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肥胖病治疗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裴海成,刘志民,邱明才,贾伟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9101530
  • 页数:443 页
图书介绍:肥胖病患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肥胖除影响美观外,还与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某些肿瘤以及睡眠呼吸紊乱等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书由10多家三甲医院的全国著名肥胖病临床专家共同编写,共分14章,约60万字,内容包括肥胖病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生化生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并发症、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各种治疗、儿童性肥胖、老年性肥胖、女性肥胖、预防与对策等,以全面、新颖、实用为原则,不仅全面反映了有关肥胖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肥胖病诊断与治疗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技术,而且增加了中医中药对肥胖诊治的认识和经验,尽可能满足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实际需要,力求达到先进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兼备。本书适合临床医生、医学院学生、肥胖病患者阅读参考。

第1章 概述 1

第一节 肥胖病的定义 1

一、肥胖的简易测量法 1

二、肥胖的仪器测量法 3

第二节 肥胖病的流行病学 5

一、全球的肥胖病流行情况 5

二、中国肥胖病患病率及近期趋势 5

三、美洲肥胖病患病率及近期趋势 6

四、欧洲肥胖病患病率及近期趋势 7

五、非洲肥胖病患病率及近期趋势 8

六、亚太地区肥胖病流行情况 8

第三节 肥胖病的危害性 9

一、体重与寿命及死亡率 10

二、体重与疾病危险 11

三、肥胖与心理问题 19

四、肥胖的经济负担 21

二、遗传与局部脂肪分布 23

一、遗传与体重指数 23

第一节 遗传因素 23

第2章 肥胖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3

三、遗传与热量的消耗和摄入 24

四、肥胖相关基因和生物因子 24

第二节 内分泌因素 31

第三节 代谢因素 32

一、能量代谢 33

二、物质代谢 37

第四节 环境因素 37

一、生活方式 37

二、社会因素 41

三、药物 44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因素 48

一、饱感的产生与进食的终止 48

二、机体脂肪储存信号与进食的调节 49

三、与进食有关的中枢 49

四、下丘脑中传递与进食有关信号的一级和二级神经元 50

五、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 54

六、其他因素 55

第3章 肥胖病的生化与病理生理 58

第一节 概述 58

第二节 能量代谢 62

一、概述 62

二、能量摄入 64

三、能量消耗 65

第三节 肥胖病与体内脂肪 68

一、细胞与脂肪组织 69

二、脂肪组织的生长、增殖与调控 71

三、脂肪组织的代谢 72

四、体脂分布及组织胰岛素敏感性 87

第四节 肥胖的代谢变化 89

一、能量代谢的变化 89

二、三大物质的代谢 90

三、水盐代谢变化 91

一、概述 94

第二节 代谢综合征 94

第一节 概述 94

第4章 肥胖病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94

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96

三、病因 96

四、发病机制 97

五、胰岛素抵抗及相关病变 101

六、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102

七、胰岛素抵抗的检测方法 102

八、诊断 104

九、治疗和预防 106

第三节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107

一、2型糖尿病 107

二、异常脂蛋白血症 115

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121

第四节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129

一、冠心病 129

二、高血压 137

三、肥胖性心肌病综合征 144

四、脑梗死及脑出血 146

第五节 呼吸系统疾病 155

第六节 消化系统疾病 158

一、脂肪肝 158

二、胆石症 162

第七节 骨关节病 165

第八节 神经精神病 173

一、内因性精神病 173

三、神经性贪食症 174

二、症状性精神病 174

四、肥胖病患者精神科临床表现 175

第九节 恶性肿瘤 176

一、宫颈癌 176

二、子宫内膜癌 180

三、乳腺癌 185

四、大肠癌 189

五、胆囊癌 193

六、前列腺癌 195

一、黑色棘皮病 199

第十节 其他相关疾病 199

二、肥胖性肾损害 200

三、肥胖性感染性疾病 202

四、白内障 203

第5章 肥胖病的诊断技术与动物研究 209

第一节 常规检查 209

一、身高、体重的测量方法 209

二、实验室检查 210

三、特殊检查 214

第二节 体脂的测定及方法 214

一、简易参数测量法 215

二、仪器测量法 216

第三节 肥胖动物研究 218

一、概述 218

二、动物模型 219

三、观察及评价指标 226

四、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227

第一节 肥胖病的诊断原则 233

第6章 肥胖病的诊断 233

第二节 肥胖病的诊断标准 234

一、总体脂测定 234

二、局部体脂分布异常 235

第三节 肥胖病的诊断步骤 236

一、采集病史 236

二、体格检查 237

三、实验室检查 237

一、腹内型肥胖的危害 238

二、腹内型肥胖产生危害的机制 238

四、特殊检查 238

第四节 腹内型肥胖的诊断 238

三、腹内型肥胖的诊断 239

第五节 肥胖病的诊断思路 239

第7章 肥胖的分类与鉴别诊断 241

第一节 肥胖的分类 241

一、按轻重程度 241

三、按病因 242

二、按脂肪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 242

四、年龄分类 243

五、脂肪分布的分类 244

六、肥胖的鉴别诊断分类 245

第二节 肥胖的鉴别诊断 256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 256

二、遗传相关肥胖综合征 257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60

四、库欣综合征 262

五、胰岛素瘤 266

第8章 儿童型肥胖 270

第一节 儿童型肥胖流行病学 270

第二节 肥胖的病因学 271

一、单纯性肥胖的病因 271

二、继发性肥胖的病因 272

三、其他病因 273

第三节 肥胖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 274

四、儿童型肥胖与成人肥胖的关系 275

三、其他影响 275

二、对成年后社会状况及经济收入的影响 275

一、心理上的影响 275

五、病理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变化 276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278

