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过伟主编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26027658
  • 页数:37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俗文化发展概述 1

一、悠久的历史 1

二、多民族的大家庭 3

三、人文地理与风俗文化 6

(一)水田耕作 9

一、农耕民俗 9

第二章 生产民俗 9

(二)旱地耕作 18

谷围 18

开耕试犁 18

撒谷本 18

点炮插秧 18

禾稿还田 18

拿龙、祭虫 18

禾剪 18

(一)林业习俗 22

二、林牧业民俗 22

把茅榜 22

撒花生壳 22

驱鸟兽 22

换工 22

农谚 22

(二)牧业习俗 26

放排 26

添丁种树 26

轮伐 26

拉山 26

拉山号子 26

(一)渔业习俗 29

三、渔猎民俗 29

看牛帮 29

猪潲 29

窑洞鸡 29

养山羊 29

马姑娘 29

(二)狩猎习俗 33

一草养三鳙 33

拉大网 33

塞网 33

鲨鱼网 33

渔箔 33

渔规与禁忌 33

闹鱼 33

(一)圩亭 36

四、商业圩场民俗 36

围猎、网猎 36

见者有份 36

选猎头、敬猎祖、鸣枪相喜 36

(三)毛南六圩 37

(二)诞圩 37

(一)壮族给父母留养老田 39

一、各具特色的家庭及民俗 39

第三章 家族民俗 39

(四)兄弟分家仍“合饭”的苗族 40

(三)瑶族家庭类型多 40

(二)长子长孙为尊的汉族家庭 40

(八)毛南人给出嫁的姐妹留“粽蛋田” 41

(七)仡佬族的家庭 41

(五)侗族分家要留“午饭田” 41

(六)仫佬族用“清明田”祭祖 41

(二)汉族的宗族与族长 42

(一)壮族的家族、房族与族长 42

二、家族与宗族民俗 42

(四)同姓苗人可分姓 43

(三)瑶族的房族、宗族与道士、族长 43

三、民间亲属称谓民俗 44

(六)仫佬族的族长、冬头、首事 44

(五)侗族的“外姓”与“内姓” 44

(三)侗族的内家、外家称谓皆同 45

(二)瑶族的第一、第二、第三父母 45

(一)壮族父母以长子女之名作称呼 45

(五)仡佬人称兄为“婶” 46

(四)毛南族尊称老人冠村名 46

(一)壮族干栏房与居住习俗 47

一、居住民俗 47

第四章 居住和交通民俗 47

(二)汉族四合院及建房习俗 49

夫妻异室与异床 49

古越巢居 49

破土谣与立柱词 49

(三)依山傍水的瑶家民居 51

过门 51

汉家大院 51

落金砖与封金顶 51

上梁歌 51

会狮贺屋 51

(四)龙潭卜居建苗寨 53

送梁亲 53

依山水而居 53

月亮床 53

求婚洞 53

(五)侗族鼓楼 54

撒梁粑 54

龙潭卜居 54

吊脚楼 54

(六)仫佬民居——地炉四季火不熄 56

干栏楼 56

塔状鼓楼 56

(七)毛南人的石干栏房 57

(九)彝族暖屋 58

(八)京族的石条瓦房 58

石干栏 58

香火堂 58

(十)水族的茅屋 59

(一)壮乡“阴功路”与“阴功船” 60

二、交通民俗 60

(十一)仡佬人的三角棚与创业屋 60

(三)瑶族修路日与功德桥 62

(二)汉族架桥习俗 62

将军箭 62

亭九 62

阴功井 62

粥厂 62

阴功桥与阴功船 62

(四)侗族风雨亭与风雨桥 63

(一)壮族食俗 65

一、饮食民俗 65

第五章 饮食和医药民俗 65

(二)汉族食俗 69

米粉相亲面条情 69

一饭三粥五色糯 69

大年粽子凤莫饭 69

鱼生熟狗烤香猪 69

(三)瑶族食俗 70

鸡蓉燕与长油菜 70

米粉卷粉螺蛳粉 70

牛肉巴与牛肉丸 70

夹芋扣肉纸包鸡 70

(四)苗族食俗 73

逐客饭、传情饭 73

竹叶包饭挂树杈 73

盛情“吼却酒” 73

“血浆酒”敬客 73

客吃鸡头与鸡爪 73

腌鲊与羊粉汤 73

(五)侗族食俗 74

