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森林防火的一些基本概念 1
1.2 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1
1.3 我国森林火灾的特点 2
1.4 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现状 4
1.4.1 现阶段在我国开展森林防火的有利条件 4
1.4.2 存在问题与突出矛盾 5
1.4.3 展望 6
1.5 世界森林火灾的特点和对策 8
1.5.1 特点 8
1.5.2 世界各国对森林火灾的对策 9
1.6.1 逐步发展阶段(1949~1956年) 10
1.6 新中国建立以来森林防火概况 10
1.6.2 全面建设阶段(1957~1965年) 11
1.6.3 停顿阶段(1966~1976年) 11
1.6.4 恢复与全面发展阶段(1977~1986年) 12
1.6.5 历史性转变阶段(1987~现在) 12
1.7 林火现代化管理 14
第2章 林火基础理论 15
2.1 森林燃烧的条件 15
2.1.1 燃烧三要素 15
2.1.2 燃烧三阶段 16
2.1.3 森林燃烧环 16
2.1.4 热的传播方式 17
2.2 森林燃烧的特点 17
2.4.1 地下火 18
2.4 森林火灾的燃烧类型 18
2.3 火焰三角 18
2.4.2 地表火 19
2.4.3 树冠火 19
2.4.4 树干火 20
2.5 林火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20
2.5.1 林火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20
2.5.2 林火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22
2.5.3 林火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2
2.5.4 林火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3
2.6 林火对水分的影响 23
2.6.3 林火对土壤保水性的影响 24
2.6.4 林火对积雪和融雪的影响 24
2.6.2 林火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24
2.6.1 林火对雨水截留的影响 24
2.6.5 林火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25
2.7 林火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7
2.7.1 森林可燃物燃烧时能产生的气体 27
2.7.2 烟雾的产量 30
2.7.3 空气质量和烟雾管理 30
第3章 林火预测预报 32
3.1 林火预测预报及其发展史 32
3.1.1 林火预测预报的概念 32
3.1.2 林火预测预报的发展史 32
3.2 林火预报的类型和研究方法 33
3.2.1 林火预报的类型 33
3.2.2 林火预报的研究方法 34
3.3.1 林火预报主要因子的选择 35
3.3.2 预报因子的测定 35
3.3 林火预报因子的选择与测定 35
3.4 我国林火预报方法 36
3.4.1 估测法(经验法) 36
3.4.2 依据可燃物的含水量确定森林火险程度 36
3.4.3 实效湿度法 37
3.4.4 综合指标法 38
3.4.5 风速补正综合指标法 40
3.4.6 多因子法 41
3.4.7 “801”森林火险天气预报系统 41
3.4.8 双指标法(着火指标和蔓延指标法) 44
3.4.9 火险尺法 47
3.4.10 人为林火发生预报 48
3.4.12 全国森林火险等级 50
3.4.11 林火发生日数预报 50
3.5 火险天气等级及其防火措施 52
第4章 森林火灾预防 54
4.1 防火行政管理 54
4.1.1 组织机构 54
4.1.2 宣传教育 55
4.1.3 依法治火 55
4.1.4 火源管理 57
4.2 林火监测 58
4.2.1 地面巡护 59
4.2.2 瞭望台监测 60
4.2.3 空中飞机巡护 61
4.2.4 林火卫星监测 62
4.3 森林防火通讯 63
4.3.1 林火通讯的种类 63
4.3.2 森林防火通讯网络 64
4.4.1 防火线 66
4.4 林火阻隔 66
4.4.2 林区道路 67
4.4.3 生土带和防火沟 67
4.4.4 绿色防火措施 68
4.4.5 黑色防火措施 71
4.5 森林防火规划 77
4.5.1 森林防火规划的原则 77
4.5.2 森林防火规划方法步骤 78
4.5.3 森林防火规划内容 79
4.5.4 森林防火规划的评估 82
4.5.5 不同地区森林防火规划 82
4.5.6 特用林林区森林防火规划 84
5.1.2 灭火基本方式 86
5.1.3 扑火基本原则 86
第5章 森林火灾的扑救 86
5.1.1 灭火基本原理 86
5.1 扑火原理与程序 86
5.1.4 扑火阶段和程序 87
5.2 扑火组织机构 88
5.2.1 扑火组织指挥体系 88
5.2.2 扑火队伍 89
5.2.3 扑火前线指挥部和指挥员 89
5.3 扑火机具 90
5.3.1 灭火手持工具 90
