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森林火灾预防的重要性 1
绪论 1
2 森林火灾的难控性 2
3 森林火灾预防的学科性质 4
4 我国森林火灾预防的现状 4
第1章 森林火灾预防的基础 9
1.1 依法管火、治火 9
1.1.1 贯彻落实现行法律法规 9
1.1.2 完善地方森林火源管理法规 10
1.3 加强宣传教育 11
1.1.3 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 11
1.2 发挥“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 11
1.3.1 宣传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 12
1.3.2 对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进行强化教育 13
1.3.3 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 13
1.4 严控火源,分类施治 14
1.4.1 火源的控制 14
1.4.2 控制火源的措施 14
1.5.1 森林可燃物概述 15
1.5 森林可燃物管理 15
1.5.2 森林可燃物管理的目的和措施 20
复习思考题 23
第2章 森林火灾预防的关键——火源控制 24
2.1 森林火源的引燃机理 24
2.1.1 森林可燃物的自燃 25
2.1.2 森林可燃物的着火 27
2.2 森林火灾的火源种类 28
2.2.1 自然火源 28
2.1.3 森林可燃物的燃烧历程(阶段) 28
2.2.2 人为火源 29
2.3 我国森林火源的分布 31
2.3.1 人为火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31
2.3.2 森林火源的时间分布 32
2.4 我国森林火源的变化趋势 33
2.4.1 生产性火源随生产季节变化而变化 33
2.4.2 生产性火源随林区开发项目的增多而增加 33
2.4.3 火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33
2.4.5 节假日的火源明显增加 34
2.4.4 非生产性的火源在逐年增加 34
2.4.6 火源随居民密度和森林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加 35
2.5 森林火源管理 35
2.5.1 森林火源管理的模式 35
2.5.2 森林火灾的火源管理 35
复习思考题 39
3.1 安全用火的基础知识 40
3.1.1 火的二重性 40
第3章 以火防火的预防技术 40
3.1.2 火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 41
3.1.3 用火条件和火行为的可控性 41
3.1.4 火是一种快捷、高效、经济的工具 41
3.1.5 安全用火的概念 42
3.1.6 安全用火的方式 42
3.1.7 安全用火与森林火灾的区别 42
3.2 安全用火途径 43
3.2.1 以减少可燃物积累,降低燃烧性为目的的用火 43
3.2.2 开设防火线(障)的安全用火 45
3.2.4 以维护森林为目的的安全用火 46
3.2.3 以维护生物防火林带,提高其阻火性能为目的的用火 46
3.2.5 以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和谐为主要目的的安全用火 50
3.3 安全用火技术 53
3.3.1 用火条件 53
3.3.2 用火程序 56
3.3.3 安全用火的点火方式 59
3.4 我国典型的用火经验 60
3.4.1 我国东北林区林冠下的计划火烧 60
3.4.2 荒地和牧场上的生产性用火 60
3.4.3 我国南方的炼山造林 61
复习思考题 62
第4章 生物防火措施 63
4.1 构建生物防火林带的意义和作用 63
4.1.1 生物防火的概念 63
4.1.2 构建生物防火林带的意义与作用 63
4.2 生物防火的基本原理 68
4.2.1 衡量植物防火功能强弱的定性指标 68
4.2.2 植物的相互作用 69
4.2.3 利用动物和微生物调节森林易燃物 70
4.3 生物防火树种选择 71
4.3.1 我国主要防火树种 71
4.3.2 生物防火树种选择方法 72
4.4 生物防火林带的类别与营建原则 74
4.4.1 生物防火林带的类别 74
4.4.2 生物防火林带的营建原则 75
4.4.3 我国防火林带主要类型及其规格 76
4.5 生物防火林带的技术规范 77
4.5.1 防火林带宽度和结构 77
4.5.2 林带阻隔网密度 78
4.6.3 规划的主要内容 80
4.6.2 规划的基本原则 80
4.6.1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80
4.6 林火阻隔网规划 80
4.6.4 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81
复习思考题 81
第5章 森林火灾预防的基本保障 83
5.1 地面巡护 83
5.1.1 地面巡护的任务 83
5.1.2 地面巡护的组织形式 84
5.1.3 地面巡护路线和时间的确定 84
5.2.1 建瞭望台的目的和任务 85
5.1.4 地面巡护路线的长度 85
5.2 瞭望台瞭望 85
5.2.2 瞭望台地点的选择 86
5.2.3 瞭望台的观测面积和间距 86
5.2.4 瞭望台的种类和形式 87
5.2.5 瞭望台的设备 87
5.2.6 罗盘仪的构造与使用 88
5.2.7 起火地点经纬度的确定 89
5.2.8 瞭望经验 90
5.3.1 远程监测系统特点 91
5.3 远程监测系统 91
5.3.2 远程监测系统的组成 92
5.3.3 林火远程监测的发展趋势 93
5.4 航空护林 94
5.4.1 国内外航空护林概况 94
5.4.2 航空巡护 98
5.5 卫星监测 100
5.5.1 卫星监测概述 100
5.5.2 卫星监测基本原理 102
5.5.3 卫星监测设备 103
5.5.4 卫星监测方法 104
5.5.5 卫星监测的新进展 105
复习思考题 106
第6章 森林火灾预防的重要手段 108
6.1 林火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 108
6.1.1 基本概念 108
6.1.2 林火预测预报的内涵 110
6.1.3 林火预测预报的特点 111
6.1.4 林火预测预报的发展概况 112
6.2 林火预测预报的研究方法 113
6.2.1 林火预测预报研究方法分类 113
6.2.2 林火预测预报的研究方法述评 117
6.2.3 林火预测预报方法述评 120
6.2.4 林火预测预报研究中的有关问题 121
6.3 林火预测预报的要素 123
6.3.1 林火预测预报中的稳定因子 124
6.3.2 林火预测预报的不稳定因子 127
6.3.3 林火预测预报因子的选择 131
6.4.1 实效湿度法 132
6.4 国内常用的森林火险天气预测预报 132
6.4.2 综合指标法 134
6.4.3 全国森林火险等级 137
6.4.4 多因子相关概率火险天气预报 138
6.4.5 “801”森林火险天气预报系统 140
6.5 国内常用的林火发生预测预报 143
6.5.1 双指标法(着火指标和蔓延指标法) 143
6.5.2 三指标林火预测预报 146
6.5.3 人为林火发生预报 150
6.6.1 加拿大森林火险等级系统 152
6.6 林火预测预报的国外借鉴 152
6.6.2 美国国家森林火险等级系统(NFDRS) 162
6.7 林火预测预报的实施与展望 170
6.7.1 林火气象与林火预测预报 170
6.7.2 林火气象因子的观测 171
6.7.3 林火气象观测站 173
6.7.4 林火预测预报存在的突出问题 175
6.7.5 林火预测预报的展望 175
复习思考题 177
参考文献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