一、诊断标准的特殊性 278

二、鉴别诊断的有关检查 279

第五节 儿童型肥胖的特征 280

第六节 常见合并症及其诊断标准 280

一、糖尿病 280

二、高脂血症 280

三、高血压 281

四、冠心病 281

五、脂肪肝 281

第七节 治疗与预防 281

第9章 老年型肥胖 286

第一节 病因与流行病学 286

一、病因 286

第二节 随年龄而变化的身体指标 288

二、流行病学 288

第三节 老年肥胖对健康的影响 289

第四节 临床表现 290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291

一、诊断 291

二、鉴别诊断 292

第六节 治疗与预后 292

一、治疗 292

二、预后 295

第七节 预防 296

第10章 女性肥胖病 297

第一节 脂肪与女性的关系 297

第二节 女性易致肥胖的关键时期 298

第三节 青春期肥胖 298

第四节 妊娠期及产后肥胖 299

一、妊娠期体重的变化与产后肥胖的关系 300

二、妊娠期与产后肥胖的原因 300

三、妊娠期及产后肥胖的危害 300

第五节 绝经期肥胖 301

第六节 妇女肥胖的合并症 302

第七节 妇女肥胖的防治 303

一、青春期肥胖的防治 303

二、产后肥胖的预防 304

三、绝经期肥胖的预防 305

第八节 过度减肥对女性的特殊危害 305

第一节 控制体重的临床意义 309

一、肥胖的危害 309

第11章 肥胖病的治疗 309

二、控制体重的临床意义 310

第二节 肥胖的治疗目标 312

一、减轻体重 312

二、体重降低后的维持 312

三、预防体重进一步增加 313

第三节 肥胖的治疗原则 313

一、对超重或肥胖进行评估和分类 313

二、评估危险状态 314

四、减重治疗的禁忌 315

三、评价和治疗策略 315

五、了解患者的动机 316

第四节 饮食疗法 316

一、概述 316

二、饮食治疗的原则 316

三、方法和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318

四、食物热量的供给和交换 320

五、肥胖的饮食食谱 323

六、减肥食物及烹调 325

七、良好的饮食习惯 329

八、饮食减肥的误区及纠正 330

九、饮食疗法与运动疗法的关系 330

第五节 运动疗法 331

一、概述 331

二、运动减肥的作用机制 332

三、运动减肥的意义 337

四、运动项目的种类及适应证 338

五、运动强度及运动量的确定 344

六、运动减肥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348

七、运动体检、方案及效果评价 352

八、运动减肥的误区及纠正 354

九、防止体重反弹 356

第六节 药物疗法 356

一、药物治疗与饮食、运动的关系及适应证 356

二、药物治疗的种类 358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 359

四、常用减肥药物 361

五、减肥药物中毒的处理 365

六、药物治疗的方案 365

七、对减肥药物的科学评价 366

第七节 行为矫正疗法 367

一、基本概念及意义 367

二、行为治疗与饮食、运动疗法的关系 367

三、肥胖患者的行为特点 368

四、与肥胖有关的生活习惯行为 369

五、行为治疗原则 371

六、具体实施 371

第八节 肥胖的外科治疗 374

一、病态肥胖的外科手术 375

二、局部脂肪堆积的外科手术 378

第九节 其他疗法 379

一、针灸治疗 379

二、按摩治疗 385

三、气功治疗 389

四、其他减肥方法介绍 390

第十节 肥胖病综合治疗计划的制定与注意事项 392

一、肥胖病综合治疗计划制定的原则 392

二、要充分了解各种减肥方法的具体情况 393

第十一节 减肥的健康益处与危害 395

一、益处 395

二、体重波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395

三、减肥的危害 396

第一节 病因与病机 399

第12章 祖国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及对策 399

第二节 治法与治则 400

一、治则 400

二、治法 401

三、肥胖病的辨证施治 402

第三节 常用减肥古今方剂 405

一、古方 405

二、今方 407

一、常用减肥中药 416

第四节 常用减肥中药 416

二、健脾利湿为主的中药 417

三、清热利湿为主的中药 418

四、补益药为主的中药 418

五、行气活血为主的中药 419

六、滋阴清热为主的中药 419

第13章 肥胖病的预防 421

第一节 原则与目的 421

一、普遍性预防 422

第三节 三级预防的策略与内容 422

第二节 多元减肥计划 422

二、选择性预防 423

三、针对性预防 423

第四节 预防的意义 424

第五节 肥胖病教室 424

第六节 体重循环 425

第一节 减重后体重反弹的病因分析 427

一、遗传因素 427

第14章 肥胖及肥胖病的研究新进展 427

二、环境因素 430

三、能量代谢对减重后体重反弹的影响 432

四、胰岛素敏感性与减重后体重反弹 434

五、其他影响减重后体重维持的因素 435

第二节 减重后体重反弹的防治策略 436

一、防治策略的可行性 436

二、行为治疗 436

三、饮食和运动治疗 438

四、药物干预治疗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