5.3.2 其他手持工具 91
5.3.3 灭火机械 92
5.4.1 扑救森林火灾的战术对策 94
5.4 确定战术对策的原则、依据 94
5.4.2 确定战术对策的依据、原则 95
5.4.3 战术 99
5.5 灭火技术 100
5.5.1 扑打法 100
5.5.2 用土灭火法 100
5.5.3 用水灭火法 101
5.5.4 风力灭火法 101
5.5.5 以火灭火法 101
5.5.6 爆炸灭火法 103
5.5.7 隔离带阻火法 103
5.5.8 化学灭火法 103
5.5.9 航空灭火法 106
5.5.10 人工催化降雨灭火法 107
5.6 扑救森林火灾典型伤亡案例 108
5.6.1 广西玉林市扑救森林火灾伤亡案例 108
5.6.2 陕西省佛坪扑救森林火灾伤亡案例 109
5.6.3 山西省汾阳扑救森林火灾伤亡案例 109
5.6.4 黑龙江省绥阳扑救森林火灾伤亡案例 110
5.6.5 广东省海丰扑救森林火灾伤亡案例 111
5.6.6 辽宁省锦县扑救森林火灾伤亡案例 111
5.6.7 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扑救森林火灾伤亡案例 112
5.6.8 云南省玉溪扑救森林火灾伤亡案例 112
5.6.9 云南省安宁扑救森林火灾伤亡案例 113
6.1.1 参战灭火人员安全职责 115
6.1.2 指挥员安全职责 115
6.1 扑火安全 115
第6章 扑火安全 115
6.2 伤亡事故原因及如何防止 116
6.2.1 出现伤亡事故的原因 116
6.2.2 如何防止出现伤亡事故 116
6.2.3 扑救森林火灾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117
6.3 火场危险环境分析 117
6.3.1 恶劣的天气条件 117
6.3.2 不利的地形 118
6.3.3 易燃可燃物 118
6.3.4 危险情况 118
6.4 火场自救和迷山自救 118
6.4.1 火场自救 118
6.4.2 迷山自救 120
第7章 森林火灾的调查与评估 122
7.1 火灾调查概述 122
7.1.1 火灾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23
7.1.2 火灾调查的组织领导 123
7.1.3 森林火灾调查的基本原则 124
7.1.4 火灾原因分类 124
7.2 火灾现场 125
7.2.1 火灾现场概述 125
7.2.2 火灾现场保护 126
7.3 火灾现场调查 127
7.3.1 火灾现场调查概述 127
7.3.2 火灾现场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127
7.3.3 火灾现场调查的方法和要求 128
7.3.4 验证证言 128
7.4.1 火灾现场勘查概述 129
7.4 火灾现场勘查 129
7.4.2 现场勘查的步骤 131
7.5 火灾痕迹与物证 136
7.5.1 火灾痕迹与物证概述 136
7.5.2 烟熏痕迹 140
7.5.3 木材燃烧痕迹 141
7.5.4 液体燃烧痕迹 143
7.5.5 雷击形迹 145
7.5.6 摩擦痕迹 147
7.5.7 尸体 148
7.6 火灾现场分析 150
7.6.1 火灾现场分析概述 150
7.6.2 分析火灾性质和起火特征 152
7.6.3 分析判定起火时间和起火点 154
7.6.4 分析判定起火原因 155
7.7 火灾调查文书 157
7.7.1 火灾现场访问笔录 157
7.7.2 火灾现场勘查记录 157
7.8 放火火灾现场的勘查 166
7.8.1 放火现场勘查 166
7.9 过火面积和林木损失调查 167
7.9.1 过火面积调查 167
7.9.2 林木损失调查 170
7.10 火灾统计和建档 171
7.10.1 火灾统计的基本任务 171
7.10.2 火灾统计的基本要求 171
7.10.3 森林火灾档案 172
8.1.2 消防工作的原则 174
8.1.1 消防工作的方针 174
第8章 城镇消防基础知识 174
8.1 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174
8.2 消防法规 175
8.2.1 消防法规的特点 175
8.2.2 消防法规体系 176
8.2.3 消防法规的实施 177
8.3 灭火器基础知识 178
8.3.1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 178
8.3.2 灭火器 182
8.4 电气消防管理 186
8.4.1 电气火灾的基本原因 186
8.4.2 常用电气设备消防管理 187
8.4.3 静电消防管理 191
8.4.4 雷电消防管理 192
8.5 建筑消防管理 194
8.5.1 建筑消防管理的任务 194
8.5.2 建筑火灾蔓延的途径 195
8.5.3 对建筑物各环节的管理 196
8.5.4 施工工地的消防要求 200
8.5.5 建筑使用消防管理 201
8.6 灭火作战原则 203
8.6.1 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203
8.6.2 先控制,后消灭 205
8.6.3 救人第一 205
8.6.4 确保重点 205
8.6.5 协同作战 206
参考文献 208