扯着耳朵喝“喊酒” 74

食不离酸 74

竹筒饭 74

牛酱、憋汤与辣椒骨 74

(六)仫佬族食俗 76

食不离油茶 76

食不离糯 76

食不离酸 76

(七)毛南族食俗 78

坐大宴与十大碗 78

粉丝与粉蒸肉 78

艾糍粑 78

狗舌糍 78

斗糍粑 78

枕头粽 78

(八)京族食俗 81

盘闹、盏配与鸡血糕 81

毛南饭与米蜂仔 81

豆腐圆与粉蒸肉 81

毛南三酸 81

(九)彝族食俗 82

又轻又薄的“风吹?” 82

烤鱿鱼与腌鱼露 82

(十)水族和仡佬族食俗 83

一钵汤水试姻缘 83

牛干巴与辣椒骨 83

待客筵与迎祖菜 83

(十一)瑶、苗、壮等民族“分心共享,肝胆情长”的食俗 84

仡佬族把辣椒当菜、甜酒当水 84

水族喜食酸辣与香酥 84

水族不吃几种肉 84

(一)药物宝库 85

二、民间医药民俗 85

(二)传统疗法 86

(四)民间防疫 87

(三)医药谚语与口诀 87

(五)医德医风 88

(一)从黎桶到唐装 89

一、壮族服饰 89

第六章 服饰民俗 89

(三)以衣饰有别知婚否 90

(二)三角领花三层楼 90

(四)齿饰、银饰与薏米饰 91

(一)五彩瑶服 92

二、瑶族服饰 92

(二)定亲鞋与百褶裙 93

(二)苗女秘绣与刺绣 95

(一)玲琅银饰 95

三、苗族服饰 95

(一)百褶裙与银花饰 96

四、侗族服饰 96

(一)琵琶襟与紧身衣 97

五、仫佬族服饰 97

(二)解髻盘髻成新娘 97

六、毛南族、京族等民族服饰 98

(二)女短挂与鲤鱼腮 98

(一)祭灶 104

一、春季节俗 104

第七章 岁时节日民俗 104

(二)辞旧 105

(三)挑新水与迎新岁 107

(四)祈丰占吉 109

(五)拜年 113

洗枪 113

爬柱子 113

祈果树 113

祈五谷 113

祈六畜 113

炮卜、鸡卜 113

坐扁担梳头 113

送老鼠 113

挂珍珠 113

拜树 113

(六)新春娱乐活动 117

唱歌贺岁 117

抬狗猫拜年 117

舞龙拜年 117

舞鸡贺年 117

舞鹿拜年 117

舞春牛 117

乞讨拜年 117

寻根贺年 117

(七)二月春社节及其他节俗 128

丁酒节 128

闹锣 128

唱龙亭 128

演鳱鹄 128

坐廊对歌 128

打扁担 128

抛绣球 128

打芦笙同年 128

跳坡 128

斗马与赛马 128

唱耶歌 128

打铜鼓 128

正月十五 128

闹元宵 128

壮族蚂?节 128

(八)三月清明节及其他节俗 131

补年节 131

春社节 131

花朝节 131

晒布节 131

敬鸟节 131

花炮节 131

儿童圩 131

农具节 131

炒虫节 131

保苗节 131

(一)四月牛王节及其他节俗 135

二、夏季节俗 135

清明节 135

歌圩 135

对歌、赛歌 135

碰蛋 135

抢花炮 135

放球、还球 135

嘹歌 135

侗族 135

抢花炮节 135

谷雨采茶节 135

阿宝节 135

汉族三月三节 135

瑶族黄牛节 135

仫佬族祭婆王节 135

彝族风流节 135

(二)五月端午节及其他节俗 138

彝族跳弓节 138

敬牛爱牛的牛节 138

壮族插秧节 138

(三)六月尝新节及其他节俗 142

彝族忌孔节 142

龙舟会 142

一浴消百病 142

爱猴 142

打泥坨 142

饮雄黄酒 142

瑶族达努节 142

毛南族庙节 142

瑶族分龙节 142

汉族立夏节 142

(一)七月中元节及其他节俗 147

三、秋季节俗 147

尝新节 147

拜田节 147

京族哈节 147

壮族莫一大王节 147

彝族的火把节与牛魂节 147

(二)八月中秋节及其他节俗 151

瑶族台望节 151

中元节 151

七夕乞巧节 151

壮族擂背节 151

壮族达汪节 151

瑶族留拉酒节 151

(三)九月重阳节及其他节俗 155

彝族护新节与修路节 155

祭月赏月 155

