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的概念 1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1
一、用药护理 1
二、饮食护理 3
三、心理护理 3
四、专科护理 4
五、卫生保健 4
六、中医护理发展状况 5
第三节 中医护理人员基本素质 6
一、思想道德素质 6
二、科学文化素质 6
三、业务素质 6
四、心理素质 6
五、体态素质 7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8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8
第一节 阴阳学说 8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8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9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1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11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2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4
第三节 精气学说 15
一、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15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5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6
第四节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和特点 17
一、类比思维 17
二、中和思维 17
三、因果思维 17
四、演绎思维 17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 18
第三章 藏象学说 18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18
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19
第四章 精、气、血、津液、神 30
一、精 30
二、气 31
三、血 32
四、津液 33
五、神 34
六、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34
第五章 经络学说 36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36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36
三、十二经脉 36
四、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37
五、奇经八脉 38
七、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39
六、经络的生理功能 39
第六章 病因病机 41
一、病因 41
二、病机 45
第七章 诊法 49
一、望诊 49
二、闻诊 55
三、问诊 55
四、切诊 59
第八章 辨证 62
第一节 八纲辨证 62
一、表里 62
二、寒热 62
三、虚实 63
四、阴阳 64
第二节 脏腑辨证 64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65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65
四、肝与胆病辨证 66
三、脾与胃病辨证 66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67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68
一、卫分证 68
二、气分证 68
三、营分证 69
四、血分证 69
第九章 预防与治则 70
第一节 预防 70
一、未病先防 70
二、既病防变 71
第二节 治则 71
一、治病求本 72
三、三因治宜 73
二、扶正祛邪 73
四、调整阴阳 74
第三节 治法 75
第十章 中药基本知识与护理 77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77
一、四气五味 77
二、升降浮沉 78
三、归经 79
第二节 中药剂型 79
一、汤剂 79
二、散剂 79
三、丸剂 80
四、膏剂 80
九、茶剂 81
八、药露 81
十、合剂 81
六、胶剂 81
五、丹剂 81
七、酒剂 81
十五、针剂 82
十八、安瓿口服液 82
十七、锭、饼剂 82
十六、线、条剂 82
十四、胶囊剂 82
十三、糖浆剂 82
十二、冲剂 82
十一、片剂 82
十九、滴丸 83
第三节 中药用药方法及用药禁忌 83
一、中药用药方法 83
二、中药用药禁忌 87
第四节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88
三、煎前泡药 89
二、煎药用水 89
一、煎药用具 89
四、煎药火候 90
五、煎药时间 90
六、特殊煎药法 90
七、机器煎药 91
第五节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91
一、汗法与护理 91
二、吐法与护理 92
四、和法与护理 93
三、下法与护理 93
五、温法与护理 94
六、清法与护理 94
七、消法与护理 95
八、补法与护理 95
第六节 常用中草药中毒解救及护理 96
一、常用易中毒中药的分类 96
二、中草药中毒的解救与护理 97
四、常用中草药中毒的解救及护理 99
三、中草药中毒的预防 99
第七节 常用中药分类 102
第八节 方剂基本知识 116
一、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16
二、方剂的剂型 117
第十一章 针刺与腧穴 124
第一节 腧穴 124
一、腧穴的分类 124
二、腧穴的作用 124
四、十四经穴循行及常用腧穴 125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125
第二节 针刺法 175
一、常用针具 175
二、针刺练习 175
三、针刺前的准备 176
四、针刺方法 177
二、拔罐法程序 182
一、拔罐用具 182
第一节 拔罐法 182
第十二章 中医护理技术 182
第二节 推拿法 185
一、推拿法程序 185
二、注意事项 192
第三节 放血法 192
一、分类 192
二、放血部位 193
三、放血法程序 193
第四节 截根法 194
一、分类 194
二、截根法程序 194
第五节 割治法 195
一、割治部位 195
二、割治法程序 196
第六节 刮痧法 196
二、刮痧法程序 197
一、刮痧部位 197
第七节 灸法 198
第八节 全身药浴法 200
第九节 中药保留灌肠法 201
第十节 熏洗法 202
一、熏法 202
二、蒸法 203
三、坐浴法 204
四、溻渍法 205
第十一节 中药离子导入法 207
第十二节 热熨法 208
一、药熨法 208
二、坎离砂熨法 209
五、醋熨法 210
第十三节 吹药法 210
四、盐熨法 210
三、葱熨法 210
第十四节 发泡法 211
第十五节 掺药法 213
第十三章 中医一般护理 214
第一节 生活起居运动护理 214
一、生活起居运动护理的基本原则 214
二、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方法 216
第二节 情志心理护理 217
一、情志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 218
二、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218
第三节 饮食营养护理 219
一、食物的性味和功效 219
二、饮食调护基本原则 220
三、饮食调护的种类 221
四、常用饮食调护方法 221
五、饮食宜忌 222
一、整体观念 230
第十四章 中医护理程序与护理病历 230
第一节 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230
二、辨证施护 231
第二节 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 232
一、现代护理学与中医学整体观念 232
二、人是个开放系统与天人合一 233
三、人的基本目标与阴阳平衡 233
第三节 护理程序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233
一、护理评估与四诊 234
二、护理诊断与辨证 237
三、护理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与辨证施护 239
第四节 中医护理病历 239
一、中医护理入院病历 240
二、中医护理住院病历 240
三、中医护理出院病历 241
一、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48
二、感冒 248
第一节 内科病证与护理 248
第十五章 常见病证的辨证护理 248
三、喘证 251
四、胃脘痛 253
五、泄泻 256
六、眩晕 259
七、中风 261
八、淋证 264
九、消渴 267
十、黄疸 268
十一、胁痛 270
十二、痹证 272
第二节 外科病证与护理 274
一、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74
二、痈 275
三、疖 276
四、压疮 277
五、乳痈 278
六、痔 280
七、肛裂 281
八、脱肛 282
第三节 妇科病证护理 283
一、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283
二、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284
三、月经病证 285
四、月经不调 285
五、痛经 289
六、带下病证 291
七、妊娠病证 293
八、妊娠恶阻 294
九、胎动不安 295
十、产后病证 297
十一、产后发热 297
十二、恶露不绝 298
十三、缺乳 300
第四节 儿科疾病护理 301
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301
二、泄泻 301
三、积滞 303
四、厌食 304
五、痄腮 306
六、风疹 308
第十六章 中医危重症护理 310
第一节 高热护理 310
第二节 疼痛护理 311
一、头痛 312
二、腹痛 315
第三节 神昏护理 317
第四节 痉厥证护理 319
参考文献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