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行政及公共行政 1
一、行政及公共行政的含义 1
二、公共行政的基本特点 3
三、公共行政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 4
四、公共行政学与主要相关学科的关系 6
五、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8
第二节 行政学的历史发展 11
一、行政学的渊源、产生与发展 11
二、行政学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15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行政学的意义与方法 24
一、研究和学习行政学的目的 24
二、学习和研究行政学的方法 28
第二章 行政环境 30
第一节 行政环境概述 30
一、行政环境的含义、特点及分类 30
二、行政环境问题的提出与研究 33
三、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36
第二节 行政的环境要素 39
一、自然环境 39
二、经济环境 40
三、政治环境 41
四、文化环境 42
五、国际环境 43
第三章 政府职能 46
第一节 政府职能的一般理论 46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 46
二、政府职能的基本特征 47
三、政府职能的类型 49
第二节 政府管理的基本职能 50
一、政府的政治职能 50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 55
三、政府的文化职能 61
第三节 政府管理的运行功能 64
一、计划功能 65
二、组织功能 66
三、协调功能 67
四、控制功能 68
第四章 行政体制 70
第一节 行政体制概述 70
一、行政体制的含义 70
二、行政体制的功能 72
三、行政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 73
第二节 行政体制类型 75
一、行政权力体制:集权制与分权制 75
二、行政领导体制: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80
三、行政组织结构体系:层级制和功能制 84
第五章 行政组织 87
第一节 行政组织概述 87
一、行政组织的含义 87
二、行政组织的特点 90
三、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91
四、行政组织的类型 93
第二节 行政组织建置的一般原则 95
一、职能需要的原则 95
二、职、责、权一致明确的原则 97
三、精干高效的原则 98
四、完整统一的原则 102
五、依法设置的原则 103
第三节 中国现阶段的行政组织 105
一、中国行政组织的结构 105
二、中国中央政府的组织结构 107
三、中国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 112
第六章 行政领导 118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 118
一、行政领导的含义和特点 118
二、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 120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124
一、有关领导素质的理论 124
二、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127
三、行政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 131
第三节 领导影响力 134
一、领导影响力的作用 134
二、领导影响力的基础 135
三、提高领导影响力的途径 139
第四节 领导方式 142
一、以领导者对权力运用的方式为标准 142
二、以领导者的作风与态度为标准 144
第七章 人事行政 146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 146
一、人事行政的性质与功能 146
二、现代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 149
三、现代人事行政之发展趋势 150
第二节 人事分类管理 152
一、分类管理的性质与意义 152
二、品位分类制度 153
三、职位分类 155
四、我国的分类管理 158
第三节 公务人力资源的获取 159
一、公务人力资源规划 159
二、公务人员的录用与选拔 162
三、公务人员的任用 165
第四节 公务人力资源的激励与维持 167
一、公务人员的考绩 167
二、公务人员的纪律与奖惩 171
三、公务人员的工资 174
四、公务人员的保险与福利 176
第五节 公务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发展 179
一、公务人员的培训 179
二、公务人员的发展 183
第八章 行政决策 185
第一节 决策与行政决策 185
一、决策的含义 185
二、行政决策及特征 187
三、行政决策的种类及分类 189
四、当代行政决策发展的趋向 191
第二节 行政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194
一、行政决策的程序 194
二、科学决策的依据和方法 198
三、现代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201
第三节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 204
一、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概念和特点 204
二、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 206
第四节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12
一、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212
二、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214
第九章 行政执行 217
第一节 行政执行概述 217
一、行政执行的含义及特点 217
二、影响行政执行的主要因素 219