占卜 155

玩花灯 155

唱草歌 155

结同年 155

赶歌圩 155

走赛吃糕 155

骂中秋 155

仡佬族拜树节 155

(一)瑶族盘王节 157

四、冬季节俗 157

九九话重阳 157

水族水年 157

壮族霜降节 157

(二)苗族拉鼓节 159

祭盘古郎 159

跳盘王 159

庆盘王 159

游盘王 159

还盘王愿 159

游目母婆 159

(四)冬至节 161

(三)彝族庆丰节 161

卜鼓 161

捞虫 161

砍鼓 161

拉鼓 161

藏鼓 161

吃鼓 161

赶鬼 161

忌鼓 161

(五)苗族大年 162

(六)侗族冬节 163

烧火送年 163

牛过年 163

杀猪迎年 163

守岁 163

鞭打石头 163

挑新水 163

敬三脚灶 163

芦笙迎年 163

打靶、斗牛 163

(七)瑶族敬老节 164

一、诞生礼俗 165

第八章 生育婚嫁和交际民俗 165

(一)求子习俗 166

(二)怀孕习俗 168

偷神求子 168

求花 168

架桥 168

补做风流 168

填七井 168

(三)分娩习俗 169

保胎 169

饮浇花水 169

祭解 169

(四)迎新生习俗 171

向外婆报喜 171

请怀娘 171

不落娘家 171

洗婴 171

挂门标 171

(一)壮族的婚前成年礼 176

二、成年礼俗 176

庆三朝 176

满月宴 176

抬头见红 176

百日、抓周、拜寄 176

(三)京族成年礼——名入“乡饮簿” 178

(二)汉族成年礼——老杨公 178

脱契 178

加冠簪花 178

花桌会、花夜餐 178

能守 178

修眉开容 178

婚号 178

(四)度戒——严酷的瑶家成年礼 179

(一)初恋习俗 180

三、恋爱民俗 180

(二)热恋习俗 190

竹筒情信 190

游歌 190

串寨招郎 190

隔街相望 190

青春屋 190

抛果 190

看电筒 190

走寨 190

行歌坐妹 190

讨手 190

送花带 190

踩脚、拉妹 190

比腰带 190

月堆华 190

抢帽试嗓 190

掷树叶、踢沙子 190

吃同年 190

爬楼 190

抛花帽圈 190

求进家 190

抢歌 190

限花歌信 190

打花猫 190

讨花带 190

(三)定亲习俗 192

相思结 192

姑娘房 192

合耕 192

相思烟 192

(一)壮族婚嫁习俗 194

四、婚嫁民俗 194

赠同年鞋 194

赠衣 194

情依 194

讨镯订终身 194

喝崩血誓 194

换情 194

(二)汉族婚嫁习俗 210

重点明灯 210

发媒问亲 210

熟食与生冷 210

鸡头喜 210

定亲饭 210

考女婿 210

看门、初会 210

哭嫁 210

送红哈 210

敲棚 210

槟榔接亲 210

山歌接亲 210

火把接亲 210

悄悄无声接亲 210

舅舅开茶 210

拦门酒词 210

跨灯梯 210

撒花 210

转花伞 210

拜堂 210

分红蛋 210

扒茶 210

扔鸡蛋饭 210

撒五谷 210

烧娘送 210

赶歌台 210

踩脚印 210

一条心 210

吃洞房饭 210

洞房抢蛋 210

沐新水 210

送洗脸巾 210

月亮水 210

系黄头绳 210

新娘寄户 210

抢妻长落夫家 210

入寮 210

卷伴 210

滚石下山 210

挂红认子 210

半夜嫁男 210

挂红 210

退婚 210

打霜、隔旧宿 210

驱魂枪 210

熟寡与生寡 210

断梳 210

(三)瑶族婚嫁习俗 219

住月村 219

托媒问亲 219

看人看屋 219

抬盒 219

催婚粑 219

坐花 219

离娘鸡 219

绕禾仓 219

自行车迎亲 219

会亲宴、乱喜糖 219

开袋 219

姑娘追 219

拦路看新娘 219

睡喜床 219

拉同心结 219

绕船台 219

