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西医基础与临床 3
第一部分 西医基础 3
第一节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与评价 3
一、儿童神经心理发育 3
二、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13
第二节 儿童心理活动的发展 19
一、注意的发展 19
二、记忆的发展 20
三、思维的发展 21
四、想象的发展 22
五、意志的发展 23
六、情绪、情感的发展 24
七、气质的形成 25
八、个性、性格的发展 26
第三节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问题 28
一、儿童行为发展问题概述 28
二、儿童一般行为问题 31
三、学校行为问题 34
四、儿童发育性障碍 45
五、进食与排泄障碍 53
六、儿童睡眠障碍 54
七、外向性行为障碍 57
八、儿童抽动障碍 68
九、儿童情绪障碍 69
第四节 儿童多动症名称的沿革 78
一、定义和范畴 78
二、沿革和命名 79
第五节 儿童多动症流行病学调查 82
一、患病率 82
二、影响患病率的因素 85
第六节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90
一、生物学因素 90
二、社会、心理、家庭环境高危因素研究 126
三、感觉统合失调 130
第二部分 临床 133
第一节 临床诊断 133
一、临床表现 133
二、不同年龄段的临床表现 139
三、共患病 143
四、信息收集 147
五、诊断标准 157
六、鉴别诊断 163
第二节 治疗 175
一、药物治疗 175
二、行为矫正治疗 185
三、认知行为训练 187
四、心理治疗 189
五、教育干预 192
六、生物反馈治疗 202
七、感觉统合训练 207
八、多维治疗 219
九、音乐疗法 224
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沙盘疗法 225
第三节 预防和早期干预 226
一、ADHD的干预原则 227
二、对ADHD儿童的干预 227
三、对父母方面的干预 232
四、对学校方面的干预 235
五、药物治疗 236
六、预防措施 237
七、ADHD的饮食疗法 237
第四节 预后 239
下篇 中医证治 247
第三部分 导论 247
第一节 儿童生理特点 247
一、稚阴稚阳,阳强阴弱 247
二、纯阳之体,生机旺盛 247
三、三有余,四不足之说 248
第二节 中医对注意缺陷障碍的认识 250
一、病因 251
二、病机特点 252
第三节 证候诊断及模式 255
第四节 中医药治则与治法 257
一、治疗原则 257
二、分证治法 262
第五节 护理调摄与预防 264
一、护理调摄 264
二、预防 271
第六节 疗效评价标准 276
第四部分 证治 277
第一节 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 277
第二节 心气阴两虚证 290
第三节 心脾气虚证 297
第四节 心肾气虚证 306
第五节 脾气不足,痰浊内阻证 314
第六节 心肝火旺证 321
第七节 痰火扰心证 331
第八节 瘀血内阻证 338
第九节 肝气郁结,脾气虚弱证 348
第十节 心肝肾失调证 356
附录篇 371
附录A 儿童行为量表 371
附表A-1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适用于4~6岁儿童) 371
附表A-2 Conners父母用量表(父母症状问卷,1978) 374
附表A-3 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因子常模 375
附表A-4 Conners教师用评定量表 376
附表A-5 Conners教师用评定量表因子常模 376
附表A-6 Conners教师用量表(简化版) 377
附表A-7 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ASQ) 377
附表A-8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项目) 378
附表A-9 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 379
附表A-10 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 379
附表A-11 自评抑郁量表(SDS) 380
附表A-12 抑郁状态问卷(DIS) 381
附表A-13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381
附表A-14 焦虑自评量表(SAS) 382
附录B 儿童多动症常用病历格式 383
一、儿童多动症科研病历格式(示例) 383
二、儿童多动症临床观察病历(示例) 395
三、儿童多动症中医证候诊断病历(示例) 399
四、儿童多动症门诊病历(示例) 401
五、ADHD父母调查问卷 403
六、ADHD教师调查问卷 405
附录C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 407
附录D 膏药的制法 409
附录E 气功功法选录 410
第一节 静功 410
一、放松功 411
二、松静功 412
三、内养功静功 412
四、六字诀 416
第二节 动功 418
一、内养功动功 418
二、保健功 427
三、太极拳 429
附录F 方剂汇编 431
编后记 437
主要参考书目 438
参考文献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