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章 教育行政 24
第一节 机构设置、管理体制 24
一、机构设置 24
二、管理体制 26
第二节 发展管理纪要 30
一、废科举、兴新学 30
二、实施短期义务教育 30
三、厉行抗日救亡教育 31
四、施行国民教育 32
五、接收改造旧学校,整顿、巩固、稳步前进 33
六、在大起大落中曲折前进 35
七、“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严重破坏 36
八、拨乱反正,稳步前进 38
九、普及初等教育 39
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40
十一、实施大教育战略 41
第三节 教育改革 43
一、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43
二、改革农村教育管理体制 44
三、深化学校管理改革 45
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46
五、办学体制改革 47
第四节 教育督导 48
一、机构、队伍 48
二、督导制度 49
三、督导工作 50
第二章 官学书院义学社学私塾 55
第一节 官学 55
一、设置、管理 55
二、教师、生员 55
三、教学内容与学规 56
一、设置 57
四、经费 57
第二节 书院 57
二、山长及教师 60
三、生徒、学规 61
四、教学内容和考课 61
五、设备、经费 61
第三节 义学社学 62
一、义学 62
二、社学 63
第四节 私塾 63
一、设置 63
三、教育、教学 64
二、管理 64
第三章 基础教育 65
第一节 幼儿教育 65
一、发展概况 65
二、师资培训 69
三、教育教学 70
四、部分幼儿园简介 71
第二节 小学教育 75
一、发展概况 75
二、学制 83
三、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84
四、考试与教学评价 92
五、部分小学简介 96
第三节 中学教育 100
一、发展概况 100
二、学制 109
三、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110
四、考试与教学评价 115
五、部分中学简介 119
第四节 少数民族教育 130
一、发展概况 130
二、师资 132
三、办学形式与教学 132
四、部分少数民族学校简介 133
一、发展概况 135
第五节 特殊教育 135
二、师资培训 137
三、教育、教学 138
四、部分学校简介 139
第四章 中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140
第一节 师范 140
一、发展概况 140
二、学制 146
三、课程设置 147
四、毕业分配及服务 148
一、职业学校 149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149
二、中等专业学校 154
第三节 职业中学教育 161
一、发展概况 161
二、专业、课程设置 165
三、升学、就业 165
四、部分职业中学简介 170
第四节 技工学校 172
一、管理体制 172
二、发展概况 173
一、国立同济大学 176
第一节 普通高等教育 176
第五章 高等教育 176
二、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177
三、宜宾专科学校 177
四、宜宾学院 178
五、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187
第二节 成人高等教育 189
一、四川省教育学院宜宾分院 189
二、宜宾广播电视大学 192
三、宜宾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197
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99
一、平民教育 202
二、失学民众补习教育 202
第六章 成人初、中等教育 202
第一节 扫盲 202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扫盲教育 203
第二节 文化、技术教育 210
一、民众教育 210
二、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212
三、职工文化技术教育 221
四、干部文化教育 225
五、部分学校简介 226
第一节 德育 229
一、德育机构、教育途径 229
第七章 德育体育卫生艺术 229
二、德育内容与教育工作 234
第二节 体育卫生 242
一、管理机构、师资队伍 242
二、体育工作 244
三、卫生工作 248
第三节 艺术教育 250
一、管理机构、师资队伍 250
二、艺术教育工作 251
三、艺术活动 252
一、教研机构网络 254
第一节 教育科研 254
第八章 教育科研电化教育 254
二、教学研究 255
三、教育科研 258
四、学术团体、教研刊物 260
第二节 电化教育 263
一、机构、队伍 263
二、经费、设备 264
三、电教工作 267
四、电化教育研究会 273
第九章 招生工作 274
第一节 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招生 274
一、招生管理 277
第二节 大中专招生 277
二、历年招生情况 281
第十章 教师 287
第一节 教师来源、队伍发展 287
第二节 教师管理 291
一、教师资格 291
二、教师任用 292
三、教师调配 293
四、整顿民办教师 294
五、职称评聘 295
一、继续教育机构 296
第三节 继续教育 296
二、继续教育 298
第四节 教师待遇 304
一、工资 304
二、福利待遇 307
三、社会地位 308
第五节 教师节 310
第十一章 教育经费和办学条件 311
第一节 教育经费 311
一、管理体制及管理机构 311
二、教育经费来源及开支 312
一、校舍 325
第二节 办学条件 325
二、教仪、图书及其他教学设备 329
第三节 勤工俭学 336
一、管理机构 336
二、发展概况 336
第十二章 人物 340
第一节 人物传 340
第二节 捐资办学人物选录 355
附录 359
一 蟠龙书院钩沉 359
二 重修宜宾学记 360
三 九姓长官司捐资修建文庙、庙学碑文选 361
四 庆符县童生颂扬县令限定生员考试规费德政碑文 363
五 楚材书院碑记 363
六 桂香文会公费记公议桂香文会章程 364
七 清代的四川举人、进士 365
八 抗战期中各校教职员应行注意事项 368
九 抗战时期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江安的戏剧节活动(节选) 369
十 抗战时期宜宾知识青年志愿从军文存选录 371
十一 留别李庄栗峰碑铭 374
十二 四川省政府训令 374
十三 黄庭坚对戎州教育文化事业的贡献 376
后记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