三、有效行政执行的一般原则 222
四、行政执行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24
第二节 行政执行的过程 226
一、行政执行的准备 226
二、行政执行中的几个基本环节 230
三、行政执行的总结与评估 238
第十章 行政协调 242
第一节 行政协调的性质与作用 242
一、行政协调的含义与需要 242
二、行政协调的目的和作用 244
三、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 245
第二节 行政协调的模式 246
一、行政协调模式的分类 246
二、以适应—平衡为中心的协调 247
三、以系统结构为中心的协调 249
四、以行政过程(行为)为中心的协调 252
五、以行政人员为中心的协调 253
第三节 行政沟通与行政协调 254
一、行政沟通的性质与作用 254
二、行政沟通的类型与特点 256
三、行政沟通效果的改善 257
第十一章 财务行政 259
第一节 财务行政概述 259
一、财务行政的含义和特点 259
二、财务行政的功能与作用 260
第二节 公共预算 262
一、公共预算的性质与作用 262
二、公共预算制度及其评估 265
三、我国的政府预算 275
第三节 政府会计 279
一、政府会计的含义及重要性 279
二、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280
三、政府会计的特性 281
四、政府会计的功能 282
第四节 政府财务报告 283
一、政府财务报告的目的和功能 283
二、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 284
三、政府财务报告的需求者 285
第五节 政府审计 287
一、政府审计的含义与作用 287
二、政府审计的原则 288
三、政府审计的范围 289
四、政府审计的类型 290
五、政府审计的程序 291
第十二章 行政监督 293
第一节 行政监督及其意义 293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 293
二、行政监督的结构及类型 294
三、行政监督的原则 295
四、行政监督的目的及意义 298
第二节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302
一、权力机关监督的性质 302
二、权力机关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304
三、我国权力机关监督的方式和内容 306
四、我国权力机关监督的加强和完善 311
第三节 司法监督 313
一、司法监督概述 313
二、检察机关的监督 314
三、审判机关的监督 315
第四节 政治民主监督 318
一、政党监督 318
二、公民监督 319
三、社会舆论监督 321
第五节 行政机关的监督 322
一、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 323
二、行政监察机关的专门监督 324
三、国家审计机关的专业监督 329
第十三章 行政法治 331
第一节 行政法治及其意义 331
一、行政法治的含义 331
二、行政法治的作用 334
第二节 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与内容 336
一、行政合法 336
二、行政适当 339
三、平等保护 341
第三节 违法行政与行政法律责任 342
一、违法行政与行政法律责任概述 342
二、违法行政责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343
三、行政主体的违法行政责任的形式 344
四、行政赔偿责任 346
第四节 行政法治的标志及其实现途径 347
一、科学而完备的法律体系 348
二、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 349
三、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 350
四、独立的司法制度 351
五、较高的全民法律意识 352
第十四章 行政道德 353
第一节 行政道德概述 353
一、行政道德的含义与特点 353
二、行政道德的功能 355
三、行政道德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356
第二节 行政道德的基本原则 358
一、行政道德的基本原则及确立依据 358
二、行政道德原则的构成内容 359
第三节 行政道德规范 362
一、忠于政府 363
二、忠于职守 364
三、清正廉洁 365
四、遵法守纪 367
五、实事求是 368
六、团结协作 369
第十五章 行政效率 371
第一节 行政效率概述 371
一、行政效率的含义 371
二、研究行政效率的意义 374
第二节 行政效率的测定 375
一、测量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375
二、测量行政效率的标准 377
三、行政效率的测定方法 378
第三节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380
一、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 380
二、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381
第四节 效率与公平 383
一、效率与公平是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 383
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85
第十六章 行政改革 387
第一节 行政改革的性质及其动因 387
一、行政改革的概念与内涵 387
二、行政改革的动因和需要 390
第二节 行政改革的程序、模式与方法 393
一、行政改革的程序 393
二、行政改革的主要模式 396
三、行政改革的主要取向与方法 400
第三节 行政改革的阻力及对策 403
一、行政改革的阻力 403
二、克服行政改革阻力的基本对策 405
第四节 中国的行政改革 408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行政改革 408
二、中国行政改革的内容及其成效 412
三、当代中国行政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13
后记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