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力学 1
(一)概念辨析法 1
(二)物体受力分析法 3
(三)力的合成、分解法 5
(四)图解法 7
(五)相似三角形法 9
(六)等效替换法 11
(七)正交分解法 12
(八)假设法 15
(九)极限分析法 16
(十)整体隔离结合法 18
二、运动学 22
(一)概念辨析法 22
(二)实例辨析法 25
(三)公式法 27
(四)比例法 30
(五)逆推法 34
(六)巧选研究过程法 36
(七)运动过程等效法 39
(八)相对运动法 42
(九)极限分析法 47
(十)图象法 51
(十一)解析法 56
(十二)二次函数配方法 58
(十三)二次方程判别式法 61
(十四)曲线运动的正交分解法 64
(十五)沿初速度及受力方向分解法 67
(十六)矢量法 69
三、动力学 75
(一)整体隔离结合法 75
(二)正交分解法 77
(三)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的分析方法 80
(四)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的分析方法 83
(五)程序法 86
(六)假设法 89
(七)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方法 92
(八)临界条件分析法 94
(九)“超重”“失重”的分析方法 96
(十)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方法 99
(十一)圆周运动中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 101
(十二)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的方法 103
四、动量 106
(一)动量定理法 106
(二)概念法 109
(三)应用F·△t=△p的专项分析法 111
(四)动量守恒法 113
(五)图象法 116
(六)碰撞(含爆炸、反冲)法 119
(七)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动态分析法 123
(八)平均动量守恒法 126
(九)归纳法和演绎法 128
五、机械能 132
(一)概念辨析法 132
(二)求恒力做功的基本方法 135
(三)判断力做功情况的方法 138
(四)机动车的两种启动过程 143
(五)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 148
(六)判断物体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 154
(七)巧选研究对象法 159
(八)用能量守恒的观点解题的方法 164
(九)等效法 168
(十)全过程法 175
(十一)临界条件法 179
(十二)求变力做功的方法 183
1.把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 183
2.用动能定理求解 185
3.用功能原理求解 187
4.用微元法求解 189
5.用图象法求解 192
6.用平均值法求解 195
六、振动和波 199
(一)概念辨析法 199
(二)实例辨析法 203
(三)图象法 206
(四)物理模型等效法 209
(五)对称法 213
(六)判断质点振动方向或横波的传播方向的方法 218
1.口诀法 218
2.画箭头法 223
3.三角形法 225
(七)画△t时间后(前)的波形图的方法 227
1.平移法 227
2.特殊点法 230
七、热学 233
(一)概念辨析法 233
(二)能量守恒法 235
(三)热力学定律分析法 238
(四)确定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的方法 240
(五)综合分析法 243
(一)概念法 246
八、电场 246
(二)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专项法 249
(三)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专项法 251
(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直线运动的专项法 254
(五)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的专项法 256
(六)带电物体在电场中平衡的专项法 259
(七)归纳法和演绎法 262
(八)用功能观点分析带电体在电场中运动的功能法 266
(九)运动轨迹分析法 269
(十)图象法 271
(十一)静电平衡法 276
(十二)电容器、电容及相关物理量的分析法 279
九、恒定电流 282
(一)概念辨析法 282
(二)串、并联电路的比例运算法 286
(三)简化电路的方法 291
1.等电势法 291
2.电流注入法 293
(四)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297
(五)动态电路的分析法 301
(六)极限分析法 306
(七)图象法 309
(八)极值法 313
(九)等效法 317
1.等效电源变换法 318
2.等效电路变换法 321
(十)含容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322
(十一)解恒定电流计算题的常用技巧 327
1.合并未知量消元 327
2.恰当选取未知量 329
十、磁场 332
(一)概念辨析法 332
(二)形象化 335
(三)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的方法 340
1.微元法 341
2.等效法 342
3.推论分析法 343
4.极限分析法 343
(四)等效法 345
1.物理过程等效法 346
2.物理模型等效法 348
(五)找圆心的方法 352
(六)对称法 357
(七)临界条件法 361
(一)概念辨析法 368
十一、电磁感应 368
(二)产生感应电流条件分析法 370
(三)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372
(四)楞次定律的推论分析法 374
(五)判定电势高低的方法 376
(六)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378
(七)自感现象的分析方法 382
(八)图象分析法 384
(九)动态分析法 386
(十)功能观点分析法 388
(十一)综合分析法 392
(一)概念辨析法 396
十二、交变电流 电磁场和电磁波 396
(二)图象分析法 398
(三)交流电有效值的计算方法 400
(四)能量守恒法 402
(五)磁通量守恒法 404
(六)综合分析法 405
十三、光学 近代物理初步 408
(一)概念规律分析法 408
(二)光路作图分析法 411
(三)色散规律分析法 414
(四)光的本性分析法 416
(五)守恒法 418
(六)核能的计算方法 419
(七)综合分析法 421
十四、力学实验 424
(一)“三尺”读数法 424
(二)以打点计时器为中心的实验 427
(三)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432
(四)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36
(五)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439
(六)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442
(七)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444
(八)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447
十五、电学实验 451
(一)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 451
(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453
(三)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458
(四)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460
(五)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466
十六、设计型实验 469
(一)力学设计型实验 471
(二)电学设计型实验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