贺郎歌 219

小孩闹房 219

夜园晚会 219

(四)苗族婚嫁习俗 230

喝口水凉茶 230

脚板薯 230

一水三枪 230

两边顶 230

火把接新娘 230

三五婚姻 230

联桌教诫 230

交手 230

赛筷条词 230

全寨送新娘 230

喜床鸡宴 230

陪楼歌 230

陪行娘 230

送茶、离娘饭、十大碗 230

新娘在屋檐下过夜 230

偷杯 230

绣巾餐 230

舅爷大过天 230

只拜岳父岳母 230

接送新媳 230

(五)侗族婚嫁习俗 232

偷婚 232

讨八字 232

认亲下聘 232

迎亲 232

儿童拦路 232

埋岩四减奶母钱 232

缺圆的婚宴 232

不落夫家 232

(六)毛南族婚嫁习俗 236

私奔 236

送茶 236

种棉种蓝 236

改髻 236

鸡肉宴 236

抢亲 236

偷亲 236

长菜酒、拦路歌、吃猫饭 236

小姑捉嫂 236

接纺车 236

(七)仫佬族婚嫁习俗 240

劝嫁与私奔 240

送典、讲牛 240

踩门、哄媳妇钱 240

过门 240

发棉与走媳妇路 240

换茶 240

(八)仡佬族婚嫁习俗 244

下岩 244

祖灵默许 244

择日购衣 244

解礼 244

拦门 244

押礼公与银姑 244

闹歌堂 244

敬茶 244

不落夫家 244

并香 244

请老 244

(九)水族婚嫁习俗 245

再婚 245

发媒问亲 245

马背驮新娘 245

问新 245

洗鸡嘴 245

吃毛香 245

订头嫁 245

入赘 245

退婚、离婚 245

(十)京族婚嫁习俗 247

盘歌 247

吃媒酒、跨米筛 247

分福与结婚三礼 247

鸡卜定亲 247

拐婚 247

(十一)彝族婚嫁习俗 248

唱结义歌 248

对花屐 248

联亲 248

送日子 248

认亲 248

歌卡 248

辞行歌 248

拜堂歌 248

(十二)回族婚嫁习俗 249

背新娘到夫家 249

女媒人、男媒人 249

红花酒 249

(一)瑶族公宴待客 250

五、交际民俗 250

(二)苗家以饭试客 251

(四)仫佬人相逢邀客对歌 252

(三)侗族的“合拢饭” 252

(八)水族的交杯酒与扎包礼 253

(七)以抹黑脸为乐的黑彝 253

(五)毛南人以佳酿敬客 253

(六)京族甜食待客情如蜜 253

(九)壮、汉等族的“打老庚”与十兄弟、十姐妹 254

一、祝寿民俗 257

(一)壮族祝寿习俗 257

第九章 祝寿和丧葬民俗 257

(二)汉族寿诞习俗 259

寿星汤 259

吃一 259

十二年祝寿一回 259

寿米缸与添粮补寿 259

金鸡舞 259

祝寿歌 259

寿椅与富寿亭 259

备寿材 259

(三)瑶族给寿星送“牛筋椅” 260

寿棺 260

逢十大寿与逢一大寿 260

汤圆发糕祝寿 260

拜寿 260

(六)京族“做十保”,祈长寿 261

(五)苗族的生日茶与偷寿碗 261

(四)仫佬族的增寿衣与“添六马” 261

(一)壮族的丧葬习俗 262

二、丧葬民俗 262

做寿衣 262

做十保 262

(二)汉族的丧葬习俗 269

还花 269

报丧 269

买水洗身 269

入殓 269

吊丧 269

取老寿 269

出殡 269

抢糯饭 269

背骨二次葬 269

凶死葬 269

岩洞葬 269

悬棺葬 269

铜棺葬与铜鼓葬 269

火葬 269

情歌幡 269

蕉林伴妻 269

(三)瑶族的丧葬习俗 274

炒黄豆 274

亡后打扮 274

报丧 274

孝服 274

出殡 274

停火停炊 274

游街告别 274

打歌堂 274

熏醋 274

野祭 274

闭口钱 274

打沙场 274

出脚、烧衣 274

儿媳赛跑 274

(四)苗族的丧葬习俗 281

打铜鼓 281

火葬 281

过油火 281

土葬、捡骨葬 281

天堂妻 281

砍棺头 281

三魂分工 281

