差距的测量 220
一、贫富差距测量方法的科学性 220
二、贫富差距测量依据的真实性 222
第二节 贫富差距的现状 224
一、贫富差距的整体比较 224
二、贫富差距的具体研究 230
一、调控贫富差距的理论依据 236
第三节 贫富差距的调控 236
二、调控贫富差距的现实选择 238
第十五章 转型期的社会失调 242
第一节 社会失调的历史考察 242
一、经济增长未能带来社会进步 243
二、社会发展未能带来环境改善 244
第二节 社会失调的现实探讨 245
一、工业化与自然植被 246
二、市场化与“社会植被” 248
第三节 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市场化道路 250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50
二、走新型市场化道路 252
一、社会失序的含义 255
第十六章 转型期的社会失序 255
第一节 社会失序的理论探讨 255
二、社会失序的类型 256
第二节 社会失序的现实思考 257
一、转型期社会失序的表现 257
二、转型期社会失序的原因 260
第十七章 转型期的社会开放 264
第一节 社会开放的含义与特征 264
一、社会开放的含义 264
二、社会开放的特征 265
第二节 转型期的社会开放 266
一、1840—1949:慢速转型期的社会开放 267
二、1949—1978:中速转型期的社会开放 268
三、1978年至今:快速转型期的社会开放 269
第三节 转型期的区域开放 273
一、从内向型到外向型:我国区域结构的历史演变 273
二、现代化与合理化:我国区域结构的发展目标 278
第十八章 转型期的社会分层 283
第一节 转型期阶层分化的理论探讨 283
一、转型期阶层分化的必然性 283
二、转型期阶层分化的规律性 287
第二节 转型期阶层分化的现实研究 293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状况 293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 305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 311
一、社会流动的含义 321
第一节 社会流动的含义与类型 321
第十九章 转型期的社会流动 321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324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的理论探讨 329
一、社会流动是社会转型的标志与机制 329
二、社会转型对社会流动的作用和影响 331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的现实思考 332
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流动 333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流动 334
第四节 中国社会流动的发展趋势 336
一、趋势之一:从被动服从型到主动选择型 337
二、趋势之二:从消极控制型到积极吸引型 337
三、趋势之三:从单向型到双向型 338
后记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