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朱绍侯 1
古为今用 批判继承 1
史学理论研究 3
中国古史分期讨论与中国史研究 3
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目的、意义 11
浅论北朝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地位 24
关于鬼谷子研究的管见 31
如何科学深入地研究河洛文化 41
疑古是解决历史谜团的一把钥匙 46
浅议司隶校尉初设之谜——司隶校尉研究之一 55
秦汉史研究 55
西汉司隶校尉职务及地位的变化——司隶校尉研究之二 62
浅议司隶校尉在东汉的特殊地位——司隶校尉研究之三 72
东汉中晚期的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研究之四 79
商鞅变法与秦国早期军功爵制 96
刘邦施行过楚爵制已有实证 107
从《奏谳书》看汉初军功爵制的几个问题 112
西汉初年军功爵制的等级划分——《二年律令》与军功爵制研究之一 121
吕后二年赐田宅制度试探——《二年律令》与军功爵制研究之二 127
从《二年律令》看与军功爵制有关的三个问题——《二年律令》与军功爵制研究之三 137
从《二年律令》看汉初二十级军功爵的价值——《二年律令》与军功爵制研究之四 146
论汉代的名田(受田)制及其破坏 158
从三组汉简看军功爵制的演变 169
秦汉简牍与军功爵制研究 181
对居延敦煌汉简中“庸”的性质浅议 192
《尹湾汉墓简牍》是东海郡非常时期的档案资料 201
《尹湾汉墓简牍》解决了汉代官制中几个疑难问题 210
略论秦汉中央三级保卫制 218
汉“卫尉八屯”小考 232
郑州荥阳广武涧 楚汉相争胜败分 235
刘邦汉五年五月诏令简释 241
刘秀与他的功臣 251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269
吴蜀荆州之争与三国鼎立的形成 269
“借荆州”浅议 287
李兴与《诸葛亮故宅铭》 293
三诸葛分仕三国简论 302
陈郡谢氏在东晋 311
陈郡谢氏在刘宋 324
沈约《宋书》述评 336
中华本《宋书》校点失误商榷 351
《北魏于昌容墓志》研究 360
河洛文化研究 369
河洛文化与河洛人、客家人 369
河洛文化研究之展望 375
洛阳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379
曹魏至北魏时期洛阳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 392
炎黄子孙与龙的传人 408
帝舜故里负夏(瑕丘)考 414
张姓祖根在濮阳 425
姓氏文化研究 425
荥阳郑氏县籍开封 431
赖国地望与赖姓起源 442
刘累、鲁山与刘姓的祖源 446
济阳蔡氏郡望的历史追溯 452
试论汝南许氏望族的形成——兼论许邵月旦评 462
平乱兴国不谋私利的叶公子高 473
“齐人徐福”解——兼论徐福故里问题 484
“徐芾”、“徐市”与“徐福” 489
秦相吕不韦功过简论 495
人物评价与读书札记 495
对汉元成二帝的评价 505
帝舜传 513
字圣许慎 518
对李斯的功过述评 535
李贽对孔子的真实态度——读《焚书》、《续焚书》札记之一 544
李贽对儒家的真实态度——读《焚书》、《续焚书》札记之二 557
书评与书序 571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读后 571
标格一新的断代史——《六朝史稿》评介 582
中国古代外交史的创新奠基之作——评《汉唐外交制度史》 589
——评《元典文化丛书》 599
不迷信名人、不固执己见的学者——黎昔非先生遗著读后感 601
千秋业绩赖长存——《当代中国志坛群星集》评介 605
试论《述善集》的学术价值 611
《述善集》选注(二篇) 623
元代西夏遗民研究的新成果——《〈述善集〉研究论文集》序 632
《儒学与维新》序 636
《秦汉魏晋经济制度研究》序 640
《中国北方经济史》序 645
《蒋介石原籍许昌说述证》序 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