开云升天 281

砍牛 281

(五)侗族的丧葬习俗 283

空棺入底 283

鸣枪报丧 283

浅挖母穴 283

(六)仫佬族的丧葬习俗 284

守夜 284

冷床 284

入棺 284

上祭 284

上山 284

换屋 284

(七)毛南族的丧葬习俗 285

升天堂 285

人死属土 285

脚踏莲花 285

报丧 285

打斋 285

饯行 285

千年饭 285

拜新坟 285

(八)京族的丧葬习俗 289

出殡 289

报丧 289

(九)彝族的丧葬习俗 292

为海难者招魂 292

报丧 292

迁床 292

入殓 292

做功德 292

吊丧、转龙 292

孝子躺 292

棺底 292

二次葬 292

合炉 292

(十)水族的丧葬习俗 293

(十一)仡佬族的丧葬习俗 294

(十二)清真寺里的葬礼 295

(一)壮族地区的村老制 296

一、民间村寨社区组织民俗 296

第十章 村寨社区组织和民间社团民俗 296

(二)苗族的寨佬及芦笙头 297

(四)毛南族的村老、学董与文武相公 298

(三)侗族乡老会 298

(七)瑶族的庙老及村民会议 299

(六)仡佬族的寨老 299

(五)仫佬族村寨的头人 299

(一)壮族的社团组织 300

二、民间社团组织民俗 300

(二)瑶族的“石牌团”与“油锅” 301

禁火会 301

婚姻会 301

生长会 301

建新会 301

斗四会 301

筑路会 301

水利会 301

(三)侗族的“款”与“款军” 303

(五)仫佬族的“会款” 304

(四)京族的“众村”与“翁村”、“翁记” 304

(二)瑶族的“石牌律” 305

(一)壮族的“议团”与“议众” 305

三、民间法律民俗 305

(三)侗族的“约法款” 308

上门挂红 308

石牌话 308

做木压 308

(四)苗族的“埋岩” 309

(六)仡佬族的“刑罚”与“民罚” 310

(五)毛南族的“隆款”、“梅柏” 310

(一)壮族民间诸神 311

一、民间信仰诸神 311

第十一章 民间信仰民俗 311

(二)汉族民间诸神 314

家仙 314

?洛甲 314

布洛陀 314

布伯 314

伏依兄妹 314

莫一大王 314

雷王 314

甘王 314

三界公 314

三元 314

社王、土地 314

(四)侗族民间诸神 315

甘王 315

土地神 315

南宁城隍 315

陈宏谋 315

(三)瑶族民间诸神 315

盘瓠王 315

密洛陀 315

刘大娘 315

(五)京族民间诸神 316

萨玛 316

树神 316

水神 316

萨豆堆 316

萨雷 316

萨这更 316

萨高岑 316

(六)仫佬族民间诸神 317

本村诸家先灵 317

祖灵 317

灶君 317

天官、天地 317

观音、三婆 317

伏波将军 317

镇海大王 317

高山大王 317

广达大王 317

安灵大王 317

兴道大王 317

后神 317

(七)毛南族民间诸神 318

(一)壮族民间法事 319

二、民间法事 319

昆屯 319

汉王 319

天皇 319

格 319

良吉、良标 319

环英、行加 319

盘兄、古妹 319

花王圣母 319

三界公爷 319

(二)汉族民间法事 320

花僧 320

师公法事 320

道公法事 320

安龙 320

(三)瑶族民间法事 321

安龙 321

凤朝 321

做福保 321

(四)苗族民间法事 323

祭甘王 323

做洪门 323

打斋 323

跳香火 323

做功德 323

还神愿 323

还香火愿 323

还帝母愿 323

游刘大娘 323

(五)侗族民间法事 325

祭土地堆 325

撵邪 325

接龙安龙 325

拜树 325

祭家祖 325

祭祖坟 325

(六)京族民间法事 326

洗寨、赶火神 326

酬水神 326

敬石神 326

敬蛇神 326

敬田神 326

敬旱地神 326

敬火塘神 326

