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 浙派传统与创新》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达明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8047121
  • 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收入作者涉及中国画论题的研究与评论文章,并有中国画插图与图照。内容分为“浙派传统与大家风范”,“中国画教学与中国画新军”,“人物画家的探索”,“山水画家的的创新”,”浙派花鸟画的繁荣”,“中国画与艺术市场”六个部分,体现了作者探究中国领域诸多学术思考,强调了浙江中国画从近现代以来的传统优势与人文精神特色,以及在当今创新的可能性。

走进中国画:我的中国画观(自序) 1

第一辑 浙派传统与大家风范 3

深谙传统精髓 发展传统理论——试论潘天寿对传统画论的新贡献 3

应重视对潘天寿画论本身的研究 3

潘天寿画论的显著特色: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 5

潘天寿画论的基本精神:确保传统本位 7

潘天寿画论的新的贡献:创造独立品位 14

1.艺术本质论 15

2.形神一体论 17

3.绘画基础论 18

(1)写形理论 18

(2)色彩理论 19

(3)透视理论 20

(4)构图理论 21

(5)指画理论 24

(6)题款理论 25

(7)山花合种理论 26

潘天寿画论的大师意识:自觉历史地位 28

结束语 30

读《吴茀之画中诗》 32

题外话:关于“吴茀之研究” 32

《吴茀之画中诗》的版本特色 34

《吴茀之画中诗》的创作年代 35

《吴茀之画中诗》的标题与书名 43

《吴茀之画中诗》的题材种类 45

《吴茀之画中诗》的思想主题与表现手法 46

《吴茀之画中诗》的价值意义 53

尾声 58

附录:《吴茀之画中诗》目次 60

蒲华的命运:一个一度被美术史遗忘的文人画大家 63

一个非常平民化的充满生趣的艺术家 63

美术史籍上的蒲华 65

蒲华命运的转机 69

故里嘉兴:蒲华命运的新的转折点 74

任伯年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 76

二重性或兼容性:过渡时期人物的过渡性特征 77

任伯年的画工性与文人性品格及其花鸟画的成就 78

画工性与文人性的兼容性或二重性:任伯年人物画的过渡性特征 82

任伯年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 88

浙派人物画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 90

一、突破“无人之境”:浙派人物画诞生的社会条件与时代背景 91

二、浙派人物画的三个来源 93

1.第一个来源:西洋素描造型方法 93

2.第二个来源:京派人物画或彩墨人物画 94

3.第三个来源:传统中国画或文人画的“写形”方法 98

三、浙派人物画的三个组成部分 103

1.从宏观的审美特征考察 103

2.从微观的技法特征考察 104

四、小结 108

附注:关于“先天缺乏明确的地域特色” 110

附录一:关于突破“无人之境”——从50年代初中国画的情况谈起 朱金楼 111

附录二:在继承文人画民族传统基础上改革中国画——50年代前期关于中国画继承与改革的立场(八条语录) 潘天寿 115

第二辑 中国画教学与中国画新军 121

中西艺术关系与中国画专业教学 121

国画系:65年中的“四起三落” 122

中国画专业教学的绝境:蔡元培、林风眠的“调和说” 124

中国画专业教学的危机与转机:徐悲鸿的“彩墨说” 129

中国画专业教学的奠基与发展:潘天寿的“距离说” 133

未结束语(外“四期三代说”) 141

《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六十五年》(续编)编后记 144

跨世纪美术新军的操练——“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第一回推荐展·中国画”述评 146

“推荐展”:缘起与展出 146

“推荐展”:作为一种展览方式 147

“推荐展”:作品巡礼 148

有情、有意、有生气——“浙江画院青年画师作品展”观后 156

青年人的春天 中国画的春天——“世纪之春·浙江青年国画家提名展”前言 164

新世纪中国画的春天——读浙江青年国画家及其作品 168

何兴泉与王犁:人物造型“结构”及其他 168

吴扬性情:从闺房丽质到广场众生 172

山水景观:从人造园林返回真山真水 176

花鸟画:传统风范与诗意 182

绘画的幸运 191

古仪新容论 191

第三辑 人物画家的探索 191

命运:气候与环境 192

命运:两个14年 193

远古神话中的女神:古仪创作的准备期或萌芽期 194

花香鸟语中的女性:古仪创作的发迹期或兴盛期 204

归真返璞的新感觉:关于古仪的“拼贴水墨画” 212

结论:女性主义风格及其他 215

中国人物画探索的新路——唐勇力中国人物画特征简论 219

一、在图式结构与艺术语言上全然逆反文人画传统 221

二、在溯源与师承上并非无迹可寻 223

三、在题材选择与表现内涵上独宗北方与唐代 224

四、“唐勇力现象”剖析 228

看吴宪生水墨人体艺术随感 230

用中国画艺术语言表现历史题材与历史人物——在“新世纪中国人物画研讨会”上的发言 232

饮茶品茗趣味多——张卫民水墨人物“茶趣图”品读 234

准确·鲜明·生动:关于“顾生岳速写” 242

第四辑 山水画家的创新 247

在“包辰初新作研讨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247

大师意识、程式与非程式以及“笔墨”及“零”之关系——在“姜宝林笔墨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249

一种平实的艺术作风——看“杜高杰作品展” 252

第五辑 浙派花鸟画的繁荣 257

秋去春来 意气风发——读张伟民、卢勇的两幅金奖花鸟画 257

花有清香月有阴——读叶尚青的画有感 260

中国花鸟画的概念与新时期浙江花鸟画的边缘重组 263

在“浙江省首届花鸟画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278

在中西两大绘画体系冲撞下曲折发展——中国花鸟画百年回眸随想 281

大画幅花鸟画的挑战性——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浙江花鸟画献礼展” 291

座谈会上的发言 291

几点看法——读《中国花鸟画》创刊号 293

艺术品的价值与艺术品的拍卖 297

第六辑 中国画与艺术市场 297

拒绝“媚俗” 302

书画市场:原作与复制品 304

一个令人神往的“构想” 304

构想与现实:书画艺术品与日用小商品的比较 305

书画艺术品的消费需求 306

书画原作市场的两难之境 307

书画市场振兴的起点是推出书画名作、原作的复制品 308

艺术复制品的文化价值与文化意义 310

从手工复制走向信息复制 311

附录:书画艺术原作的复制品个案实录(7例) 313

本书各篇文章写作、发表情况索引 315

主要参考文献(含图片来源) 320

后记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