(七)仫佬族民间法事 327

降生童 327

法师 327

(八)毛南族民间法事 328

(一)壮族民间禁忌 329

三、民间禁忌及其他俗信 329

(三)瑶族民间俗信 330

猪灵狗圣 330

生产禁忌 330

雷公禁婚 330

禁伐风水林、村树 330

生活禁忌 330

(二)汉族民间俗信 330

乞丐饭 330

九井水 330

招魂 330

舅舅封包驱邪 330

(一)壮族歌谣 333

一、民间歌谣 333

民间释梦 333

民间占卜 333

第十二章 民间艺术及其民俗 333

(二)瑶族歌谣 336

(三)苗族歌谣 338

(四)侗族歌谣 339

(五)仫佬族歌谣 341

(六)毛南族歌谣 342

(七)京族歌谣 344

(九)水族歌谣 345

(八)彝族歌谣 345

(十)仡佬族歌谣 346

(一)壮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347

二、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347

(二)瑶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348

(三)苗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349

(四)侗族神话传说故事 350

(五)仫佬族民间传说故事 351

(八)京族民间传说故事 352

(七)回族民间传说故事 352

(六)毛南族民间传说故事 352

(一)汉族戏剧 353

三、民间戏剧 353

(九)彝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353

(十)水族民间传说故事 353

(十一)仡佬族传说故事 353

(二)壮族戏剧 354

(五)毛南族戏剧 355

(四)侗族戏剧 355

师公戏 355

壮剧 355

(三)仫佬族戏剧 355

(一)汉族民间舞蹈 356

四、民间舞蹈 356

(二)壮族民间舞蹈 357

火碗舞 357

舞龙 357

舞醒狮 357

采茶歌舞 357

麒麟歌舞 357

师公舞 357

跳禾楼 357

跳岭头 357

(四)苗族舞蹈 358

铜鼓舞 358

蚂?舞 358

扁担舞 358

打?舞 358

师公舞 358

(三)瑶族舞蹈 358

兴郎铁玖舞 358

长鼓舞 358

(六)京族舞蹈 359

坡会舞 359

(五)侗族舞蹈 359

多伦 359

多耶 359

款会舞 359

(一)壮族民间工艺 360

五、民间工艺 360

跳竹竿 360

跳天灯 360

打花棍 360

(七)水族舞蹈 360

(八)仡佬族歌舞 360

(三)毛南族民间工艺 361

(二)仫佬族民间工艺 361

壮锦 361

壮族背带 361

竹、藤编 361

(二)壮族民间乐器 362

(一)汉族民间乐器 362

六、民间乐器 362

(四)苗族民间乐器 363

(三)瑶族民间乐器 363

马骨胡 363

瓦琴 363

天琴 363

(一)汉族民间游戏 364

七、民间游戏 364

(五)京族民间乐器 364

(三)瑶族民间游戏 365

打尺子 365

南蛇孵蛋 365

牟呀咚咚怯 365

萤火虫 365

跳大海 365

(二)壮族民间游戏 365

跳桌子 365

(五)侗族民间游戏 366

(四)苗族民间游戏 366

打陀螺 366

摔腰 366

鸡毛球 366

(七)毛南族民间游戏 367

群龙争珠 367

多毽 367

飞燕 367

(六)仫佬族民间游戏 367

象步虎掌 367

(十)仡佬族民间游戏 368

(九)彝族民间游戏 368

同填 368

同顶 368

抛沙袋 368

(八)京族民间游戏 368

捉活鸭 368

摸鸭蛋 368

主要参考文献 370

后记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